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鄉(xiāng)人將柴火叫燒法,面叫吃法,前者事關寒暖,后者維系饑飽,至于為什么“燒”和“吃”與“法”粘連一處,就不知道了。
我們村在忻定盆地,兩山夾一川。東山搖錢樹,產梨;西山聚寶盆,有煤。這就很無奈,沒煤缺樹,燒法成了村人的心病。東山同川人春上梨樹剪枝,粗的劈成柴,細的剁成段,都一尺左右,用米絲或草繩捆成一小捆一小捆,打垛在向陽的沿臺上。夏日的陽光吃干了它們的水分,也把暖暖的火焰留了下來。村人到東山走親戚,眼里火星啪啪地爆,幾乎能點燃這些干柴。若是相親,那一沿臺的硬燒法常常直接關系相親的成功與否。西山更不用說,大年初一墳里壘的也是炭旺火,這更讓村人憤憤不平,生哪兒不好,怎么咱就生在了這么個鬼地方?
那些年的冬天真的很冷。我們打土仗選的土坷垃,頑硬如鐵,扔誰頭上不流血也得起包,但落地的土坷垃還是原樣,連渣都不掉。飼養(yǎng)處的拐原理,臘八早上潤官嬸給他送粥,早凍成僵棍了還笑,會計和民兵連連長一人摟脖,一人搬腿,往棺材里擱,身子碰得木頭梆梆響。
不知大舅老普是不是想到了這兒,眼光一直在院里的各種燒法上轉來轉去。正房沿臺上的玉茭棒棒,大頭一律朝外,碼得整整齊齊,它們來自二畛的半畝自留地。夏天有一場冰雹,玉茭棒棒少而小,只占了馬頭墻和窗臺墻的一個小角。門洞外側的炭糟里有三籮頭碎煤核,旁邊還壘著五十多塊煤糕,這些是硬燒法。是火爐的口糧。
村里離108國道不甚遠,暑假了,老普擔著籮頭,我頭頂鐵篩,手拖掃帚,甥舅二人浩蕩出發(fā)。那時拉煤的大車不封閉,嘩啦嘩啦馳過時,會有煤面兒從車欄兩側和頂上顛些下來,最后在柏油兩側鋪下薄薄的一層。這早不是什么秘密,許多人都在掃,先用掃帚掃成小堆,然后過篩去石。核桃棗大小的會成為火爐里的硬燒法。我和老普運氣大多不好,這比捕魚還難,半天總不滿筐,只好將煤核倒入篩中,然后賭氣連土帶煤擔些回去打煤糕。老普總問,麗,你說這一車又一車的煤都拉哪兒了?我答,北京,毛主席那兒。老普說,這你就不懂了,毛主席有暖氣。我喊聲老普說,你才不懂,毛主席的暖氣也得燒法燒。那時,我經常產生莫名其妙的想法,希望煤車翻了,然而這些車不常翻,聽說也翻過,翻在了北面的鄭家營。老普總嫌風小,原以為前幾日風大,路邊的煤會厚些,但上現(xiàn)場一掃,其實也沒厚多少。
老普擔著煤面兒,我端著碎煤核,一前一后浩蕩回村。女人小媳婦們都掩嘴笑,原以為她們笑的是我和大舅鼻孔和眼角的黑,后來才知道不是笑這。她們也上路去,路邊一站,紅頭巾在手中飛揚成旗幟。總會有車停下,司機會用大板鍬鏟兩三鏟,籮頭就滿了,當然前提是她們得上駕駛室坐坐。我們家只有外祖母是女人,她年紀大了,灰頭巾罩在頭上,不會飛揚成旗幟。
老普的眼光在南墻根的高粱茬兒上停留的時間最長,嘴角咧開,石榴般鮮紅,他知道,我也知道,這半墻的高粱茬兒才是今冬真正的依靠,這些高粱茬兒的根,好似老漢們的胡須,讓冬天放心。
那年月上頭號召秸稈還田,大秋作物收回場上后,拖拉機就將秸稈全翻進了地里,這讓村民心里很不好受。隊長討好大家,南垴上的高粱茬兒全留下了,每家十壟,明天大伙去刨吧。老普夜里用沙石蘸水磨小镢,刺啦刺啦的聲音直響到半夜。這種農具現(xiàn)在快消失了,小臂長的木把,粗細一握,八寸長三指寬的镢頭,呈九十度角,單手握緊,揚起落下,是刨茬的專用農具。
天色微明,我就被老普叫醒,一人提一把小镢,肩上搭一圈麻繩,縮脖夾腿向南垴去。冷得直哆嗦,一點也不浩蕩。呀,真是好茬,肯定做了集體的手腳,茬高幾近二尺,這樣飼養(yǎng)處牲畜的口糧至少少了一尺。那是我一生中見過的最好的茬,直挺挺,齊刷刷,密匝匝,像荷槍立定站的士兵。白霜加身,著裝更加統(tǒng)一。隊長早蹲在地頭吃旱煙,說聲數(shù)你倆二坯積極,一家十壟,可不敢多了!老普地頭來回巡查,這就是早來的好處,可優(yōu)先選擇。終于選定,我?guī)退謴秃肆艘淮螇艛?shù),他七壟我三壟,齊頭開刨。小镢的落點很重要,離根近了,茬須會少好多,遠了,吃力刨不起,還得再補一镢。右手寒光一閃,镢頭大半沒入土中,镢把向外拗,整個大地開始松動,高粱稈傾斜,左手乘勢拽起,茬須與镢柄互碰,土唰唰落入坑中。早來的好處還有,個別高粱不守紀律,排隊沒嚴格入列,很難確定歸入哪壟,這些誰早歸誰,計較不得。
展腰空隙,身后的茬兒像陣亡的土兵,躺倒一大片。朝陽上來,白霜成血,土腥味會越來越重。
老普的眼光仍盯著南墻根的高粱茬兒,它們身上的水分快被風和太陽吃干了。他分不出哪棵是自己刨的,我卻能,煮飯暖炕,我覺得自己刨的茬兒,火焰特別白。老普吃了幾口煙鍋里的旱煙,藍煙還沒走散,他眼里有些空洞。麗,咱還得再打鬧些引火柴。我應聲,哦。
老普背起提簍,柳條編的提簍足有牛身大,將他的上身全部隱了去,從后面看只能看到小腿,好像前面有只屎殼郎。我扛起摟耙,長把前端十根鋼絲扇形展開,全尖銳地彎著,一路張牙舞爪。
滹沱河已結冰,寬窄不一地彎曲著,像沒裁好的白紙條,稀稀疏疏的柳樹又像畫在上面的鉛筆畫。柳樹真不是什么好樹,即便枯了枝也不肯斷。當然也有斷了的,剛掉在地上,就被喜鵲和烏鴉叼了去,在樹杈壘了窩,這些貨眼比人尖得多。好在柳樹雖七扭八歪長得慢了點,但畢竟還能生產些樹葉。
樹葉在樹上就還是集體的,戴紅袖章的林業(yè)員在高音喇叭里吆喝,要愛護集體的一草一木,那一木當然包括樹上的樹葉。秋冬北風吹來時,樹葉飄落于大地,就不屬于誰了。它開始屬于了風,后來四處亂竄,誰打鬧住就算誰的。
從嚴格意義上講,樹葉不屬于柴火,但在柴火嚴重不足時,它作為一種有力的補充,也可歸于柴火的行列。村人多聰明啊,他們不說柴火而叫燒法,樹葉好像一下就名正言順了。
滲鹽堿的渠水凍實了,樹葉多鉤掛在兩邊渠沿的尖草上??蔹S的尖草上除了細長的柳葉,還有從周邊地里跑來的玉米葉、葵花葉和夏天退水時留下的柴雜棍草。我和老普輪流著用摟耙摟,這活兒比刨茬兒輕松多了。老普干活兒時,我就躺在這些引火的燒法上,這些燒法不服氣,拼死往起彈你,呀呀呀,那感覺就像鋪了十八層鵝毛褥子。
云白天藍,不知誰家的鴿子斜翅飛過,嗡嗡的哨音讓天一下變得好聽好看了。
那會兒,我忘了燒法這件事,身下別說是豌豆,就是玉茭棵子也真覺不出。
找一棵樹,躺下來
離開河岸,越過沙壩,滿眼農田。玉米剛從白色條狀的地膜中起身,叉著明晃晃的陽光。玉米的心事很綠,它知道繁盛就在眼前,秋天焚燒的季節(jié)還遠。
我很困乏,這好像和疲憊是有區(qū)別的,因為這種感覺大部分來自腰部和腿腳,離大腦還有很遠的距離,和心靈也似乎關系不大。從早上五點起床,六點開始行走,沿滹沱河走了近六個小時。一行人的眼光都在急切搜索。離路邊不遠的玉米地中,有一棵高大孤獨的楊樹,它播撒的陰涼,成為不錯的暫息之地。
眾人或站或坐,我尋一塊草地,放大自己躺了下來。幾為平地的土堆旁正好有一塊斷磚,將遮陽帽墊在上面,做了枕頭。背下的尖草遭了壓迫和叨擾,紛紛舉著長矛抗議,但很快于重壓下屈服了。
陽光從樹葉的縫隙穿下來,分不清是樹葉撥弄光線,還是光線挑逗樹葉,我看到樹葉在藍色的天幕下青一眼白一眼,呈現(xiàn)出很復雜的表情。
我覺得還是閉上雙眼為好。眼簾上白光閃爍。少年赤身站在河中,反復調整角度,用那塊不規(guī)則的鏡片晃動樹林間挑菜的小姑娘。他們在同一教室還沒開始學物理,少年已過早地懂得利用太陽的反光,去表達不知道的意思。他在廁所斑斕的墻面寫下她的名字,尿堿剝落時,嗅到了來自身體的味道。夜晚苦菜的清香,會迅速將她和他長大,一會兒是小白鴿,一會兒是苦菜花,拼命把她想象成她們,一些黏稠的愿望就噴發(fā)了。她的小名叫草香,她現(xiàn)在在一個遙遠的城市,哪天去找她,問問她書包里的彈弓還在嗎,再不做這事,時間真的不太多了。
有風吹過,樹葉嘩嘩拍手時,我覺得脖子上很癢,不用問,它們細碎而迅捷的腳步,兒時就熟悉。螞蟻并無任何惡意,是我阻了它們的行程,就像剛才我們翻越沙壩,沙壩割斷了我們的心情,它們和我們一樣,因此變得更加迷茫。我喜歡河,是因為它的自由、開闊和寂靜,想在她的臂彎尋求寬松。人間太擁擠了,想不到這里也變得如此窘迫。農田和河岸擠,蘆葦少了;垃圾和草地擠,樹木稀了;農藥和河水擠,水不能喝了。青蛙和蚱蜢不知哪里去了,鳥找不下吃的了。
我知道陽武河和滹沱河匯合處,有兩個好聽的村名,上合河與下合河。這次沒看到兩河匯合的水面,連陽武河的河道也沒尋見,心上平添了幾絲憂傷。一條河的斷流和消失,不會比玉米的價格更引人關注。 農業(yè)學大寨那些年,我們和草香背著干糧,扛著紅旗在這段河灘上種過樹。記不得那時河水是否浩蕩,水草是否豐茂,但我愿意把這些添油加醋地想象得更好,只是如今找不見舊日的一點模樣了。她從河邊撿了一枚卵石,試圖用小刀刻字,那時我們剛學會使用??菔癄€來表情達意。卵石堅硬如鐵,她改在樹上刻了我的名字,卵石埋在樹下,說好高中畢業(yè)后一起來尋的……一條沙壩橫亙于前,遮掩了兩岸的一切。這事她肯定忘了,我也是到這里才想起?,F(xiàn)在只好把這些按小說的模樣重新構思。
四肢大展,筋骨變得松弛開來。多少年了,不曾和土地如此全面地貼近,平日行走,也大多隔了瀝青和磚石。現(xiàn)在我真真切切嗅到了泥土的腥味,甚至還有死亡的氣息。這一定和足夠的松弛有關。身下幾為平地的土堆該不是墳墓吧?后腦下的那塊斷磚該不是祭灶吧?如此推測,那這棵高大孤獨的楊樹就極有可能是插喪棒長成的。背下突然涼氣襲人。
睜開眼,見幾只喜鵲在樹梢盤旋,它們是好消息的預言者,和死亡一點關系也沒有。不知什么原因,現(xiàn)在烏鴉不常見,連貓頭鷹也瀕臨絕種,是不是它們都在配合著人們回避死亡?人們越來越不喜歡討論死亡,更多的話題是血壓和血糖。我家南面場院里雜長著槐樹柳樹,當然也有楊樹,比眼前的這棵還高。每到夏天,它們總試圖將房屋打包,好拎到另一個地方收藏,只是一到冬天,樹葉抖盡,包袱皮變得千瘡百孔,房舍就兜不住了。成群的烏鴉填補不住其中的空隙,它們沒一個長得好看的,叫聲也不好聽。大舅老普一口一口吃旱煙,煙鍋忽明忽暗,和整個村莊一樣平靜。我看見了一只貓頭鷹落在了楊樹頂端的橫枝上,藍色的幽光讓人昏昏欲睡。我扯扯老普的后襟,貓頭鷹冷不丁叫了一聲。老普罵聲號死呢,趕緊拉上了布簾。他后來又悄悄說,明天村里肯定又死人呀。那之后的所有夜晚,每聽到貓頭鷹的叫聲,我就用被子蓋住頭,夢里一會兒白無常,一會兒黑無常,洋溢著我對死亡的恐懼。
我還看見幾只河關關在斜翅滑翔,它們可能是這條河流上除麻雀和喜鵲之外為數(shù)不多的幸存者。聽耀庭老弟廣征博引說鳥,始知河關關的學名叫灰頭麥雞。這名聽上去俗了點,卻原來是著名的雎鳩。或許因為它們像雞一樣不太挑食,有魚時歡欣,吃蟲食草時亦無怨言,它們才從比《詩經》更久遠的年代一直叫到現(xiàn)在。那些高貴的鶴和鸛,揀盡寒枝都不棲,總想著詩的純凈和遠方的浪漫,棲息和覓食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它們的身影也越來越罕見了,因此就被列入保護名錄,連貓頭鷹也成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
天空并不因平凡和珍稀給事物命名,所謂高貴和卑微皆來自辨識者的定義。想到此,我便有了河關關的羽翅和眼睛,甚至比它飛得更高,但看到的卻更虛幻。當?shù)厍蜃兂陕训按笮r,所謂奉為神靈的山川河流不及一縷青煙。陽武河、滹沱河在地球上沒什么了不起,多它一條少它一條,并不影響星球的旋轉,斷流也罷,消亡也罷,或沉默不語,或喧嘩躁動,亦都是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川上逝者如斯的嘆喟大概發(fā)自老年的孔子。青春的本質是揮霍,生命因揮霍才變得美好。剛才,在一彎翠綠如氈的草地上,幾個年輕女友圍在我周圍拍照,大叔級地親昵,毫無男女間的曖昧。她們在河中擊水嬉鬧,銀白的浪花不識憂傷的味道。我明明喜歡她們,但每想及此就深感無恥。滹沱河流水混濁浮淺,除了幾絲波紋,連浪花都不顯,沙壩的構筑純屬多余。我立于岸邊欣賞她們,突然覺得白發(fā)和皺紋已將青春消解殆盡。人生許多錯失會給記憶提供鮮活的素材和長久的回味,既如此,生命如可重來,該是一件多么無趣的事情。
遠處傳來中巴的鳴笛聲,找棵樹躺下來只是一時的享受。每年大年三十,跪在姥娘和大舅老普的墳尾,幾塊磚搭建的祭灶供奉一些我們平日喜歡的食物。姥娘四十剛出頭就守寡,油燈昏黃的長夜,納鞋底的麻線牽引的只有一個故事,她年輕的身心有沒有過涌動的欲望?姥娘牽我走過墻根,曬太陽的幾個白須和黑胡的長者,嘆息說,若在大清,咱村該添一座節(jié)孝坊。我還記得,她一眼眼看著我和草香,長嘆一聲。你這個媽,這么好的娃。雙膝離地,看看周圍擠滿的墳和稀疏的上墳的人,每年都不見草香。她們全家,都在那個遙遠的城市,村里沒什么親人了,而我,實在是算不上。
責任編輯: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