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措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僅要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重視,同時還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成長情況,為小學生開展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小學生能夠樹立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進取,不懈努力。本文分析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并提出了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概述;方法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年齡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學生是學習能力較強,思維比較靈活的時期,也是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作為班級事務的管理者,必須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和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對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有全面的了解,并為小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對學生心理成長、思想素質以及行為習慣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借助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中,消除學生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引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發(fā)展方向,進而優(yōu)化學生的品質,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了學校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應該對其加以重視。
二、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了素質教育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對很多事物的了解程度還不夠深,認知能力比較低,自控能力也比較弱,加上心理上還不夠成熟,因此就會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不良的心理動態(tài),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讓小學生能夠擁有更加積極、健康、樂觀和自信的心理狀態(tài)。在以往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對小學生的主體性沒有更好的展現(xiàn)出來,經常會對小學生提出各種各樣嚴厲的要求,加上班主任和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就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班主任對小學生有全面的了解,為后續(xù)的班級管理和學生工作提供科學的參考,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小學生的健全人格,鼓勵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助于推動德育工作的開展。
三、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首先應該對每個小學生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進行分析,然后結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發(fā)展目標等,設置針對性以及個性化的心理教育措施,同時班主任還應該消除錯誤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發(fā)揮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深入對教材內容的挖掘,讓小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心理素質。比如:語文教材中就涵蓋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語文故事、人物事跡等,探索出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如《陶罐與鐵罐》一文中,班主任就可以從陶罐和鐵罐的語言、行為以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進行探索,鼓勵小學生學習陶罐謙虛的心理,戒驕戒躁,寬容待人的品質。而數(shù)學教材中蘊含著很多數(shù)學家對科學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從一次次的嘗試和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育小學生要學習科學家勇于探索、敢于挑戰(zhàn)、不怕失敗地心態(tài),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素材來源,班主任應該將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效的整合起來,這樣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由于很多小學生的受教育背景、家庭環(huán)境以及學習的方式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心理教學中也需要設置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開展因材施教的模式,班主任需要和每個學生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對學生目前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困惑或者遇到的難題,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幫助學生進行解決。比如: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在學習中不夠積極,也不愿意主動和其他學生互動,甚至有些學生也不愿意將內心的想法和教師交流,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這種心理長期得不到釋放或者感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懷的話,就很容易使學生壓抑、焦慮,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會越來越低,因此班主任就可以使用日記談心法或者紙條談心法,讓學生先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表達在紙上,然后通過對學生心理想法的了解,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對于內向的學生而言,其更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因此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該對鼓勵這部分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能夠獲得自信心,勇敢的將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可以通過柔和的語氣以及激勵性的動作等,這樣學生更愿意接受和改變心理封閉的狀態(tài)。因材施教在學生的心理健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滲透到德育教育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設置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指導方式。
四、結論
在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首先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對每個小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有全面的分析和認識,然后開展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導活動。其次,班主任還需要加強溝通,與學生之間構建出和諧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導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的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意見,同時班主任還需要轉變以往說教的方式,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學元素,組織開展主題班會,從潛移默化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將心理健康指導滲透到班級管理的各個層面中。
參考文獻:
[1]杜葵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 [J].科學咨詢 (教育科研 ),2019(11):126.
[2]劉兆艷 .試析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課程教育研究 ,2019(39):206-207.
[3]趙吉香 .芻議小學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中國校外教育 ,2019(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