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蕊
摘 要:語文是對學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科目,通過語文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閱讀能力等,而且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為學生學習其它科目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目前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诖?,本文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具體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是學生進行其它科目學習的基礎,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也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閱讀能力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教師要進行重要培養(yǎng)。通過語文教學,學生可以識文斷字,通過閱讀教學,學生可以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深層涵義。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是對語文課程進行地更深層次的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其自身的語文學習水平也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發(fā)揮閱讀的真正作用,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1]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首先,閱讀教學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升。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文字、學習詞匯,并掌握語法,這都是對學生最基礎的教育。而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甚至是閱讀的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這也是學生理解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解讀文字,分析文章中的句子,在一系列的思考活動之后,學生可以理解文章,并領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次,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高低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會通過朗讀課文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但是早讀課畢竟是有時間限制的,而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密切相關(guān)的,在此基礎上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
1.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方法。小學語文中的知識都是最基礎的知識,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了才能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詞句的認知與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每篇課文都是由各個段落組成的,教師要逐字逐句的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可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以此來提高學生閱讀的動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要只是讓學生通篇閱讀課文,或者是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概括文章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會給學生的閱讀造成一定的困難,從而大大降低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習自學性比較差,更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正確的閱讀方法。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開課之前進行預習,在閱讀的過程中,把一些重點和難點的詞句進行標注,這樣可以讓教師把一些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點講解,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比如,在進行《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把不懂的地方進行標注,通過教師的重點講解,更加方便了學生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在閱讀之前,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到文章的重點。
2.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受到興趣的驅(qū)使,通過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來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文中的內(nèi)容,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找到教學內(nèi)容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面,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這種形式還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有比較好的閱讀體驗。比如,在進行《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篇課文講解時,教師就可以結(jié)合文章中涵蓋的物理知識和生理學內(nèi)容開展教學活動。如果只是單純地依靠文字講解,小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實驗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理解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zhuǎn)動這些現(xiàn)象。通過實驗還可以使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更具趣味性,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2]
3.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習慣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難以培養(yǎng)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內(nèi)容的擴展更加便于學生理解課本內(nèi)容,也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與理解能力,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讀物。如果學生挑選的閱讀材料超出了學生本身的認知范圍,會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從而也就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神奇校車》、《小王子》等簡單易懂的書籍。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魯賓遜漂流記》、《三國演義》等這種具有一定歷史性,甚至是教育意義的書籍。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具有學科性的讀物,比如說生物學科、物理學科等,這樣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結(jié)束語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對此加以重視,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并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韓建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華夏教師,2019(26):11.
[2]于翠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