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艷,韓 璐,胡 平,劉 杰
(湖北工程學院 建筑學院,湖北 孝感 432500)
《景觀大師作品分析》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專業(yè)選修課程,隨著云計算,區(qū)塊鏈,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技術智能化、網絡化程度日益提高,并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巨大挑戰(zhàn)[1]。目前,國內已有許多學者將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教學模式結合起來進行相關的理論實踐研究[2~3]。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與新時代教學目標不匹配問題,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多元化能力的培養(yǎng)[4]。在《景觀大師作品分析》教學中引入“慕課+雨課堂”智慧模式,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借助慕課云課程資源和雨課堂軟件進行在線混合智能教學,嘗試解決《景觀大師作品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為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景觀設計師打下基礎。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lián)網+教育”的產物,是近年來涌現出的一種在線課程新模式,具有先進性、開放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等特點。2012年,Harvard、Stanford、MIT等名校掀起了MOOC熱潮,給21世紀的教育帶來了一場劃時代、顛覆性的革命。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現了第一個MOOC平臺,首次把人工智能課程放在互聯(lián)網上,2012年,MOOC出現了井噴式的熱潮,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臺集中問世。2013年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臺,如英國的FutureLearn,德國的Iversity,澳大利亞的Open2Study,美國斯坦福的NovoED,中國的學堂在線,法國的FUN,日本的Schoo等。其中,中國的學堂在線是清華大學于2013年首次推出,10余所大學合作,主旨為公眾提供系統(tǒng)的高等教育,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有機會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隨著信息化平臺迅速發(fā)展,我國創(chuàng)建了近千門國家精品慕課,7年來,慕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12500門慕課上線。慕課平臺是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不斷發(fā)展,是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開放式網絡課程,由很多具有分享和協(xié)作精神的、愿意增強知識傳播的個人或組織所發(fā)布的、散布在互聯(lián)網上的、開放的、大規(guī)模的課程,是全球優(yōu)質課程的超市。未來,MOOC發(fā)展會表現出“私人訂制”、社會認可,混合教學模式常態(tài),終生學習,新時代教科書等趨勢。綜合來看,MOOC是一種課程模式,有教完整的課程結構,平臺將知識傳授過程放在課堂外(如翻轉課堂),通過課外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課內完成作業(yè)討論交流,也表現出開放的教育形式特點,沒有人數、時間、地點限制,能循序漸進。盡管,MOOC目前仍然處于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激蕩與砥礪之中,但其發(fā)展之迅猛已經讓每一位高等教育者都無法置身事外。
“雨課堂”是結合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微信輔助和PPT在線教學的一種手段,在“雨課堂”教學中可以實現學生自主預習和在線課堂教學相結合,讓課堂互動永不下線。使用“雨課堂”,在教師方面,教師可以制定與班級相匹配的課程計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大綱,搭建收集和組織慕課平臺課程資源確保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學習的相關內容。在同一時間,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控制播放資源,推送任務,查看學生掌握,并共享數據文件。教師可以將帶有慕課視頻、習題、語音的課前預習課件推送到學生手機,師生溝通及時反饋;課堂上實時答題、彈幕互動,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提供了完美解決方案。在學生方面,學生可以登錄到手機上的互動課堂或計算機,并接收講課內容和教學資源,同時查看任何學校的自學記錄和課后總結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反饋給老師?!坝暾n堂”科學地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師生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個性化報表、自動任務提醒,改革教學模式,使“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學模式轉變,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課堂變?yōu)樗季S碰撞的交流場所,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在本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慕課 + 雨課堂”相結合的模式進行課程智慧教學模式設計(圖1),即利用“慕課”讓學生進行景觀大師作品分析課前預習,再通過“雨課堂”直播開展實時教學、課堂測驗、布置作業(yè)和批改作業(yè)等在線教學活動,再通過騰訊直播方式進行景觀大師作品分析討論,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根據“慕課 + 雨課堂”特點,智慧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創(chuàng)作過程,課程講解過程,以及課后總結過程。
圖1 《景觀大師作品分析》課程智慧教學模式
首先,制作《景觀大師作品分析》教學材料,包括電子教材,PPT,動畫,素材,實驗指導,音視頻資料,測驗,作業(yè)和試題等,然后借助慕課平臺的異步SPOC形式上傳發(fā)布《景觀大師作品分析》網絡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預習。同時,掃描“雨課堂”創(chuàng)建“景觀大師作品分析”課堂并成功登錄,即可獲得課程二維碼和邀請碼,分享給同學們掃描或輸入進入“雨課堂”。然后,老師通過電腦上傳教學用PPT課件,完成后,老師用手機發(fā)布的課件內容供學生上課前預覽,同時,老師可以打開預先編輯練習(包括答案),設置根據所給的提示、練習回答的時間和題目的難度等,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慕課、雨課堂和大師作品素材庫進行觀看學習,進行溝通交流,對景觀大師作品有初步認識和評判。
教師按正常步驟打開制作的《景觀大師作品分析》PPT課件,并且點擊PPT進入“雨課堂”教學。生成一個二維碼供學生掃描。在課程中,學生可以使用“收藏”和“不懂”按鈕到標出他們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基于匿名反饋教師,教師及時調整講課內容,注重被學生標記為“不理解”的知識。練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在手機上即時回答問題并可以立刻將答案反饋給老師,并由老師統(tǒng)計基于學生的回答錯誤率結果,并在“雨課堂”中對該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說明。因此,實時回答使老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地提高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徹底理解知識點。本過程通過案例講解,自主探究和協(xié)作學習,讓學生在作品中組織討論,成果交流,完成大師作品課程課中內化學習。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進行景觀作品大師拓展學習實踐,經過《景觀大師作品分析》“雨課堂”自動判斷成績最高的優(yōu)秀學生,并判定分數最低和總時間最長的學生。在“雨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備忘”模塊中用來記錄學生的請假、曠課、手機未獲取等情況,使教師可以跟蹤所有學生的進程。當然,老師也可以布置課后作業(yè)交給學生加強學生鞏固。
“慕課 + 雨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自動產生學習行為的記錄,這些數據為實施課程的過程化考核改革提供了支撐。教師可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方面因素融入到課程的考核、評價中,將景觀設計課程的最終成績計算修改為:考勤(10%)+作業(yè)與實驗(10%)+章測試(10%)+網絡學習(10%)+期末無紙化考試(30%)+景觀設計綜合考核(20%)+學習互動與效果(10%)。其中的章測試和網絡學習直接從“慕課”平臺上可以獲得,考勤則可以通過“雨課堂”掃碼自動記錄并統(tǒng)一導出,而學習互動及效果則來自于課前預習檢測、課上即講即練、課后作業(yè)的得分。由此,教學過程的評價就實現了由“以考試為主的評價”變成了“基于數據的過程化評價”,打破了一卷定終身的傳統(tǒng)方式,使得考核趨于科學、合理。這樣也避免了學生平時不用功,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同時,最終成績也會有所提升。
《景觀大師作品分析》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風景園林專業(yè)課程,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眾多資源制作課程網絡教學數據,能最大限度挖掘景觀大師作品并適時更新,確保做到教學素材最新,同時,借助信息化背景下的各種線上教學平臺,做到從課前自學、課中內化到課后升華三階段過程控制和管理教學活動,豐富傳統(tǒng)教學手段,強化師生對景觀大師作品的最大化交流互動和評圖,激發(fā)學生學習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學習興趣,今后,應加大對本課程教學資料和素材的整理,打造金課,探索多模式線上線下智慧教學模式,以推動風景園林專業(yè)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