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萍
摘 要:探究性學習是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方法,強調(diào)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fā)揮,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將探究性學習應用于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聯(lián)系實際,主動參與課題研究活動,自主發(fā)現(xiàn)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探究性學習;主體作用;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7-0128-02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于素質(zhì)教育而采用的教學方法,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合理的教育理念等有很好的效果。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安排與指導下,自行挑選自己想學習的與自然、社會等內(nèi)容相關的專題當作案例,在分析環(huán)節(jié)中主動發(fā)現(xiàn)處理問題的方式,并將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的含義
探究性學習是圍繞探究而開展的學習活動,包括探究與研究兩大要素。語文探究性教學便是將某個固定主題視為案例,進而得到一種或多種處理問題的方式。與以往的教學不同的是,探究性教學模式注重的并非結果,而是學生探究的過程。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獨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探究性教學不僅能夠營造更加和諧和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獨立自主,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語文學習的探究性特點
語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的重要課程,其涵蓋的內(nèi)容非常多元,是學生吸收多領域知識的主要源泉。教師采用探究性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野來思考與分析相關內(nèi)容的前后關系等,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果教師采取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教學語文知識,會使學生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被動吸收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性教學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重視的不是結果,而是學生主動搜集信息、動手實踐、獨立探索和學習知識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探究性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十分接近,形式非常豐富,能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生命力與吸引力,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探究性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將探究性學習應用于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有重要作用,還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探究性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探究性教學模式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一種更新與彌補,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學習知識,這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提高課堂的活躍性和參與性,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使本來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變得輕快、自由、愉快。
2.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探究性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經(jīng)由課堂互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探究性教學模式下,教師經(jīng)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使學生在團隊學習和互動時提升語言表達水平,也能夠充分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預習中采集與梳理資訊,提前了解課堂教學的大致內(nèi)容,并拓展知識范圍,為日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正確把握和體現(xiàn)語文教學特點
開展探究式教學,能夠正確把握和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點,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地探索語文課程知識,進而讓學生的閱讀、習作等各個領域的學習水平均獲得提升。當然,在實際的探究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學知識的內(nèi)涵。
四、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途徑
1.引導學生注重聯(lián)系實際,深化知識體驗
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文字和語言都會涵蓋情感,而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不豐富,無法通過文字表面理解內(nèi)部深層情感,此時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理解文字,進行情感體驗。這種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情感的認識,深入理解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色彩。一是親歷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隨著語言文字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感。二是個人性。學生在體驗情感時,會結合自己以往的一些經(jīng)歷,進而形成個人與眾不同的體會。情感體驗并不僅僅存在于實際的情感活動中,也是學生在對文字和語言進行深入理解后產(chǎn)生的,這樣的體驗往往讓情感更加強烈和震撼。例如,在學習《軍神》這篇課文時,學生只有在查閱資料和向有過手術經(jīng)驗的大人了解手術的痛苦之后,才能切實體驗到劉伯承面對手術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堅強意志。
2.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題研究活動
探究式學習是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習方式,但這種探究不同于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研究,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探究對已有知識進行再認識、再發(fā)現(xiàn)。除了能夠?qū)W習到課本知識,學生還可以鍛煉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掌握一些學習技巧。因此,在學習和理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還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題研究。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經(jīng)歷來選擇。開展課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是由教師或是學生提出研究課題,二是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三是搜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四是整理材料,得出結論,五是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建議。
3.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新知,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特別是要注重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學生與以往單純地接受知識不同,教師也并非僅僅是在課堂上根據(jù)課本的文字向?qū)W生復述知識,傳授知識,而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協(xié)助其找到與自身相符合的學習方式,提升其學習水平與思維的靈活性。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爭吵》這篇課文寫的是同學間因小事發(fā)生爭吵,爭吵后又覺得后悔,相互承認了錯誤,表現(xiàn)出了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zhì)。在探究式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計思考問題:誰與誰爭吵?為什么爭吵?課文中的主人公如何爭吵?結果怎么樣?后來又是怎樣化解這種誤會,恢復友誼的?教師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爭吵”這個話題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和常見的,所以在探究教學中,教師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每段文章的分析,并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逐漸想起自己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爭吵時的心理活動,加深對父母親苦口婆心教育的理解。
五、結束語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參與到知識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理解探究式學習的目標和意義,深入學習、掌握探究式教學的步驟和方法,并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開放、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學會自覺主動獲取知識,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馬琳.探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新探[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21).
[2]陶沙.研究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9(21).
[3]茍莉萍.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方式的構建[J].天津教育,2019(05).
[4]張建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課外語文,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