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蘇州楓橋,是一孔普通的石拱橋,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如果不是張繼應試落第,如果不是張繼那次不朽的失眠,它的名字不會如此響亮,是張繼落第后的失眠成就了它。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個深秋,應試落第的書生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已是傍晚,于是他買了船票,夜泊于楓橋附近的客船中,科考失意加上羈旅鄉(xiāng)愁,張繼輾轉(zhuǎn)臥榻,難以成眠。拂曉時分,他走出船艙。那時,霜天落月,夜靜秋寒,微風陣陣,幾處漁火星星點點。不遠處,寒山寺的鐘聲伴著驚飛的鴉鳴幽遠地從頭頂劃過……剎那間,他詩思如潮,對著江水寒月呤出了《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p>
在張繼的視覺聽覺里,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彌漫著滿天的霜華,面對山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水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令人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這幅構(gòu)思精妙、意境憂傷而優(yōu)美的秋江夜泊圖,賦予寒山寺以靈性,描寫出楓橋古鎮(zhèn)寒山寺所具有的空靈而闊大的意境,讓楓橋風姿千古,讓古鎮(zhèn)綽約有態(tài)。這首詩把旅途中的愁容與周圍幽美的深秋景色,音畫般地描繪出來。彎月、客船、江楓、漁火、烏啼、鐘聲,亦明亦暗,亦靜亦動,亦音亦畫。寫出了悠遠曠達、逼真深刻的意境。
詩人在木船上,在愁緒滿懷難以成眠的夜晚,到底還有怎樣的足以入眼入心的景象,勾起詩人綿綿不絕的遐想?還有多少抑郁于心的故事,流淌于詩人心中,不得而知。但這首詩中,千年回響的寺院鐘聲,靜泊橋下的漁火,傳遞給后人的是一份永恒的帶有深深淺淺憂傷的真實的人生情感。張繼這首詩,倏忽之間就將人帶入了一種不朽的憂傷里,那是一種曠世無垠的傷感,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憂愁。張繼的楓橋一夜,最能讓人洞悉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人,懷著怎樣落魄而寂寥的心境。
張繼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主要是紀行游覽、酬贈送別之作,多為五七言律詩及七言絕句,語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飾。他的《楓橋夜泊》,因為情致清遠,詩意雋永,意境幽美,《中興間氣集》首次選入,而后歷代詩選都有收錄,直到后來選入《唐詩三百首》。
張繼在詩中對時事和人民生活的關(guān)切處處可拾,如《閶門即事》:“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泵鑼戶~米之鄉(xiāng)的蘇州,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大量召募農(nóng)民服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清明無煙,一片凄涼的情景?!冻昀顣浶匠乔镆挂娰洝罚骸皷|越秋城夜,西人白發(fā)年。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鳳輦棲岐下,鯨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蒼蒼不可問,余亦賦思玄?!狈从沉税彩分畞y中唐室財政拮據(jù)的狀況。還有《送鄒判官往陳留》,寫齊宋一帶倍受戰(zhàn)爭破壞,其中“女停襄邑杼,農(nóng)廢汶陽耕”“火燎原猶熱,風搖海未平”等,亦被《中興間氣集》編者高仲武高度評價:“員外累代詞伯,積習弓裘。其于為文,不自雕飾。及爾登第,秀發(fā)當時。詩體清迥,有道者風?!?/p>
張繼近40歲時,也就是公元753年,有幸中得進士,然銓選落第。757年,他與劉長卿同為御史。762年,唐代宗李豫收復兩京,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從此棄筆從戎,后納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分掌財賦,為洪州鹽鐵判官。因張繼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期間,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與劉長卿近,交誼頗深,直到779年病逝于任上。劉長卿作《哭張員外繼》:“慟哭鐘陵下,東流與別離。二星來不返,雙劍沒相隨。獨繼先賢傳,誰刊有道碑。故園荒峴曲,旅櫬寄天涯。白簡曾連拜,滄洲每共思。撫孤憐齒稚,嘆逝顧身衰。泉壤成終古,云山若在時。秋風鄰笛發(fā),寒日寢門悲。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舊賓傷未散,夕臨咽常遲。自此辭張邵,何由見戴逵。獨聞山吏部,流涕訪孤兒?!敝疽猿镣窗У?。從其中兩句“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可以窺見,張繼一生清廉為民,正直為人。他自己曾作《感懷》詩:“調(diào)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弊阋娝o一般仕宦者的官僚、逢迎習氣,有的是獨善其身的高尚品性。
張繼走了,兩袖清風,不帶走一絲塵埃走了。但他以一次不朽的失眠,成就了楓橋,成就了寒山寺,成就了江南水鄉(xiāng)別無二致的人間夜色,成就了教人千秋尋覓的人間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