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協(xié)和醫(yī)院CT/MR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徐廣宇 趙永熙 項 昆鄭昌英 夏洪波
急性肺動脈栓塞(PE)是心血管病常見類型,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PE發(fā)生率明顯呈升高趨勢,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1]。近年來隨著對PE的深入研究[2],人們發(fā)現(xiàn)PE主要發(fā)病原因在于肺循環(huán)障礙。但PE起病隱匿,臨床表現(xiàn)不明顯,缺乏特異性,因此PE早期診斷率較低,臨床容易漏診誤診[3]。本文采用CT和MRI肺動脈成像技術對PE患者進行檢查,分析CT和MRI肺動脈成像對PE的診斷與評估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84例肺動脈栓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檢查和診斷符合肺動脈栓塞診斷標準[4]的患者;②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字的患者;③首次出現(xiàn)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手術史的患者;②對造影劑過敏的患者;③不愿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2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CT檢查作為CT組,另42例患者采用MRI檢查作為MRI組。CT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55.4±4.8)歲。MRI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31~78歲,平均年齡(54.8±4.5)歲。兩組患者上述資料(性別、年齡)均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CT肺動脈成像檢查方法:CT組患者給予CT肺動脈成像檢查,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以患者胸廓位置開始掃描,掃描至延肋膈角水平位置。使用雙通高壓注射器對患者肘靜脈團注非離子對比劑,370mg/100mL,注射速率3.5mL/s。CT參數(shù)設置: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mA,螺距1.35~5.5mm,準直0.6mm,旋轉時間0.33s。掃描數(shù)據(jù)圖像輸入電腦工作站進行再處理。
1.2.2 MRI肺動脈成像檢查方法:MRI組患者給予MRI肺動脈成像檢查,掃描序列包括橫軸位:HASTE黑血序列、True FISP亮血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冠狀位或斜位:True FISP亮血序列。靜脈注射速率3.0~4.0mL/s。掃描數(shù)據(jù)圖像輸入電腦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再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PE檢出率、檢出直接征象及間接征象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PE檢出率 CT、MRI兩種掃描方式對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的確診率分別為95.24%、97.62%,兩組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1。
2.2 直接征象 CT檢查單發(fā)、多發(fā)、左側多發(fā)以及右側多發(fā)分別為23.81%、59.52%、16.67%以及14.29%;MRI檢查分別為28.57%、54.76%、19.05%以及14.29%,兩組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2。
2.3 間接征象 CT檢查馬賽克征、心包積液或胸腔積液、肺動脈高壓、肺段梗死以及局限性肺紋理稀疏分別為33.33%、26.19%、16.67%、28.57%以及19.05%;MRI檢查分別為28.57%、23.81%、19.05%、33.33%以及14.29%,兩組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3。
急性肺動脈栓塞(PE)是由各種栓子脫落(包括脂肪、空氣、腫瘤細胞及羊水等),引起肺動脈阻塞,導致體循環(huán)受阻而引起綜合征[5-6]。其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在我國發(fā)病率明顯較高,引起我國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重視[7]。PE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者甚至引起休克、死亡,給患者帶來極大危害[8]。研究顯示[9-10],在大手術后、妊娠后、嚴重外傷后以及高凝血狀態(tài)時,患者容易發(fā)生急性肺動脈栓塞。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及生存率[11]。因此如何有效盡早診治PE患者成為患者預后的關鍵。
PE患者臨床表現(xiàn)特異性較低,多數(shù)癥狀與其他疾病癥狀相似,因此早期容易發(fā)生漏診、誤診,臨床診斷困難[12]。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X線、CT、MRI等影像學技術在臨床輔助診斷上應用廣泛,CT、MRI對急性肺動脈栓塞栓子的部位、栓子性質(zhì)具有提示作用[13]。因此本文對我院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采用CT、MRI肺動脈成像檢查,結果顯示,兩種檢查方式對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檢出率無差異。提示CT、MRI肺動脈成像對急性肺動脈栓塞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在觀察兩種診斷方式對患者栓塞和栓子性質(zhì)的評估上發(fā)現(xiàn),CT檢查PE患者的直接征象(包括單發(fā)、多發(fā)、左側多發(fā)以及右側多發(fā))診斷率分別為23.81%、59.52%、16.67%以及14.29%,MRI檢查診斷率分別為28.57%、54.76%、19.05%以及14.29%,兩種診斷方式對比無差異,提示CT、MRI肺動脈成像對PE的直接征象檢出率上無差異。在間接征象的檢出率上對比CT分別為33.33%、26.19%、16.67%、28.57%以及19.05%,MRI分別為28.57%、23.81%、19.05%、33.33%以及14.29%,兩種檢查方式對比仍無差異。提示CT、MRI肺動脈成像對PE直接征象、間接征象的檢出率均較高,且均有較好效果。可見CT、MRI肺動脈成像對PE患者的評估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可進一步指導臨床醫(yī)師進行治療。
表1 兩種檢查方式對PE檢出率的對比
表2 兩種檢查方式對PE患者直接征象的檢查情況對比[n(%)]
表3 兩種檢查方式對PE患者間接征象的檢查情況對比[n(%)]
圖1-4 EBCT增強掃描。圖1 可見左右肺動脈干內(nèi)充盈缺損(↑);圖2 同一位置的MRI橫斷面HASTE+脂肪抑制像(圖2)示血栓呈高信號影(↑)。圖3-4 MRI電影掃描分別于不同體位顯示左肺動脈(圖3)、右肺動脈(圖4)血栓性充盈缺損(↑)。
綜上所述,CT、MRI在肺動脈栓塞患者中評估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