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 李永紅 李琴
[摘要] 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近年來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進步,患者大部分身體癥狀得到控制,但治療期漫長,治療費用高,患者承受著多方面的壓力負荷。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學者們開始關(guān)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希望水平作為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本文從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概念、所涉及的評估工具、目前的現(xiàn)狀、影響因素和干預措施等方面進行綜述,以期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預提供可借鑒方向。
[關(guān)鍵詞] 乳腺癌;希望水平;綜述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8(a)-0050-04
[Abstract] Female breast cancer has a high incidence and high mortality rate, showing a younger tre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most of the patients′ physical symptoms are controlled, but the treatment period is long, the treatment costs are high, and the patients are under various pressures. With the ris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schola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Hope level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s one of the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field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concept of the hope level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he evaluation tools involved, the current status,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Hope level; Review
據(jù)報道,截至2018年在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率方面乳腺癌已經(jīng)位居第一,且最近幾年呈現(xiàn)出遞增和年輕化的趨勢[1]。目前乳腺癌主要采取以手術(shù)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這些治療本身存在很多副作用,如乳房缺失、脫發(fā)等身體外形的改變及生理功能下降,這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嚴重影響[2]。隨著醫(yī)療制度的完善,在治療乳腺癌病癥的同時,患者的心理干預也引起了學者的重視。尤其是積極心理學的興起使相關(guān)研究更多的致力于患者的心理問題上,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為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有效幫助[3]。希望是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受到了廣大學者的關(guān)注,本文從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概念、評估工具、目前的現(xiàn)狀、影響因素、干預措施等方面進行綜述,為更全面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提出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
1 希望水平的概念
“希望”的起源與早期宗教和哲學密切相關(guān)。1905年,F(xiàn)rank[4]首次將這一詞語引入到醫(yī)學治療領(lǐng)域,并用于癔癥、分裂癥等精神疾病的干預中。Miller等[5]認為,希望主要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對未來美好事物或者是美好生活狀態(tài)的期望,另外一種是從困境中突圍或者從自我努力中提升幸福等系列感覺。Dufault等[6]將希望定義為:希望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種多維度的、能夠激發(fā)人的心理激情的、積極向上的生活力量。Herth[7]認為,希望能夠幫助患者重塑信心,提供可以主宰生命的心理理論,它是一種人生的信念,能使人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
2 希望水平的評估工具
希望屬于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guān)注,但目前用于評估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工具較少,相關(guān)的評估工具如下:
2.1 希望量表
此量表由Gottschalk[8]在1974年建立,主要是通過科學化的內(nèi)容分析法對患者的希望水平進行有效評估。具體的評估流程為:讓患者回憶自己的經(jīng)歷并詳細地寫出近4年來所遇到的重要事件,由4名評估人員對具體的事件進行閱讀,最后對事件進行評分。
2.2 米勒希望量表
米勒希望量表是1988年心理學家Miller[9]結(jié)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綜合希望的多學科內(nèi)容,采用科學的方法編制而成的。該量表主要用于健康成年人的希望指數(shù)測定,量表共計40個條目,包含積極和消極兩個部分。采用Likert 6點評分法,條目分值分布區(qū)域在40~240分之間,總得分越高,研究對象的希望水平越高。學者Jakobsson等[10]為了實現(xiàn)對量表的信度檢驗,曾經(jīng)使用此量表對120名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測驗,結(jié)果表明,Cronbach′s α為0.88,重測信度為0.82,信度良好。
2.3 Herth希望量表
此量表由Herth[11]于1991年以Dufauft的希望概念理論為基礎(chǔ)編制而成,具有更明確的概念和更高的一致性,主要用來測量癌癥患者的希望水平。我國學者趙海平等[12]對這一量表進行了漢化,隨后將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測量中,結(jié)果顯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達到0.87,結(jié)構(gòu)效度為0.85,重測信度為0.92。該量表包含對現(xiàn)實以及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和他人關(guān)系的親密度、為實現(xiàn)希望所采取的系列積極行動3個維度,條目簡單明了,易于使用,是目前在護理領(lǐng)域應用較為廣泛的量表。
3 有關(guān)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質(zhì)性研究
質(zhì)性研究能夠?qū)ρ芯繉ο筮M行深入的探究,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交流充分了解其知覺、感受及想法,能夠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感受[13]。Saita等[14]運用質(zhì)性訪談的方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并提出了一個希望理論模型,該模型是由兩個笛卡爾軸組成,x軸代表認知維度,y軸代表情感維度,研究表明,希望可以放在認知維度和情感維度之間的連續(xù)統(tǒng)一體中,并從中可以識別出4種可能的情景(希望空間、絕望空間、短暫空間和猶豫空間)。這一理論模型揭示了患者在其中一種情景中的位置不是靜態(tài)的、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由于這些維度之間存在交互作用,除了可以回到以前的情景之外,還可以轉(zhuǎn)換到其他情景。Moteki等[15]對10例年齡在20~49歲的原發(fā)性乳腺癌患者進行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后發(fā)現(xiàn)了3個主題,分別是希望被治愈、自我實現(xiàn)、自身以及周圍人的成長。臺灣學者Mok等[16]采用半結(jié)構(gòu)式訪談探討了希望在香港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意義,并提出了5個主題:過正常生活,社會支持,其他重要人的幸福,生死調(diào)和,順其自然。這些質(zhì)性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患病后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也會產(chǎn)生一種信念,希望能使人在痛苦的環(huán)境中看到人生的意義,在逆境中堅定地站起來,并通過信仰繼續(xù)生命的旅程。
4 有關(guān)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量性研究
4.1 現(xiàn)狀調(diào)查
乳腺癌以綜合治療為主,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希望水平存在差異。有學者[17-18]發(fā)現(xiàn)初診乳腺癌患者、乳腺癌術(shù)前患者的希望水平較高。陸艷等[19]對接受化療、手術(shù)治療1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進行了希望水平測定,結(jié)果表明,這類患者的得分處于中等水平。肖星明[20]發(fā)現(xiàn)晚期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希望水平得分較低。以上均使用Herth希望量表進行調(diào)查,由上可以看出,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總體處于中等偏上,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較低,可能與一旦被確診為晚期乳腺癌讓患者重返健康的可行性極低,繼續(xù)治療和護理的目的是延長其生存期,改善各種癥狀,降低疾病帶來的痛苦有關(guān)。初診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比較高,可能與近年來醫(yī)療技術(shù)的發(fā)展,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對治療抱有較大的希望,進而積極尋求醫(yī)護人員的幫助有關(guān)。術(shù)后化療期間,患者的希望水平有所下降,可能與脫發(fā)、性欲下降等有關(guān),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會產(chǎn)生許多逃避行為,如不想和丈夫有身體接觸、不愿意和其他人談論病情,從而影響患者的希望水平。
4.2 影響因素研究
4.2.1 社會人口學因素
4.2.1.1 婚姻狀況? 劉韜等[21]在進行乳腺癌初次手術(shù)患者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時發(fā)現(xiàn),已婚女性的希望水平高于離異、喪偶和未婚患者。已婚患者可以得到配偶的支持,增加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希望,在護理工作中,應該加強與離異、喪偶和未婚女性的交流,了解其內(nèi)心的想法和感受,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4.2.1.2 經(jīng)濟水平? 經(jīng)濟水平是影響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重要因素,郭絲錦等[22]在進行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希望水平與自我效能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付費方式會影響乳腺癌術(shù)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完全自費的患者對待生活的積極性明顯低于半自費和全醫(yī)保的患者。患者報銷比例越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外在壓力相對較低者越少,減輕了后顧之憂,可以安心養(yǎng)病,自費的患者擔心醫(yī)療費用會增加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從而影響患者的希望水平,因此,應該加強對經(jīng)濟困難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支持與保障。
4.2.1.3 年齡? 林優(yōu)優(yōu)等[23]研究結(jié)果顯示,乳腺癌患者的年齡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希望水平成負相關(guān),這與已有研究[24]所得到的結(jié)果一致。可能因年輕患者大多處于事業(yè)、家庭起步階段,需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希望生命長期繼續(xù),而年長者生活經(jīng)歷豐富,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相對淡化,并認為生死乃生命的自然過程,加上老年人一般狀況較差,對預期生存期比較悲觀。
4.2.2 心理因素
謝亞敏[25]研究表明,對乳腺癌患者來說,負面情緒越旺盛,其希望水平越低。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果[26]一致。臨床醫(yī)生和護理人員可以借助醫(yī)學手段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有效調(diào)整,從而提高患者的希望指數(shù),增強患者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4.2.3 疾病相關(guān)因素
劉韜等[21]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影響患者的希望水平。保乳手術(shù)患者相對于改良根治手術(shù)患者希望水平要高。究其原因,在于乳房是女性美的重要體現(xiàn),如果采取手術(shù)治療,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乳房的美觀或是直接造成乳房缺損,患者往往難以承受這一打擊,導致失去信心、自我評價降低、產(chǎn)生不良情緒。而采取保乳手術(shù),對乳腺癌病灶進行局部或者象限切除的話,女性的大部分乳房組織會被保留,與原來差異較小,不影響乳房美觀,所以患者更容易接受。因此,如病情許可,在治療中應盡可能幫助患者保乳,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以及生活質(zhì)量。
4.2.4 社會支持
學者南華[27]經(jīng)過系列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與社會對其的支持度成正相關(guān)。這與此前已有的研究結(jié)果[28]相似。原因在于,社會支持會為患者提供一種緩沖壓力的方式,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快速地調(diào)整心態(tài),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對生活、社會的滿意程度,進而提升幸福感。
4.3 干預措施研究
4.3.1 積極心理干預
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積極心理干預引起了大家的重視。學者徐麗等[29]將正壓療法、積極認知行為療法、積極情緒書寫表達等積極心理干預用于乳腺癌根治術(shù)后患者身上,結(jié)果在干預2個月后,運用積極心理干預的患者希望水平高于未用的患者,表明積極心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可以多引導患者采用積極的情感、認知和行為來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進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4.3.2 共情護理
共情護理是一種基于共情理論的護理模式,旨在通過共情技巧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并做出適當?shù)姆答?,最終達到提升護患溝通的效果[30]。王靜冉等[31]將共情護理用于做過乳腺癌根治手術(shù)的患者身上,通過共情護理小組以耐心傾聽、換位思考、信息整理、信息反饋和共情體驗的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希望水平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實行共情護理可顯著提高乳腺癌術(shù)后患者希望水平和主觀幸福感。采用共情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可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感受及實際需要,并給予患者關(guān)心、幫助,減輕其孤獨、無助感,進而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4.3.3 治療性溝通
治療性溝通屬于心理治療學中的一種,其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塑造積極的心態(tài),勇敢地面對困難,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減少不良情緒所帶來的困擾[32]。于志梅等[33]將此方案用于乳腺癌手術(shù)患者身上,編制了針對乳腺癌患者的手術(shù)前后心理評估量表。手術(shù)前的評估量表主要有4個部分,分別是:手術(shù)效果憂慮、手術(shù)康復憂慮、乳房切除與性生活憂慮、絕望與無望;手術(shù)后的評估量表同樣有4個部分,分別是:夫妻生活憂慮、自卑與絕望、手術(shù)存活憂慮、術(shù)后疼痛憂慮,并根據(jù)每部分制訂了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積極心理學干預,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差異較大,前者的希望水平總分低于后者。治療性溝通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度,消除焦慮、恐懼情緒,在交流溝通時激發(fā)患者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幫助其建立希望目標,重塑治療疾病的信心。
4.3.4 其他
目前用于提升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預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尊嚴療法[20]、團體心理干預[34]、同伴支持[35]、集束化護理[36]等。
5 小結(jié)
綜上所述,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關(guān)注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國內(nèi)多使用漢化的Herth希望量表對患者希望水平進行評估,目前對乳腺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多屬于調(diào)查研究,質(zhì)性研究較少,今后可增加質(zhì)性訪談,更加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患者的希望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探討乳腺癌放療期間及長期帶癌生存者的希望水平,同時可以縱向研究同一患者在不同疾病階段希望水平的變化,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希望水平,為提出更有價值、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Jiang XY,Tang HJ,Chen TH. Epidemiology of gynecologic cancers in China [J]. J Gynecol Oncol,2018,29(1):e7.
[2]? Tilstra S,McNeil M. New Developments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J]. J Womens Health(Larchmt),2017,26(1):5-8.
[3]? Manne S,Ostroff J,Winkel G,et al. Posttraumatic growth after breast cancer:patient,partner,and couple perspectives [J]. Psychosom Med,2004,66(3):442-454.
[4]? Frank J. The role of hope in psychotherapy [J]. Int J psychiatry,1968,5(5):383-395.
[5]? Miller JF,Powers MJ.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 [J]. Nurs Res,1988,37(1):6-10.
[6]? Dufault K,Martocchio B. Hope:its spheres and dimensions [J]. Nurs Clin North Am,1985,20(2):379-391.
[7]? Herth K.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 [J]. Sch Inq Nurs Pract,1991,5(1):39-51.
[8]? Gottschalk L. A hope scale applicable to verbal samples [J]. Arch Gen Psy,1974,30(6):779-785.
[9]? Miller JF.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 [J]. Nurs Res,1988,37(1):6-10.
[10]? Jakobsson A,Segesten K,Nordholm L. Establishing a Swedish instrument measuring hope [J]. Scand J Caring Sci,1993, 7(3):135-139.
[11]? Herth K. Abbrevi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hope: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J]. J Adv Nurs,1992, 17(10):1251-1259.
[12]? 趙海平,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會支持和希望[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49-51.
[13]? 潘夢婷,孟愛鳳,智曉旭,等.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淋巴水腫發(fā)病危險因素的質(zhì)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 33(22):1707-1710.
[14]? Saita E,Luca LD,Acquati C. What Is Hope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Qualitative Study [J]. Med J Clin Psy,2015,3(1):1-17.
[15]? Moteki H,Oyama T,F(xiàn)ujino F,et al. Hop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Have Children [J]. Kitakanto Med J,2010,60(3):235-241.
[16]? Mok E,Lam WM,Chan LN,et al. The meaning of ho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in Hong Kong [J]. Int J Pall Nurs,2010,16(6):298-305.
[17]? 吳子敬,劉葉,李小寒.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對心理韌性的影響及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護理研究,2018, 32(7):1038-1041.
[18]? 徐蕓,張靜,王萍,等.乳腺癌患者術(shù)前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12):73-75.
[19]? 陸艷,韋嘉玲,方瓊,等.團體干預對康復期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20):2531-2533.
[20]? 肖星明.乳腺癌晚期患者尊嚴療法干預對其希望水平及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6,29(6):919-920.
[21]? 劉韜,雷喜鋒.乳腺癌初次手術(shù)患者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7,35(10):1261-1263.
[22]? 郭絲錦,劉花蕊,衛(wèi)寶玲,等.乳腺癌患者術(shù)后希望水平與自我效能心理調(diào)查[J].中國腫瘤,2016,25(3):237-240.
[23]? 林優(yōu)優(yōu),錢金吉,吳潔.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及其相關(guān)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5):635-637.
[24]? Hendricks-Ferguson V. Relationships of Age and Gender to Hope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Among Adolescents With Cancer [J]. J Pediatr Oncol Nurs,2006,23(4):189-199.
[25]? 謝亞敏.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與癌因性疲乏及負性情緒的關(guān)系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6):817-819.
[26]? Vellone E,Rega ML,Galletti C,et al. Hope and related variables in Italian cancer patients [J]. Cancer Nurs,2006,29(5):356-366.
[27]? 南華.乳腺癌術(shù)后化療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27(12):2156-2158.
[28]? Bright F,Kayes NM,McCann CM. Understanding hope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sing concept analysis [J]. Top Stroke Rehabil,2011,18(5):490-508.
[29]? 徐麗,楊丹,駱東妹.積極心理干預配合健康宣教對乳腺癌根治術(shù)患者希望水平、心理一致感與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3):87-90.
[30]? 彭司淼,李樂之.共情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及展望[J].護理學報,2012,19(18):4-7.
[31]? 王靜冉,楊杰敏.共情護理對乳腺癌患者根治手術(shù)后希望水平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10):1272-1274.
[32]? 高瓊,鄧凡.治療性溝通對門診小型手術(shù)患者負性情緒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6):21-22.
[33]? 于志梅,田宏,孫海微.治療性溝通方案對乳腺癌手術(shù)患者自尊及希望水平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 20(9):999-1003.
[34]? 陸艷,韋嘉玲,方瓊,等.團體干預對康復期乳腺癌病人希望水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20):2531-2533.
[35]? 呂慧敏.病友同伴支持為導向的互助模式聯(lián)合微信平臺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shù)后患者希望水平及SF-36評分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5):161-163.
[36]? 劉立萍,田美香,董玉,等.集束化護理對乳腺癌術(shù)后患者心理彈性及社會支持度及希望水平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6):736-739.
(收稿日期:20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