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四川 彭州 611930)
蘇 勇 王 蕾 魏 卿
慢阻肺規(guī)范化治療有賴于肺功能分級,AECOPD患者由于發(fā)病時臨床癥狀程度較重,肺功能檢測配合度低而導致肺功能檢查無法全面反映患者實際肺功能,影響了患者治療。CT檢查是臨床常見診斷肺疾病的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儀器設備不斷更新,CT掃描具有客觀計算肺容積的能力、可用于定量CT肺像素指數(shù)[1-2]。為此,本研究收集了52例AECOPD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AECOPD患者MSCT容積成像指標與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間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52例。納入標準:(1)所有病患符合中華醫(yī)學委員會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3]。(2)行胸部CT檢查者。(3)未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4)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近期使用過糖皮質激素等免疫制劑患者。(2)存在有較為嚴重免疫系統(tǒng)障礙、肝腎系統(tǒng)、心力衰竭障礙的患者。(3)不能明確慢阻肺分期的患者。52例AECOPD患者(觀察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31~74歲,平均年齡(67.12±6.25)歲;慢阻肺疾病病程為3~6年,平均病程為(2.41±0.59)年。正常對照組所選對象為體檢的健康人群,納入標準:(1)無吸煙史;(2)入組前未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3)未合并胸廓畸形;(4)肺功能檢查指標均正常;(5)CT掃描結果正常者。本研究共納入52名健康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66.78±6.49)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采飛利浦PHILIPS 64層CT機,檢查前由檢查人員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雙上肢上舉,常規(guī)CT平掃掃描范圍:全肺,管電壓120kV,管電流50~500mA/s,轉速:0.75s,重建層厚2mm,在保證圖像質量水平的基礎上,可進行相關調窗處理。
1.2.2 圖像處理:用計算機后臺軟件進行圖像后處理,將圖像傳送到計算機后臺。肺氣腫區(qū)域定義:肺實質CT密度<-950 HU[4]。生成左、右側單肺及全肺的肺容積(1ung volume,L)以及肺氣腫容積(emphysema volume,E)的三維彩色圖像、容積數(shù)據(jù),同時計算肺氣腫容積比例(E/L)、深吸氣末的全肺容積(inspiratoryvolume,Vin)、深呼氣末的全肺容積(expiratory vol-ume,Vex)、容積差(Vin-Vex)、容積差與深吸氣末全肺容積比(Vin-Vex)/Vin及容積比(Vin/Vex)。公式:總容積=總面積×層厚。
1.2.3 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肺功能(PFT)檢測步驟: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后,開始進行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xiàn)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殘氣量(RV)、肺總量(TLC)、殘氣量與肺總量的比值(RV/TLC)測定,F(xiàn)EV1/FVC<70%診斷為慢阻肺[5]。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肺容積測定指標水平,用Spearman分析肺容積指標與肺功能指標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描述;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Spearman分析肺容積指標與肺功能指標的相關性,以P<0.05表示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檢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肺功能指標檢查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FEV1、FEV1pred、FVC、FEV1/FVC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患者RV、TLC、RV/TLC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詳情見表1。
2.2 兩組肺容積測定指標檢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肺容積測定指標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觀察組患者Vin、Vex、Vex/Vin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觀察組患者Vin-Vex、Vin-Vex/Vin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檢查結果比較
圖1 CT圖像顯示正常健康者氣道壁厚測量值為1.0mm;圖2 CT測量AECOPD患者氣道壁厚,直徑約為2.2mm。
2.3 肺容積指標與肺功能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FEV1與Vex、Vex/Vin存在負相關性,與Vin-Vex/Vin存在正相關性(P<0.001);FEV1/FVC與Vin、Vex存在負相關性,與Vin-Vex/Vi存在正相關性(P<0.001);RV與Vex、Vex/Vin、Vin-Vex/Vi存在正相關性(P<0.001);TLC與Vex、Vex/Vin存在負相關性,與Vin-Vex/Vi存在正相關性(P<0.001);RV/TLC與Vex、Vex/Vin存在負相關性,與Vin-Vex/Vi存在正相關性(P<0.001),詳情見表3。
2.4 AECOPD CT征象分析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支氣管血管束增粗、模糊者36例(69.23%),6例(11.53%)患者大氣道管壁出現(xiàn)增厚(見圖1-2),合并空氣潴留征18例(34.61%),12例(23.07%)患者存在肺大泡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點、可預防可治療的肺部疾病,其發(fā)病率在呈逐年上升趨勢。其發(fā)病原因和異常炎癥、吸入有害氣體、顆粒相關,因病情發(fā)展迅速不及時控制,會引起患者全身不良效應,在晚期會引發(fā)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呼吸衰竭等重要疾病,進而對右側心室肥大等代償性病理反應,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現(xiàn),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預后生活質量[6-7]。
目前臨床中,評判肺功能阻塞情況的標準方法是肺功能測試,在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議科學委員會基于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間圍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管理及預防中,同樣提出肺功能是診斷慢阻肺及進行分級的重要方法[8-9]。事實上因為AECOPD患者臨床癥狀加重,相對于COPD患者,AECOPD患者呼吸急促加重、咳嗽加重,病情短時間內迅速惡化,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通過患者配合可對患者呼吸困難、咳嗽的原因及病情嚴重程度進行有效評斷,較多學者文獻報道,對于近3個月出現(xiàn)休克、癲癇或存在甲亢者不適用于常規(guī)肺功能檢查[10]。
CT是一類先進醫(yī)用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儀,在短時間內可對目標部位及器官的掃描,隨著CT設備的不斷更新,MSCT對肺功能的研究不斷深入,首先確定CT圖像像素所占面積,明確CT值即可比較全肺面積,計算比值[11-12]。梁凱軼[13]文獻研究結果報道,CT檢查可一次獲得患者器官形態(tài)參數(shù),同時結合功能評估,具備重復性高的特點。本組研究對AECOPD患者MSCT容積成像指標與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間的相關性進行了探討,在選取52例AECOPD患者后,另外選取52名正常健康者進行對照,比較兩組間的MSCT容積成像指標與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指標水平,結果顯示兩組指標存在差異,觀察組患者FEV1、FEV1pred、FVC、FEV1/FVC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RV、TLC、RV/TLC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在肺功能指標檢查中,觀察組患者Vin、Vex、Vex/Vin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Vin-Vex、Vin-Vex/Vin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P<0.001),表明AECOPD患者與正常健康人肺容積測定指標、肺功能指標存在差異,MSCT測定的肺容積指標能夠反映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后顯示肺容積指標與肺功能指標存在一定相關性,揭示了MSCT測定的肺容積的指標水平是評估AECOPD的敏感指標。實際上MSCT測定的肺容積的指標水平能評估AECOPD肺功能主要為兩點原因[14-15]:(1)圖像特征分析中,AECOPD CT掃描中常表現(xiàn)為支氣管血管束增粗、模糊、大氣道管壁出現(xiàn)增厚等,CT可間接反映肺組織體積,同時對肺組織以數(shù)據(jù)形式進行體現(xiàn),實用性高;(2)MSCT檢查時間短,禁忌癥少,可極短時間內獲得肺形態(tài)和功能等方面,從形態(tài)、功能進行聯(lián)合評估。
綜上所述,AECOPD患者MSCT容積成像指標與肺功能相關參數(shù)間存在一定相關性,根據(jù)MSCT容積成像指標水平可評估患者肺功能,可為臨床提供相關可靠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