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是麥子,在南方是稻子,每次看到田野里金黃的一片,都會讓人對這土地上的一切生發(fā)出無盡的感情,如同詩人艾青所感慨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這是豐收的季節(jié),第三個農(nóng)民豐收節(jié)如約而至??吹侥菈境缮揭粯拥奶O果,堆成河一樣的雪梨,人們就會感慨土地給予的回報是如此地豐厚。這是喜慶的季節(jié)。國際扶貧日來臨之際,中國交出了令世界為之震驚的答卷,在如此眾多的國家之中,有14億人整體上脫離了徹底貧困的日子。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千百年來,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直為天災(zāi)人禍所困擾,擺脫貧困,那是從古至今的夢想??刻斐燥埖娜兆?,無法擺脫貧困的陰影,有限的收成總是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從貧困走向富裕,從溫飽走向小康,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中國人就像不知疲倦的跨欄者一樣,跨越一道又一道欄桿,越過一道又一道難關(guān)。
百年夢想與光榮,千年傳承與大計,都在于人們的初心,都在于人們執(zhí)著于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這是希望的年代。盡管瘟疫襲來,世界同此涼熱,我們依然執(zhí)著地撫平失望的灰燼,用自己的雙手在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未來是什么?人們對此有著各種各樣的想象。有人希望未來自動駕駛大行其道,免去通勤擁堵之苦;有人希望未來是AI理解一切,用算法來設(shè)計我們的工作半徑和生活圓圈;有人希望創(chuàng)作更多的藝術(shù)來解讀世界、描繪理想;有人希望把城市和鄉(xiāng)村有機融合,讓田野和工廠不再對立沖突;有人則夢想著周游世界,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風(fēng)土人情。未來之所以令人著迷,就是因為它有著一切的可能。這讓我們可以從更遙遠的視角來觀察現(xiàn)在,也可以讓我們站在歷史的這一個節(jié)點來回望過去。
未來已來,當潮水如夢想一般襲來,做弄潮兒便是最好的選擇。追趕與超越,一直是我們前行的主題,但是休閑與幸福,卻是辛苦奮斗的目的。倘若沒有做好準備,那么對這一切就會感覺到吃力,就會感覺到陌生。如此眾多的新名詞如浪頭一般翻涌,區(qū)塊鏈、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進步帶來的改變一日千里,人人都被這變化弄得頗為忐忑,既想努力沖進這浪潮,又怕被這浪潮給沖翻跌入深谷。突如其來的疫情則使這一切更加顯化,地理的阻隔擋不住視頻會議的腳步,時間的拖延擋不住網(wǎng)上消費的熱情,于是乎我們一邊努力地沖往數(shù)字社會,一邊審視著想要保留傳統(tǒng)帶給我們的慰藉。
再過10多年,當這一切過去,我們還能留下點什么?這是這一代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站在2035年或者更遙遠的2050年來回望此刻我們的徘徊與猶豫,就像站在21世紀的門檻前面對千年蟲考驗時充滿恐懼一樣,讓后來者感到啞然失笑。因為我們放大了想象,無論是好的壞的,都在潛意識里讓我們無比緊張,我們既害怕得到,又害怕失去?;嫉没际Р蝗缏耦^耕耘,只有放眼未來,才能看到現(xiàn)在;只有把自己深深扎根在土地里,才能感受到大地上的詩意。
既然如此,就讓我們繼續(xù)扎根在大地,奮斗在大地,而把贊美獻給汗水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