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淑英
【摘 要】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對初中生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化情境教學不但能夠讓初中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趣味,了解學習地理的真正含義,重視對地理科目的學習,在學習與探索中不斷積累學習經驗,獲得一點一點的進步,提高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人物,引導學生積極融入課堂與實踐活動,不但要扎實掌握地理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促使初中生能夠利用以往學過的地理學科內容解答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促進初中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
核心素養(yǎng)的真正含義是學生在學習完畢后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對學習產生欲望,能夠自主學習等,還包含用以往學過的學科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地理問題。而理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學習地理時,能夠深入掌握其中的基礎知識,以及重難點知識,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能激發(fā)地理思維能力等。通過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促使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能夠輕松、愉快的在學習中找到地理的規(guī)律,并將規(guī)律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本課題圍繞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努力構建趣味性的、生活化的地理課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質量。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將生活化情境教學應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地理的規(guī)律,增加課堂趣味性,促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滿足現(xiàn)代化學生學習的需求,促使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還較為貪玩,他們對新鮮的事物興趣也較強,要利用學生這一特性,打造趣味性課堂,教師如果還按照傳統(tǒng)教學理念為學生講解地理知識,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根據(jù)生活實際情況展開教學講解,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實際情況中學習到有作用的地理內容,樹立初中生對地理的自信,拉近學生與地理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地理知識。
(二)有利于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效果
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促使地理課堂水平得到提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要有一雙觀察生活的眼睛,用地理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并且能夠分析,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問題,主動對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識展開討論與研究,將地理知識和生活中的事件有機融合,將地理知識巧妙的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提升。生活化情境教學模式不但能夠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結合生活實例,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教學,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地理知識,并將以往學過的地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讓初中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直觀、形象的理解,增強對本學科的興趣,開闊眼界,激發(fā)思維,提高初中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
二、生活化情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的原則
(一)生活化原則
在教育中倘若沒有遵循生活化原則,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意義,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教師應讓初中生深入貫徹對生活有實用性的地理知識。生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授課時,要根據(jù)教材課本知識,加上多年的生活經驗,設計生活化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教學設計脫離不了關系。所以,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建要立足主體。此外,地理是一門本身與生活關聯(lián)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都和自然生活有聯(lián)系。但此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廣泛,對于基礎能力薄弱的初中生而言,理解起來是不容易的,將生活化情境教學與初中地理相融合,促進學生的理解。
(二)互動性原則
在課堂中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性,良好的互動能夠調節(jié)課堂氣氛,進而提升課堂效率。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雖然教師是領導者,但也需要學生配合,積極參與課堂。在實際的課堂中,通過提問、探究等互動性強的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有良好的關系,在不斷的交流中,學生會積極思考,努力探究,從而更加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識。打造互動性較強的地理課堂,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明確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初中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設計疑問、小組討論等,促進初中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
(三)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滿足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建的要求,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互貫穿。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情境創(chuàng)建的必要性與意義,不能僅為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而創(chuàng)建和教材版本內容沒有必要聯(lián)系的無用情境。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不到提升,教師要注意在創(chuàng)建情境時不能將其當成表面性工作,情境應與教材課本和實際生活有必要聯(lián)系。教師應根據(jù)教材資料設計生活情境,要保證情境創(chuàng)建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價值作用。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社會時事,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
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技術也與日俱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只要看看手機、電腦,在家里都能知曉天下事。為了讓學習更直觀的學習,很多中學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在地理課堂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利用社會時事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把地理學科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事情有機融合,讓初中生在分析實事時,自然而然的學到地理知識,在學習地理學科內容時,也能夠了解社會變向,讓初中生認識到地理學科和生活有很大的關聯(lián)。
比如在學習初二年級人教版地理《自然災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搜集視頻,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自然災害的視頻,結合我國自然災害的相關新聞,比如2020年,我國自然災害以低溫冷凍和雪災、地震、風雹災害為主,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fā)生。通過新聞實事,讓初中生知道我國當前自然災害的主要情況,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個人經驗進行組內討論,引發(fā)深思。隨后教師再結合教學課本具體內容,為學生講解,各個災害的概念,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是什么,比如干旱是長時間降水一場偏少甚至無降水,造成農作物減產,人畜飲水困難等,讓學生思考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以及自然災害包含什么條件,從而倡導學生要保護水資源,保護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環(huán)環(huán)相扣設疑,創(chuàng)建生活化問題情境
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學生之間學習存在差異化。比如有的家庭注重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為學生惡補相關知識,學生對地理的認識就更加深入、透徹,但有的學生地理基礎性差,理解性也較差,學習起來較為苦難,學生的差異化較為嚴重。所以,在授課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對地理的基礎認知情況與學習進度,逐漸進行知識的講解。教師要根據(jù)教材資料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建生活化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引發(fā)深思,分析問題,并探究出有效解決方案。
比如在學習初二年級人教版地理《交通運輸》這一課時,只要讓學生學會按客運、貨運的性質,并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問題選取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方式是和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相關生活化問題情境,如在上課前五分鐘,為學生播放《坐著火車去拉薩》這首歌,讓學生仔細聽,在聽完歌曲后,問學生“歌曲中歌唱者多次提到想去什么地方呢?他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前往的?”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并積極回應“要去拉薩,是乘坐火車去的”教師再次提問“西藏是被成為距離天堂最遠的地方,美景盛收,如果你去這旅游的話,你去怎么去呢,然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念,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學生的踴躍回答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然后再開展接下來的教學,教導學生選擇適合的交通方式與路線,去你想去的地區(qū)。
(三)組織趣味競賽,創(chuàng)建生活化活動情境
開展活動,能夠促使原本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還能促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學的地理學科內容,讓學生體會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感受到學習地理的快樂。在教學中,合理的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競賽或游戲活動,比如地理知識競賽、小組配合游戲等,促使學生自主投身到課堂中,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
比如在學習初二年級人教版地理《民族》這一課時,讓學生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漢族是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民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競賽,讓學生比一比誰知道并回答出的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最多,讓學生搶答我國有多少個自治區(qū)、直轄市。在競賽中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或者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合唱《中華民族歌》《愛我中華》等曲目,不但能夠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與信心,堅定學生熱愛民族的信念,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又讓學生學習到了相關地理知識。
(四)展開實驗探究,創(chuàng)建生活實驗情境
生活化實驗情境是通過模擬實驗促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看到地理的原理,讓學生更加形象化的掌握相關知識。實驗情境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了解地理實驗本質現(xiàn)象,讓學生親眼見證地理實驗的形成現(xiàn)象過程,增強學生的感受,學生自主動手實踐操作實驗,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影響因素,我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準備有連草帶土和沒什么植被的土、多個透明水杯、名字貼等,在實驗之前發(fā)給學生通過實驗需要填寫的結論。表格如下,通過實驗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也明白其影響因素,學習的效果比老師傳統(tǒng)講課效果更好。
附: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小結:①植被越少(植被覆蓋率越低),水土流失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降水強度越大,水土流失越: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是初中階段學生們必學的一門課程,并且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促進初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打造高效的地理課堂,提高初中生的綜合地理素養(yǎng)與能力,全面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麻瑞瑩.基于生活化情境教育的地理教學設計模式構建[J].地理教學,2018(19)
[2]宋成.中圖版初中地理教材“生活化”情境教學探索[J].地理教育,2017(06)
[3]林衛(wèi)平.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凸顯生活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