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文 劉葉高 張文華 林汝楷2
玉木耳明玉1號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栽培配方試驗
黃書文 劉葉高 張文華 林汝楷2
(1. 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000;2. 三明市農(nóng)業(yè)局,福建 三明 365000)
為提高栽培效果,以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谷殼、麩皮、米糠為原料,設(shè)計5個栽培料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對玉木耳‘明玉1號’菌絲生長、子實體發(fā)育及生物學(xué)效率的影響。結(jié)果:配方A、B、E適宜栽培明玉1號,其中以配方A生物學(xué)效率較高,但原料成本高,子實體的口感稍差;配方E生物學(xué)效率稍低,與配方A差異顯著,但原料成本較低,子實體口感較好。玉米芯、甘蔗渣、谷殼不宜作為‘明玉1號’栽培主料。
玉木耳;明玉1號;配方;子實體產(chǎn)量;生物學(xué)效率
玉木耳味美、清脆、可口、肉質(zhì)滑嫩,外觀質(zhì)地和口感與海蜇皮相仿,被市場譽為食用菌的“海蜇皮”。營養(yǎng)價值高,具有清腸、潤肺、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諸多功效。加上人們對白色食品的天然喜愛,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前景好。又由于栽培時抗雜能力強(qiáng),生物學(xué)效率高,是木耳栽培的又一寵兒。
玉木耳明玉1號(varalba)是琥珀褐木耳[(Mont.) Fari.]的天然純白色變異菌株,由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馴化選育。子實體小至中等大,耳片平伏狀,膠質(zhì)至角質(zhì),直徑4~7 cm,最大可達(dá)15 cm,厚0.5~0.8 cm,白色至乳白色,薄而半透明,有玉石一樣的光澤。成熟后耳片仍為白色,但邊緣內(nèi)卷。本試驗旨在篩選出適合玉木耳明玉1號栽培的培養(yǎng)料配方。
圖1 玉木耳‘明玉1號’
玉木耳明玉1號,由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藏。
闊葉樹木屑顆粒度0.1~0.3 cm與0.3~0.9 cm各一半,露天堆積3個月;棉籽殼、玉米芯、稻殼、甘蔗渣、麩皮、米糠,須新鮮、無蟲、無霉變;玉米芯顆粒度0.3~0.9 cm;各原料的含水量≤13%。
共設(shè)5個栽培料配方:A. 木屑53%,棉籽殼25%,麩皮20%,白糖1%,碳酸鈣1%;B. 木屑67%,棉籽殼20%,麥麩10%,蔗糖1%,石膏1%,碳酸鈣1%;C. 木屑20%,玉米芯58%,稻殼20%,石膏1%,石灰1%;D. 木屑72%,甘蔗渣18%,米糠7%,石灰2%,石膏1%;E. 木屑78%,麩皮10%,米糠10%,石灰1%,白糖l%,為對照。
栽培容器選用17×33(cm)折角聚丙烯袋,厚 0.05 mm,用3層無紡布封口。
(1)菌種制備。保藏菌種經(jīng)2次活化,使用PDA培養(yǎng)基。原種培養(yǎng)基配方為粒徑3~9 mm木屑78%,麩皮20%,白糖1%,碳酸鈣1%,含水量60%。使用750 mL玻璃瓶,121~123 ℃高壓蒸汽滅菌2 h。于25 ℃下培養(yǎng)。
(2)菌袋制作。棉籽殼、稻殼、玉米芯、甘蔗渣先預(yù)濕,拌料時按配方加入各種原料,攪拌均勻。配方C處理含水量70%,每袋裝料870 g,折干料300 g。其他處理含水量65%,裝料995 g,折干料400 g。每處理30袋,分3次重復(fù),每重復(fù)10袋。
121~123 ℃蒸汽滅菌2 h。滅菌后的料袋置于無菌室冷卻至26 ℃接種,每袋接菌種30 g。培養(yǎng)溫度,菌絲占領(lǐng)料面前為26 ℃,占領(lǐng)料面后為25 ℃??刂婆囵B(yǎng)室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避光培養(yǎng)。
(3)岀耳管理。所有菌袋菌絲走透后,將菌袋搬到栽培室扎孔岀耳,每袋用5 cm長鐵釘均勻扎孔60個,孔深1 cm。扎孔后菌袋直立擺放,袋間距1 cm,用濕潤無紡布覆蓋。原基米粒大時將菌袋分散擺放,間距10 cm,耳片形成前保持空氣相對濕度90%~95%;耳片形成后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5%,間距拉大至15 cm。保持溫度20~25 ℃,二氧化碳濃度不高于3‰,光照強(qiáng)度100~300 lx。采收2潮。
觀察菌絲色澤、形態(tài),記錄菌絲長滿菌袋所需的天數(shù);記錄出芽時間、采收時間、產(chǎn)量、單片木耳重量。計算生物學(xué)效率,并進(jìn)行方差分析。
5個配方均適合玉木耳明玉1號菌絲生長(表1)。配方C料質(zhì)疏松,菌絲生長速度明顯快于其他配方,但以干物質(zhì)量計,則不及配方A、B、E;配方D空隙度也好,但菌絲生長速度較慢,可能與石灰添加量過大,pH偏高有關(guān)。
表1 培養(yǎng)料配方對玉木耳明玉1號菌絲生長的影響
5個配方中,平均產(chǎn)量和生物學(xué)效率均以配方A最高,分別為271.9 g/袋和68.0%,其次是配方B和配方E。對生物學(xué)效率進(jìn)行方差分析,配方A與配方E之間有顯著差異,與配方C、D間有極顯著差異。
表2 不同培養(yǎng)基配方明玉1號的子實體產(chǎn)量與生物學(xué)效率
不同配方明玉1號的出芽時間、耳片成熟時間基本一致,子實體均潔白。第一潮子實體大小及單片重?zé)o明顯差異;第二潮子實體單片重則與生物學(xué)效率呈正相關(guān)。配方D沒有后熟期,其他配方有約半個月的后熟期。
試驗結(jié)果表明,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谷殼等原料均適合玉木耳明玉1號菌絲生長,但以配方A、B生物學(xué)效率較高,表明木屑配以適量棉籽殼有利于提高生物學(xué)效率。對照配方E生物學(xué)效率較低,但與配方A的差異未達(dá)極顯著水平,且原料成本稍低,子實體口感較好。
玉木耳為典型木腐菌,玉米芯、甘蔗渣、谷殼等木質(zhì)素含量低,不宜作為栽培主料,但作為輔料少量添加,不僅能減少森林資源消耗,而且可提高玉木耳的糯性,改善口感。具體添加比例有待試驗確定。
[1] 林汝楷, 黃年來, 上官舟建. 玉木耳的栽培技術(shù)[J]. 食用菌, 2005(6): 42.
[2] 姜建新, 陳代貴, 王致欽, 等. 玉木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食用菌, 2017(6): 59-60.
[3] 李曉, 蘇文英. 玉木耳大棚掛袋出耳管理技術(shù)[J]. 食藥用菌, 2017, 25(6): 385-387.
[4] 李曉, 張闊譚. 木耳屬白色變異菌株研究進(jìn)展[J]. 食藥用菌, 2016, 24(4): 230-233, 238.
S646
B
2095-0934(2020)05-3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