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飛
摘 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三個來源中,革命文化處于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我們黨和人民獨有的文化財富,也是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新時代,部分大學生在文化信仰上不知何去何從,文化自信不斷被沖擊侵蝕。針對這一現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大力弘揚革命文化,用革命文化中蘊含的不屈不撓、越挫越勇、矢志不渝等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深入了解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傳承革命文化,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對本土文化產生強烈自信心;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革命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革命文化的內涵
“革命文化誕生于血與火的革命歲月,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書寫的紅色篇章,是對20世紀廣大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歷史的共同記憶。”[1]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借鑒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它是革命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fā)展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
二、革命文化的時代價值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來源
革命文化源自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驚人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極大地豐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更要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切實增強文化自覺,繼承發(fā)揚“紅色”革命文化,讓“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指引我們一直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只有文化足夠自信,文化軟實力才能支撐國家飛躍式發(fā)展,中國才會真正強大。
(二)文化自信的理論支撐
正是在革命文化的引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從思想、政治、理論上武裝了黨,使中國革命邁向歷史發(fā)展的新進程。中國革命的不斷勝利鼓舞了我們的文化自信,使我們共產黨人有了重新站起來的資本。它培育出了我國革命斗爭中最耀眼、最恢弘的文化形態(tài),使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日子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現了政治的鞏固、經濟的富強、文化的繁榮和軍事的崛起,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礎。
(三)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
“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盵2]革命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就是以挽救國家危亡、實現民族復興為目標的,革命文化內涵的理想追求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目標是一致的。革命文化在近代中國人民的斗爭中,凝聚了其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撐??倳浿赋觯骸敖袊馐芰饲八从械目嚯y。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3]革命文化植根中國革命實踐,與時代發(fā)展相契合,凝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堅持中國道路的力量源泉,弘揚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資源,它以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堅決的奮斗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三、傳承革命文化,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實現路徑
(一)增強民族自尊心
革命實踐孕育革命文化。對于中華民族來說,近代外來侵略的不斷加劇及西方文化滲透的不斷加深,致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心態(tài)長期處于自卑之中,甚至發(fā)生嚴重失衡。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群眾卻用實際行動造就了偉大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遺產,更得到了黨和人民群眾對于它的認可和贊揚。向當代大學生弘揚革命文化,充分了解認識革命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強大精神動力,必然可以增強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對于中國革命精神及革命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夠更加正確的認識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創(chuàng)造出的革命文化。
(二)堅定理想信念
革命文化的核心是對理想的追求。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不足的重要表現就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動搖?!爸静涣?,天下無可成之事?!惫伯a主義的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是革命最終能夠取得勝利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最好的詮釋了什么是走向理想所必須的永不磨滅的信念!講好革命故事,讓大學生充分理解革命文化,可以使他們對于共產主義的理想,對于革命的信念有更好的認識和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成為更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加強文化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其文化自信的內涵不僅包括對本民族本國文化具有強烈的自信心及自豪感;還應具有傳承發(fā)揚民族優(yōu)良精神文化的自覺,也就是具有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革命戰(zhàn)士身上呈現出的堅定的信念,頑強不屈的意志以及拯救整個國家的那份責任擔當必將激勵中國數以千萬計的青年大學生。在革命精神的感召之下,相信當代大學生必然能夠自覺的把革命精神以及革命精神中所蘊含的革命文化的精髓傳承下去。讀懂和理解革命文化更將激勵大學生們自覺的將個人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的聯系起來,促使大學生們在樹立目標時將個人的人生奮斗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緊密的結合起來。
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4]因此,要大力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將其融入對大學生教育的各個方面,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讓革命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參考文獻
[1]王炳林.革命文化與文化自信[N].光明日報,2017-12-28(07).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