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田思雨,毛威濤,姚國新,2
(1.湖北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技術(shù)學院,湖北 孝感 432000;2.糧食作物種質(zhì)創(chuàng)新與遺傳改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00)
省沽油(StaphyleabumaldaDC)是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省沽油屬(Staphylea)植物,優(yōu)質(zhì)的藥食兩用木本,屬珍稀經(jīng)濟植物,是我國罕見的食用灌木[1-2],也可作觀賞苗木,利用價值極高。其頂生白花似珍珠,也被稱為珍珠花,花蕾和幼葉口味清香且富含大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力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3];其果實可治療干咳,根可治瘀,長期食用省沽油能明顯降低血壓、血脂[4]。目前,對省沽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技術(shù)[5-7]、營養(yǎng)成分[8]、藥用價值[9]和油分含量[10-11]等方面,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12-14]。由于省沽油資源量小,以采摘花蕾為主,很少留花結(jié)果,且種子發(fā)芽率低,導致其分布零散[15],加之缺乏管理和保護,導致相當部分省沽油野生資源被破壞。紅安縣地處湖北省孝感市,省沽油分布范圍較廣,多為零星小片分布,偶有成片種植,當?shù)鼐用裼惺秤檬」劣偷牧晳T,隨著近年來的開發(fā)建設,省沽油野生資源破壞嚴重,急需進行資源保護和遺傳多樣性研究。為此,采集紅安縣內(nèi)24份省沽油野生材料,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標記研究紅安縣省沽油的遺傳多樣性,以期為省沽油植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2019年4月,在湖北省紅安縣24個地點(表1)采集省沽油的幼嫩葉片,裝入自封袋中,放入冰盒帶回實驗室,-20 ℃低溫冰箱保存,用于DNA提取。
表1 紅安縣省沽油采樣地點
1.2.1 DNA提取試劑配制 參考趙靜等[16]改良的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法配置DNA提取試劑,每100 mL CTAB溶液中包含2.5 mol/L NaCl 56 mL、PVP(Polyvinyl pyrrolidone)1 g、0.5 mol/L 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4 mL、1 mol/L Tris(Tris metyl aminomethane)-HCl 10 mL、CTAB 2 g。
1.2.2 DNA提取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紅安省沽油幼嫩葉片的DNA,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質(zhì)量,稀釋至20 ng/μL后-20 ℃低溫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2.3 SSR引物 利用前期檢測到的有多態(tài)性的21對引物(結(jié)果未發(fā)表,詳見表2)進行省沽油遺傳多樣性分析。
表2 SSR標記信息
1.2.4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擴增及電泳 PCR反應體系:PCR-Mix 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10 ng/μL),DNA模板1 μL,加水補充至10 μL。PCR擴增程序:94 ℃預變性4 min;94 ℃ 30 s,50~55 ℃ 50 s,72 ℃ 40 s,35個循環(huán);72 ℃ 10 min。PCR擴增產(chǎn)物用8%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17],并進行銀染[18]。
1.2.5 遺傳多樣性分析 統(tǒng)計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圖條帶,依據(jù)SSR標記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按照分子質(zhì)量從大到小的順序,將不同等位純合變異位點編號為AA、BB、CC、DD、…;雜合位點按等位變異組成大小編號為AB、BC、AC、AD、BD、CD、…)形成矩陣,利用PopGene 32軟件計算不同地點省沽油的觀測等位變異數(shù)(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變異數(shù)(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Shannon-Weaver多樣性指數(shù)(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觀測雜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雜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Nei’s遺傳多樣性指數(shù)(Nei’s genetic diversity index,H)等。根據(jù)NEI[19]的方法計算標記位點的多態(tài)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1.2.6 聚類分析 統(tǒng)計電泳圖條帶,有、無分別記為1、0,形成矩陣,利用NTSYSpc 2.10軟件計算24個省沽油的遺傳相似系數(shù)(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GS),采用UPGMA進行聚類分析。
本研究利用21對引物對紅安縣不同地點24個省沽油樣本進行檢測,圖1為引物S086擴增產(chǎn)物電泳圖。共檢測到56個等位變異(表3),每對引物等位變異數(shù)為2~5個,平均每對引物可檢測到2.95個等位變異,引物S100擴增等位變異最多,達到5個,其次是S052、S060、S086、S095,均為4個。21對引物的Ne為0.635 4~2.748 2個,平均為1.622 3個。各引物的PIC值為0.115 4~0.752 3,平均為0.438 9,12對引物檢測到的PIC超過平均值,占所有引物的57.14%。
圖1 紅安縣省沽油S086引物擴增產(chǎn)物檢測結(jié)果
表3 紅安縣省沽油的多樣性指數(shù)分析
紅安縣省沽油的I為0.296 3~1.731 9,平均為0.772 9,最小的是引物S094,最大的為引物S086;Ho為0.102 7(S095)~0.412 3(S021),平均值為0.241 5;He為0.129 7(S090)~0.413 9(S001),平均值為0.250 2;H為0.157 4(S071)~0.762 5(S086)(表3)。所篩選出的21對SSR引物能較好地反映紅安縣不同地點間省沽油的遺傳多樣性信息。
進行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圖2),紅安縣省沽油的GS值為0.58~0.93,平均值為0.78。其中,C04和C16、C05和C06的GS值最大(0.93),距離最近;C05與C20的GS最小(0.58),距離最遠。將紅安縣省沽油分為兩大類,C20(上觀音墩)、C17(張家崗)和C23(段家凹)3個地點的省沽油聚為第Ⅰ類,其余地點省沽油聚為第Ⅱ類。第Ⅱ類可再分為兩類,C09(石林寺)、C22(塘塆)、C24(上屋沖)、C11(沙嶺咀)、C19(李家灣)、C21(彭唐)、C12(仰天窩)、C14(新屋沖)聚為Ⅱ-1類,C01(李家凹)、C02(中程崗)、C10(上孫家)、C18(西河口)、C03(黃獅沖)、C04(和平場)、C08(暗沖)、C16(高山崗)、C13(汪家)、C15(董家盆水庫)、C05(況家寨)、C06(黑沖)、C07(窯包山)聚為Ⅱ-2類。
圖2 紅安縣省沽油的聚類分析
本研究利用21對SSR引物對紅安縣不同地點的24個省沽油樣本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平均每對引物擴增出2.95個等位變異,Ne平均為1.622 3個,I平均值為0.772 9,H平均值為0.361 8。與陳龍燦等[12](Ne=1.271,H=0.165,I=0.257))、李鳳鳴等[13](Ne=1.325 3,H=0.196 4,I=0.302 3)、葉歡等[14](Ne=1.431 9,H=0.265 3,I=0.411 8)研究結(jié)果相比,湖北省紅安縣野生省沽油的遺傳多樣性水平較高。省沽油主要為蟲媒植物,各地種群之間相隔一定距離,不能進行廣泛的基因交流,遺傳多樣性的保護應以種群間為主,種群內(nèi)為輔。
本研究將紅安縣的24個省沽油分樣本為兩大類,C20(上觀音墩)、C17(張家崗)和C23(段家凹)3個地點的省沽油聚為第Ⅰ類,其余地點省沽油聚為第Ⅱ類。不同種源的省沽油種子的脂肪酸含量等性狀有較大的差異[20],通過聚類分析可篩選出優(yōu)良種質(zhì)進行人工馴化栽培,推進紅安縣的林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