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
摘 要:紀念館是一個樹立群眾愛國、愛人民的正確社會價值觀的重要機構,社教活動則是紀念館連接群眾的橋梁。縣級紀念館由于規(guī)模和體量較小,在社教活動開展中頗受掣肘,故作者結合實際試闡述當前縣級紀念館的社教工作應如何開展。
關鍵詞:縣級紀念館;社教;陳列
紀念館是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或重大歷史事件而建立的紀念地,用各種陳列方式來表現(xiàn)事件的精神,有助于樹立人民群眾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社會價值觀。社教工作是紀念館與群眾之間的紐帶,是對外弘揚紀念館事件精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故社教工作對紀念館而言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縣級紀念館與中大型紀念館相比,由于規(guī)模和體量小,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藏品數(shù)量較少、展廳小、陳列相對落后等,社教工作開展則受制于紀念館本身內容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及社教工作人員的素質。在重重困難面前,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和利用縣級紀念館的資源開展社教活動,宣傳和普及縣級紀念館的知識,發(fā)揮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有的功能?本文將著重闡述縣級紀念館在當今社會中應如何開展社教工作。
1 縣級紀念館開展社教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
第一,藏品單一且陳列落后,限制了社教活動開展的廣度??h級紀念館擁有的藏品品種及數(shù)量相對較少,質量普遍不高。有的紀念館甚至沒有藏品,只能用圖文陳列來展示該紀念館的事件精神和存在的歷史意義,而且陳列廳環(huán)境或周邊基礎設施環(huán)境相對較差。例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靈川縣路莫村軍需物資轉運站紀念館,該紀念館依附于當?shù)貍鹘y(tǒng)古村落—路西村。1938年至1941年期間,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把后方駐地設在該村落之中,卓越貢獻人物的暫住地和歷史事件發(fā)生地零散地分布在整個村落之中,紀念館的陳列只能根據(jù)歷史資料布置在該村落的舊民居之中,但由于舊民居年久失修,路西村屬于城中村,存在臟亂差等環(huán)境問題;另外紀念館之前缺少藏品,陳列破舊,無法滿足群體參觀以及群眾體驗,致使社教工作無法大面積的開展,更吸引不了附近的群眾前來參觀,只有村落附近的群眾知道有個紀念館在此地,更遑論擴大知名度。
第二,人員少且素質參差不齊,限制了社教活動開展的深度?,F(xiàn)代社會什么最珍貴?毋庸置疑,必然是人才。紀念館對人才的渴求是巨大的,包括對當?shù)貧v史革命事件進行研究的研究員,對一系列展品有深刻理解的陳列員,對文創(chuàng)產品進行設計的設計員,對整個紀念館陳列能夠深入淺出詮釋的講解員等,缺一不可。而縣級紀念館編制少,多是與當?shù)匚奈锕芾硭鶔靸蓧K牌子使用一套人馬,易顧此失彼,勢必要聘請工作人員,但受制于地方經濟發(fā)展水平,薪資不高,無法留住人才。人才的缺失導致紀念館的發(fā)展和文化的研究與傳播等各個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社教工作這方面,沒有專業(yè)的人才怎么開展對外的社會教育工作?開展社教工作的人員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應變能力,從展廳到戶外展覽,從簡單的圖文陳列到高科技的展陳廳,要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不同的展陳方式靈活講解和應對突發(fā)情況。所以社教工作人員的素質決定了紀念館是否能將歷史事件的精髓深層次、多角度地展現(xiàn)給廣大群眾,從而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發(fā)揮其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第三,影響力小且經費短缺,限制了社教活動開展的頻率和規(guī)模??h級紀念館多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yè)單位,紀念館要依靠社教活動不斷擴大和提升影響力,影響力的提升可以反作用于紀念館,從而擴大受眾面,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也是一條穩(wěn)步提升紀念館綜合實力的道路。紀念館社教活動的計劃和安排取決于活動經費的多寡,社教活動的方案實施和場地布置均需要經費,活動經費充足則可多開展各種大型活動,豐富當?shù)厝罕姷奈幕?,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更容易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活動經費短缺只能減少社教活動頻次,縮小社教活動的規(guī)模,導致社教活動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達不到紀念館本身存在的社會教育目的。
2 如何運用縣級紀念館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社教活動
假若上述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新的問題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將不利于紀念館的傳承、弘揚和發(fā)展。那么,要如何運用縣級紀念館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社教活動?
第一,增設地方特色藏品,翻新陳列。首先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征集有歷史意義或有地域價值的藏品,藏品應具有獨特性,一件“鎮(zhèn)館之寶” 往往能發(fā)揮出乎意料的效果,樹立起紀念館的口碑,口口相傳,社教活動的對外推廣才能更具有吸引力。此外,還需要翻新舊有陳列。隨著計算機、互聯(lián)網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縣級紀念館的陳列也要與現(xiàn)代化、數(shù)字化博物館接軌。要跟隨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充分運用聲、光、電等技術翻新現(xiàn)有陳列,推陳出新,不斷延伸其所擁有的文化內涵。例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靈川縣路莫村軍需物資轉運站紀念館,該館將舊有電臺室陳列進行改造升級,征集了一套符合該館和該陳列特色的發(fā)報機和手搖發(fā)電機,陳列布展中先“聲”奪人,進門就能引發(fā)電臺發(fā)報時候獨有的“滴滴滴”的聲音;再運用電流,各地電臺室分布地圖中使用紅色小電燈標注,各地方電臺室位置一目了然;最后運用展示燈光,重點版面加強燈光設置,烘托效果,再使用小型射燈環(huán)繞,提升陳列整體氛圍和亮度。陳列室里還安裝了觸屏電腦展示紀念館網頁,將藏品、陳列和科技同時應用于展陳中,群眾對發(fā)報機、觸屏電腦十分感興趣,參觀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獲得眾人好評。紀念館還可以以此陳列為基礎擴展社教活動,進行廣泛宣傳。
第二,增強人員培訓,提升隊伍素質。社教工作是紀念館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人員隊伍是社教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人員隊伍素質則是社教工作質量的保證。所以縣級紀念館培訓工作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紀念館社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起到知識傳遞、宣傳教育、歷史傳承與弘揚等作用,工作人員應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方不辜負歷史給予的重任。其次是提高人員核心競爭力,可采用集中授課、單人訓練、強化引導等方法進行嚴格檢查、嚴格監(jiān)督、嚴格考核,強化培訓力度,培養(yǎng)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實操能力。再次是實訓實戰(zhàn),實戰(zhàn)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樹立信心,提高團隊合作效率。每年文博系統(tǒng)都有講解比賽以及紀念館開展的社教活動,這是實訓和實戰(zhàn)最好的方式,有專人指導又能有最終的成果檢驗,無疑是提高人員素質的良好機會,既能提升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業(yè)務能力,又能豐富工作經驗。最后,為提升人員隊伍規(guī)模和素質,還可以擴建志愿者隊伍,招募有專業(yè)知識或經驗豐富的志愿者進行宣教工作,也可以招募中小學生為志愿者,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提高其精神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根據(jù)社教工作實際情況,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對內部人員和志愿者進行集中調動分配,既能兼顧社教活動中的細枝末節(jié),又能大大節(jié)省人力資源。
第三,提高知名度,增加經費投入。如何提高紀念館知名度?一是,針對不同觀眾制定各具特色的社教活動方案,吸引紀念館所在行政區(qū)域的大中小學學生和群眾進入紀念館參觀,借助社教活動擴大影響力。同時在學校、社區(qū)及鄉(xiāng)鎮(zhèn)舉辦小型流動展覽,建立一支德才兼?zhèn)涞纳缃剃犖樯钊氲饺罕娭腥?,“引進來”“走出去”兩手都要抓,盤活現(xiàn)有資源。二是,紀念館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可在行政機關團體和部隊中大為推廣,尤其是在“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和9.3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引導行政機關團體和部隊走進紀念館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學習革命前輩吃苦耐勞,敢于奉獻的精神。三是,結合國家和本地紅色文化的推廣,與當?shù)芈糜螜C構合作,規(guī)劃紅色教育旅游路線。抓住機遇申報旅游A級景區(qū),逐步加大紀念館經費投入,對基礎設施進行整改提升,再利用網站、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實時發(fā)布活動信息,與媒體合作進行紀念館活動推廣,使社教宣傳工作形成完整體系,快速提高紀念館知名度,將紀念館社教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趙軍.淺談縣級博物館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J].才智,2009(23):236.
[2]朱文元.淺談博物館宣教工作[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