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艷
摘 要: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進程,群眾美術工作的展開也逐漸成了美術館美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群眾的美術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就需要結合傳統(tǒng)美術輔導工作開展具有公益性、綜合性、群眾性、多元性的文化活動。以期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我國群眾美術素養(yǎng),加強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腳步。本文闡述了美術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基本內容,對不起,輔導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美術館;美術輔導;群眾美術
中圖分類號:J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4-00-02
隨著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加強我國傳統(tǒng)文化建設,確保文化事業(yè)能夠深入群眾生活后。美術館作為我國群眾文化事業(yè)的基礎核心環(huán)節(jié),在加強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革新理念深刻落實黨的方針。并針對自身所在區(qū)域的實際情況,結合群眾的需求來開展相應活動。
一、對美術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基本認識
(一)群眾美術輔導的重要意義
群眾美術輔導工作不僅是我國美術館美術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高群眾文化自信,拓展群眾文化事業(yè),加強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渠道。
首先,美術館群眾美術輔導工作有利于群眾文化事業(yè)的開展對于群眾而言,不僅能夠有效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提高群眾的美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對于我國精神文化建設在基層群眾中的鋪墊和拓展有著重要意義。
其次,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而言,美術人才的基礎,建設同樣是其工作的重點內容。尤其是對于愛好美術的群眾個體而言,開展具有公益性質的培訓工作,能夠積極拓展人脈,打造我國美術領域的人才資源優(yōu)勢。確保群眾能夠得到相應的美術學習平臺。從群眾的基礎需求出發(fā),為拓展群眾藝術生活的認知,提高自身審美能力起到關鍵習慣的輔助作用。
再次,對于美術館美術工作的開展而言,美術輔導工作,還能夠幫助其拓展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各企業(yè)、公司、組織進行聯(lián)合,進行跨地域的文化聯(lián)誼活動,對于推廣我國美術事業(yè)發(fā)展,塑造全民文化自信理念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群眾美術工作的主要特征
美術館在我國群眾文化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為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提供相應的活動場所,同時也兼具著各類培訓、講座、展覽等職能,對于開展多元化的群眾美術工作,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而在美術館的主要特征當中,可以包括公益性、群眾性、多樣性和綜合性等。其中公益性主要表現(xiàn)在參與群眾活動的時候,無須繳納相關培訓費用。相關費用由政府和相關部門承擔,這種模式下,群眾只需要積極參與,并做好自我提升,在美術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快樂,獲取知識和技能。
而美術館的群眾性則表現(xiàn)在為了滿足群眾對美術事業(yè)的需求,而采取的相應集體活動模式,通過針對不同程度的群眾設置相應的活動內容來滿足其對美術文化的需求。例如在針對青少年進行的美術輔導工作中,需要以速寫、素描為主要內容,幫助其打好基礎,再進行相應的繪畫專業(yè)練習,提高繪畫技巧。而對于中年群體而言,其本身對于美術專業(yè)的追求以愛好為主,可以適當選擇以作品的創(chuàng)作為主要練習目標,通過短期的培訓課程讓其能夠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就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中年群眾的美術需求。[1]
二、做好美術館美術工作,提升群眾美術輔導質量策略
首先,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美術工作的開展,美術館也進入了新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只有明確按照以群眾的需求為基礎,落實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人才培養(yǎng)的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只有不斷優(yōu)化自身工作體系,確保和群眾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并且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確保群眾能夠在文化活動,群眾美術輔導的過程中加快工作效率,加快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腳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文化活動服務。[2]
其次,在群眾美術輔導過程中,美術館還需要注重凝聚群眾的力量,加速建設我國美術行業(y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同時還需要能夠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實現(xiàn)更多群眾畫家,群眾書法家的培養(yǎng)工作。并且發(fā)揮各地區(qū)書協(xié)、美協(xié)的職能,引導群眾用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式來描繪美好生活的詩篇。同時,美術館還需要注重民間美術活動的開發(fā),例如民間采風活動,民間美術比賽,民間文化宣傳和交流等內容。在開展這類活動的過程中,還需要能夠結合各地區(qū)的媒體打造群眾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熱情。尤其是在凝聚群眾力量的過程中,需要能夠不斷完成循序漸進的推廣工作,并且要深入基層組織,確保美術館職能得以有效發(fā)揮。[3]
最后,為了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美術輔導工作,還需要相關美術館能夠根據自身所在地區(qū),因地制宜的構建自身文化品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對精神文明的構建產生了更多期望值。在參與美術活動的過程中,很多群眾自身都有著本職工作,只是由于對美術存有興趣愛好而參與到了美術館的活動中來。這種參與的特性從命中角度來講,具有一定的群體性,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深入挖掘各地區(qū)的文化特色,并且了解自身美術輔導工作開展的資源和優(yōu)勢。這種資源可以是由某些當地知名的藝術家?guī)淼?,也可以是由某些企業(yè)進行的活動贊助,還可以是某些景區(qū)開展的特色采風活動。總之在開展相應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優(yōu)勢,并積極建立自身文化品牌的號召力。[4]通過文化IP的打造來進行宣傳,并注重活動形式的開展,保證活動內容的積極向上,適齡且健康。同時,隨著現(xiàn)代化科技的發(fā)展,美術館還需要注重自身現(xiàn)代化元素的應用。比如通過多媒體的美術輔導形式來展現(xiàn)各種藝術類別和藝術內涵,讓群眾能夠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相結合的方式,來感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而有條件的美術館,也可以通過相應互聯(lián)網公司的專業(yè)團隊來打造虛擬線上教學,或者通過構建虛擬展館的方式,將參與群眾美術活動的藝術作品進行展示,并以此打造自身獨有的文化展館系統(tǒng),增加和群眾之間的凝聚力。目前這種形式在我國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逐步拓展,應用于各類文化產品的展示方面,而美術館本身具備大量的美術作品,只需要通過簡單的系統(tǒng)上傳就能夠完成文化站掛你的構建,對于推廣自身品牌效應,打造文化屬性有著積極作用。同時這種方式也是最為受群眾歡迎的一種新型活動模式,通過留存作品的方式,讓每個群眾的藝術成就得以傳承和所展現(xiàn)。[5]
最后,為了能夠提高美術館美術工作的影響力,同時提高自身美術輔導的工作效率。相關人員還可以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和網絡信息的多種渠道。類似于在抖音平臺開通相關賬號的形式,就是一種非常便捷的宣傳渠道。對于發(fā)展群眾文化事業(yè)而言,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同時,還可以通過直播等渠道,完成線上授課,對于部分行動能力不便的老人而言,這種模式能夠在子女的幫助下,在家中進行美術學習和創(chuàng)作,是對美術館工作模式的一種延伸。另外,眾多政府官方和組織也開通了相應官方賬號,甚至很多地方領導都轉變自身角色,開始了“帶貨”生涯,在群眾文化領域,這種形式的探索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可以借鑒的案例。因此需要相關人員能夠放下以往的成見,積極發(fā)揮自身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將傳統(tǒng)美術館的相應美術工作進行互聯(lián)網+的嘗試,尤其在美術輔導工作環(huán)節(jié),更是應該積極完成“文化自信+互聯(lián)網”的模式探索,讓群眾能夠不再受地域限制,而可以隨時進行美術專業(yè)的學習。同時互聯(lián)網平臺,還能夠為群眾打造更加便利的交流和溝通模式,讓群眾能夠在統(tǒng)一平臺下進行溝通和交流。針對美術專業(yè)的相關知識,以及組織各種先建活動有著極大的便利性。最后,互聯(lián)網跨界的融合,還能夠幫助相關人員積極拓展思路,通過網友的評論和留言來調整自身工作的方向和主題。對于傳統(tǒng)美術館美術工作的開展而言,能夠接受更多善意的建議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對于推動自身工作方式方法,拓展新思路能夠提供更多的思維碰撞。[6]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在當前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倡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背景下,各地區(qū)的美術館需要充分認知自身在文化建設領域的重要作用,同時將這一理念深入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去。并且結合各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基于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的組織開展,豐富活動形式,提升群眾藝術審美水平和美術文化素養(yǎng)。為我國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打造和諧社會,貢獻自身力量。
參考文獻:
[1]王菲.美術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探究[J].戲劇之家,2019(21):225-226.
[2]楊宗茂.美術館美術輔導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8(05):25-26+164.
[3]滕昭慧.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群眾文化美術創(chuàng)作和輔導工作[J].中國民族博覽,2018(08):60-61.
[4]楊小兵.如何為廣大基層美術愛好者提供專業(yè)的輔導[J].中外企業(yè)家,2016(23):170-171.
[5]陳榮鈞.論群眾美術的創(chuàng)作團隊建設——美術館美術輔導工作的開展[J].大眾文藝,2015(08):9.
[6]李建軍.淺談美術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J].美與時代(中),2015(0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