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嘉琪
【化蝶之作】
人們評價一件工藝品的好壞,往往從外觀、做工上考量,以前的我也是這么想的,可當親手繡了一幅刺繡后,才知道,以前對于“最好”一詞的理解過于狹隘。
班主任為了讓我們靜心且有耐心地做事,給我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暑假作業(yè)——繡一幅繡品。得知此消息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道:“都什么年代了,還手工刺繡?”“簡直是浪費時間……”“從來沒拿過針線,這不是為難人么?”……面對全班的嘩然,班主任卻并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
就在我為繡品愁眉不展的時候,忽聽同學說網(wǎng)上有賣現(xiàn)成的,還可以根據(jù)顏色款式預定。我一聽,如同搬到了救兵,立刻眉開眼笑起來。假期快結束時,媽媽看我的刺繡作業(yè)一直沒有動靜,就盤問起來,我得意洋洋地說了對策,她立刻變了臉色:“你覺得這樣好嗎?這不是欺騙老師、欺騙你自己嗎?”“可我從來沒繡過,肯定繡得亂七八糟,這樣不浪費時間嗎?還是在網(wǎng)上隨便買一個得了……”“難道你以為這樣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嗎?看東西不能只看結果,你要用心,憑自己的本事能繡多少就繡多少。不會就學,沒什么難的,更何況,你們都用買回來的上交,還有什么意義啊……”媽媽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聽了媽媽的建議,我沉吟片刻,沒錯,即使它不美觀,我也要下定決心繡一幅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作品。自那天起,我寫完作業(yè)后,就拿出針線學習刺繡。一根針、一段線、一塊繡布,看似簡單,卻讓我這個新手小白手忙腳亂,不是手被扎破,就是線繞在一處,要么就是繡的針腳凌亂,不忍直視。有時,繡著繡著就心煩意亂,不愿意再碰它。不過,為了在開學前交出一個完全屬于我自己的作品,只好咬緊牙關,努力刺繡。歷經(jīng)幾次繡了拆、拆了繡,我的繡技終于有了明顯的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終完成了我的作品。雖然沒有網(wǎng)上賣的好看,但一想到這里面包含了自己一個暑假的心血,便也心生歡喜。
果不其然,大家?guī)淼亩际欠浅C烙^的作品,從何而來,大家心照不宣。我的繡品夾在它們中間,像個灰姑娘,但我并不害羞,反而更加驕傲。因為我知道,這是我用心做的,在我眼中,這就是最好的作品。
(陜西西安市鐵一中濱河學校初2021屆S5班)
案例總結
1.情節(jié)更合理。升格后的習作增加了我們聽到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后的反應,媽媽勸慰“我”要認真對待作業(yè)及“我”克服困難等情節(jié),結構安排更加合理,行文也更加順暢。
2.用詞更講究。在調整行文詳略的過程中,小作者多用四字詞語,讓表情達意更加準確、生動。
3.結尾更自然。結尾點題更加自然,既含蓄地說出了其他同學是怎么對待這份作業(yè)的,又表達了自己對“最好”一詞的準確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