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華荔
圖|視覺中國
作為一名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我曾經(jīng)以為跨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礙來自語言,語言學好了,許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所以,每當學生苦于各種專業(yè)練習,發(fā)出諸如“以后要讓外國人聽寫周杰倫的歌詞”,或者“發(fā)個烏龜殼讓外國人刻甲骨文”的吐槽,我總是笑著提醒他們,學好語言才是王道。
然而,在愛爾蘭的漢語教學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在跨文化交流中,語言不過是開胃前菜,開胃菜做得好,不等于主菜和甜品也一定對胃口。所以,語言過關不等于跨文化交流無障礙了,否則也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文化沖擊現(xiàn)象。
每年3 月17 日是愛爾蘭國慶節(jié)——圣帕特里克節(jié)。愛爾蘭是歐洲西部小國,自然環(huán)境相當好,素有“翡翠島國”之稱,因此綠色是許多愛爾蘭人鐘愛的顏色,就像中國人喜歡紅色一樣??僧斘以?008 年的圣帕特里克節(jié)走上都柏林街頭參觀國慶游行,看到滿街綠色的帽子時,卻發(fā)現(xiàn)那些戴著帽子的愛爾蘭人與參觀的中國留學生臉上的笑容分明有著不同的含義。
當我在漢語課上提到愛爾蘭人常戴的綠帽子在中國文化里大相徑庭的內(nèi)涵時,愛爾蘭學生們都笑了,其中在都柏林郵局工作的一位學生恍然大悟,“去年我陪新婚的中國妻子回中國前買了好幾頂綠帽子,想當作禮物送給國內(nèi)的親戚,難怪她堅決不讓我?guī)В ?/p>
然而文化上的陌生與誤解,并不總是產(chǎn)生這種無傷大雅的玩笑,有時還會影響不同文化群體的民族情感。2008 年北京奧運圣火在海外傳遞期間受到阻撓和滋擾,很多海外中國留學生及華人華僑,都參與了支持北京奧運、支持圣火傳遞的游行。
2008 年4 月12 日,在愛爾蘭的中國留學生在都柏林組織游行,我有幸參與了這一行動。參加游行的大多數(shù)是都柏林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很多華人華僑,甚至有不少人一大早從愛爾蘭其他城市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趕來參加。游行隊伍井然有序地行進在事先申請過的路線上,沿途有都柏林的警察執(zhí)勤,維持治安。大家一路高唱國歌以及《五星紅旗》等愛國歌曲,高喊著“One world, one dream”“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Beijing”等口號。游行一直進行得很順利,但當?shù)竭_游行路線終點——都柏林最繁華的街道O’Connell Street 時,一個小意外發(fā)生了。
有一位微駝著背的愛爾蘭銀發(fā)老太太經(jīng)過我們的隊伍,留學生們正熱情地喊著口號,這位老太太突然很憤怒地嚷道:“No China! No China!”這可激怒了年輕的留學生們,他們隨即沖著老太太回喊道:“China! China! China……”老太太顯然被這一場面震懾住了,她把手伸進衣兜里,哆哆嗦嗦地掏了半天,居然掏出一條十字架項鏈,緊緊地攥在手里舉向我們。看到她這一舉動,學生們更來勁兒了,“China”喊得更響了。終于,那位老太太在一片吶喊聲中匆匆離開了。
雖然是個小插曲,但卻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時隔多年,仍歷歷在目。它讓我真切地意識到,世界對中國的認識,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
我們總以為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形勢下,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愈發(fā)頻繁和廣泛,我們足夠認識世界,世界也非常樂意了解中國。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留學、旅游、經(jīng)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歡學習漢語,甚至來到中國留學。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線上線下的商場店鋪里隨處可見韓國的面膜、泰國的榴蓮、德國的菜刀、美國的餅干、荷蘭的奶粉、日本的保溫杯,新聞里也年年播放世界各國熱鬧慶春節(jié)的場面……有人說,隨著通用英語教育的普及,世界各國之間早已增進了解,各種文化隔閡正冰消瓦解,一切都向著和諧的方向發(fā)展著。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中國人眼里,法國人浪漫,德國人嚴肅,日本人嚴謹,西班牙人奔放……而很多外國人眼里的中國人并不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文明謙虛的傳統(tǒng)形象,而是說話大聲,不會排隊,隨地吐痰……戴上這樣的有色眼鏡,導致他們對我們產(chǎn)生誤解,我們也無法看到真實的他們。不同的文化群體往往遠隔萬水千山,有著不同的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與精神信仰,有時一兩項負面認知便足夠讓人們在交往中產(chǎn)生猶豫、猜忌,為原有的滿腔熱情潑上一盆涼水。
由于歷史原因,東西方文化長期以來形成的巨大差異早已成為橫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道門檻,為中西文化交流與相互認知帶來了一些障礙。然而,人類從來不會停止對真善美的追求,再大的堅冰也會被人們了解世界的渴望與守望相助的熱情所消融。行筆至此,心中想起數(shù)月前國內(nèi)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國外援助中國的物資上“山川異域,日月同天”的暖心話語,眼前浮現(xiàn)出意大利小女孩為中國援助醫(yī)療隊所作的感人漫畫……
當跨文化交流遭遇文化偏見時,作為交流主體的海外留學人員,應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合理方式,不躲避、不沉默,勇敢地迎接,耐心地溝通,“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將不再只是愿景。當人們跨越語言障礙,對他者文化由猜忌轉(zhuǎn)向包容,交流之路便會越走越寬。我曾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上和當?shù)厝艘黄饏⒓釉?jié)燈會,如今看著當時拍攝的照片,回憶起當時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女老少合著《小蘋果》的節(jié)奏一起跳舞的情景(如上圖),心中不由想起那句熟悉的“One world, one dream”,響起那首新華社原創(chuàng)抗疫英文歌曲We Are One(《我們在一起》)中的歌詞:We are one big family. United we are strong…… Together we will rise and we will shine……(我們是一家人。團結(jié)讓我們堅強……我們將重新站起,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