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會萍
(會昌縣人民醫(yī)院,江西 會昌 342600)
病毒性心肌炎屬于感染性心肌病,指因感染病毒后出現(xiàn)的慢性或急性病變。受多種因素影響,此疾病發(fā)病率逐年攀升,其中37.00%的患者 病情可能演變至擴張型心肌病,癥狀多樣,病死率達12.50%左右?,F(xiàn)臨床西醫(yī)暫無特效干預方式,主要采用補充營養(yǎng)、臥床休息等。同時,中醫(yī)在此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有學者提出[1],益心舒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效果良好,但臨床報道較少,因此不少學者仍致力于研討證實此點?,F(xiàn)納入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組論述此點。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按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30例)和研究組(益心舒片治療30例)。研究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14~45歲,平均為(22.8±1.1)歲,病程時間2~25個月,平均為(12.3±1.1)個月;心電圖顯示:8例偶發(fā)房性期前收縮,5例偶發(fā)室性期前收縮,4例竇性心動不齊,9例竇性心動過緩,4例竇性心動過速。研究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15~45歲,平均為(22.9±1.2)歲,病程時間2.3~25個月,平均為(12.6±1.2)個月;心電圖顯示:7例偶發(fā)房性期前收縮,4例偶發(fā)室性期前收縮,5例竇性心動不齊,8例竇性心動過緩,6例竇性心動過速。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心電圖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接受臨床體格檢查、心肌損害標志物檢查、心電圖檢查等,結果顯示滿足《中國擴張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中病毒性心肌炎判定標準;②患者發(fā)病前1個月或發(fā)病時均存在病毒感染史;③均自愿簽字接受此次治療方式。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者;②肝腎功能障礙者;③無法按照醫(yī)囑服用藥物或配合治療者;④治療中,因身體異?;驀乐剡^敏反應、不良反應等中斷治療者;⑤精神、智力異常者。
1.3 方法 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患者,40 mg三磷酸腺苷、5 g維生素C注射液、200 U注射用輔酶A與25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靜脈滴注,每日1次,持續(xù)治療1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接受益心舒片(美益康)(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90977,生產(chǎn)廠商:廣東先通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每日3次,每次3片,持續(xù)治療1個月。
1.4 指標判定 ①治療療效:依據(jù)《中國擴張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中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判定標準評估療效。顯效:患者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等檢查顯示正常,無期前收縮、胸悶等癥狀,或癥狀改善程度>80%;有效:患者超聲心動圖、心電圖等得到改善,癥狀發(fā)作頻率降低>5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或病情持續(xù)惡化。②心肌酶譜: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其靜脈血液3 mL,用速率法測定其乳酸脫氫酶,用酶偶聯(lián)法檢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不良反應:如心動過緩、惡心、頭暈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把計量數(shù)據(jù)(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和計數(shù)數(shù)據(jù)(治療療效、不良反應),表示為、%,均輸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版本)中,用t、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的比較 研究組治療療效(93.33%)高于對照組(70.00%)(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指標的比較 治療前心肌酶譜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10.00%)(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療效的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指標的比較(U/L,)
表2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指標的比較(U/L,)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n(%)]
現(xiàn)臨床西醫(yī)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暫無特效方式,僅針對兩方面進行,即心肌炎癥、病毒感染,對于原發(fā)病毒感染,則給予干擾素誘導劑或干擾素進行防治[3]。目前來看,西藥治療的療效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中醫(yī)藥在防治心肌損傷、對抗病毒方面的作用已引起了重視。研究證實,中醫(yī)藥對心肌損傷有修復作用,炎性反應得到阻斷,抑制病毒復制,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因此不少學者倡導采用中醫(yī)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疾病[4-5]。
本研究中共討論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30例(研究組)接受益心舒片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療效、心肌酶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而不良反應指標的P>0.05,提示益心舒片治療效果確比常規(guī)治療更顯著。中醫(yī)認為病毒性心肌炎除濕病癥因正氣素虧,外感濕熱邪毒或溫熱,疾病初期鼻閉阻胃肺,進而誘發(fā)腹瀉、咽痛、咳嗽、發(fā)熱。所以,中醫(yī)倡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主要采用解毒清熱類藥物,加以扶正[6-7]。益心舒片由五味子、麥冬、人參、黃芪、山楂、川芍等組成,具有養(yǎng)陰生津、活血化瘀、益氣復脈的作用,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合并胸痛、脈澀心悸合并胸悶,且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者則具備以上癥狀。藥方中人參、黃芪可益胃補氣,輔助機體氣血生化,補益自身功能;川芎、丹參可行氣活血,發(fā)揮引諸藥歸心的功效[8-9];加以五味子、麥冬等藥物達到養(yǎng)陰益氣的作用,讓藥方發(fā)揮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機制認為[10],黃芪可保護心肌細胞、抗病毒,丹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在治療中,需按照患者體質(zhì)調(diào)整服用方法。
綜上,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者接受益心舒片治療,其臨床癥狀可得到更好改善,且此藥物對心肌細胞有保護功效,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