劉 曼,朱龍飛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常州 213025)
本研究將智慧課堂界定為在新技術支撐下創(chuàng)建出的情境化、個性化、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的智能化、可視化,提升了教學質量,能夠促進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智慧能力生成的新型課堂。
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中提到網絡課程就是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通過網絡來進行表現的總和。這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網絡課程的定義,得到了廣泛應用與認可。
本研究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為中心,融合信息技術以學定教,并配合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以及豐富的評價方式來打造智慧型網絡課程。網絡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主要包括資源推送、自主學習、課堂檢測、進階練習、交流反饋等,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能夠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獲得知識,生成智慧,具體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課堂與網絡學習的融合Fig.1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ce class and network study
傳統(tǒng)的機械制圖課堂已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已成為常態(tài)。
教師可借助網絡技術并通過在線互動、平臺收發(fā)作業(yè)等方式來有效收集數據與信息,以進行學情分析,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出具有科學性、真實性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將相關教學資源通過網絡課程平臺推送給學生,讓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就能夠獲取知識,生成智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師將網絡課程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觀察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合理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網絡課程擴大學習空間,注重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課堂教學是一個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的動態(tài)過程,而智慧課堂的核心則是立體化的交互,通過網絡空間深化互動交流,完成學習活動。機械制圖網絡課程采用了情境學習—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課程以企業(yè)生產的具體產品作為學習載體,然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真做實干、任務分析、直接觀察、查閱資料、協(xié)作討論等方法來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知識,解決了問題,實現了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智慧學習。具體學習內容分為掛輪架圖形繪制、簡單基本體零件圖繪制、軸承座三視圖繪制、螺紋聯接標準畫法、齒輪傳動、機用虎鉗裝配圖繪制這6個機械制圖典型項目,如圖2所示。這些內容涵蓋了機械制圖課程中的基本知識點和技能點,彼此之間相對獨立又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項目由1~3個任務組成。完成任務后,學生能夠明確繪圖的基本內容、技術要求、圖樣表達方法以及該如何識讀和繪制圖形。
圖2 機械制圖典型零件學習載體Fig.2 Study carrier of typical part of mechanical drawing
教師可通過平臺推送學習資料、發(fā)布學習任務、設置交流話題、布置線上測試作業(yè)、收集統(tǒng)計數據、關注學生反饋的問題,并通過智能技術判斷學生的學習層次,以便向學生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料,對薄弱知識點進行強化訓練。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協(xié)作分工、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形式來完成各個任務,建立學習共同體。
以簡單軸類零件減速器輸出軸為例來具體說明智慧課堂下網絡課程的學習模式:任務引領,要做什么——輸出軸零件表達;任務分析,為什么做——輸出軸的作用,學生可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來進行探索;相關知識,如何做——怎樣表達輸出軸,學生可利用PPT、視頻、微課、動畫等豐富的教學資源自主學習端面圖、局部放大圖、結構工藝、尺寸標注等知識點;討論解決方案,任務實施——繪制輸出軸零件圖,完成測試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在線答題和討論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便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展開個性化輔導。對于共性易錯問題,教師需進行總結整合,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達到學做結合,以學促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