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疫情影響,全國各類學校延期開學,教師們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積極開展網(wǎng)絡在線教學,教師、學生轉變觀念及方式,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并引發(fā)了教師們對教學的思考。隨著教學工作的推進,除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外,學生的自律性成為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通過對某高校某專業(yè)兩個班學生5周在線混合式教學進行學情分析,并對這些學生采取在線調查方式,了解學生的自律性情況,找出自律性對教學質量的影響關系。
關鍵詞:在線教學;自律性;影響
Abstract:The opening of schools was delayed by COVID-19.Teachers have respond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call for "No Suspension" by taking online course.New teaching requirements have caused teachers to think about teaching.With the progress of teaching work,in addition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self-discipline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sults.This text finds out the influence of self-discipline on teaching quality by analyzing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of two classes in a certain university,and taking an online survey of thes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self-discipline.
Key words:Online Teaching;Self-discipline;Influence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國大、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教師們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根據(jù)在線教學的需要,教師選用多種教學工具用于直播授課、混合式授課以及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同一門課程中使用不同教學工具進行授課,如采用釘釘直播、騰訊會議、“雨課堂+騰訊會議”“雨課堂+釘釘”等方式。在數(shù)量眾多的在線教學平臺中,選擇適合的慕課資源,為學生開展“MOOC+SPOC”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授課模式、直播授課模式、錄課授課模式……處處可以看到我國網(wǎng)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果,在線教育資源的豐富。
1 教師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資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方面積極思考和探索,不斷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陳舊思想,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設計,制訂網(wǎng)絡授課教學計劃,通過觀摩骨干教師開展的網(wǎng)上授課示范教學,進行網(wǎng)絡教學經(jīng)驗交流,針對網(wǎng)絡教學中存在的諸如網(wǎng)絡課程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問題、習題練習和討論環(huán)節(jié)超時問題、難以把控學生實時學習狀態(tài)問題、作業(yè)提交不及時問題和如何糾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等問題進行討論,充分地調動和發(fā)揮集體智慧、課程組團隊的力量,使課程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
教師逐漸熟練掌握平臺的教學材料演示、互動與交流等功能,注意通過課堂小測驗、布置作業(yè)、作業(yè)講解等形式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逐漸適應在線混合式教學方式,課堂把控能力不斷增強。
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師認為影響在線教學效果的最關鍵因素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普遍認為在線教學的教學效果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更加體現(xiàn)學生的自律、自覺性。
2 自律性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在線教學,不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著各種挑戰(zhàn)。從教師方面看,從線下面對學生“熱鬧”的課堂,轉變?yōu)榫€上面對屏幕安靜的課堂,對課堂的整體把握缺乏組織力和控制力,不能及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線下一個人面對一群學生,轉變?yōu)榫€上一個人面對學生及家長群體,為更好地展示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教學設計。從學生方面來看,從線下的現(xiàn)實交流,轉變?yōu)榫€上的虛擬交流,學生與教師互動,需要學生主動配合;從線下的群體學習,轉變?yōu)榫€上的獨自學習,缺少鞭策、激勵氛圍,更加突出自律、自覺性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維果茨基揭示了學習者伙伴之間協(xié)同學習的重要性,即借助學習者伙伴之間不同思考方式的交互作用,得以理解教學內容,才稱得上“學習”[1]。對某高校某專業(yè)兩個班(1班共39人,3班共37人)某門課程進行學情統(tǒng)計分析,自2020年2月17日兩個班由同一任課教師合班進行“MOOC+SPOC”混合式教學,學生在線學習中國大學MOOC平臺在線資源課程,并每周進行兩次直播線上授課答疑。學生在MOOC平臺中通過完成作業(yè)及測驗進行鞏固學習,其中測驗以課程知識點為主,以檢測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作業(yè)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類型為主,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方向,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設計問題解決方案,使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經(jīng)過5周在線混合式教學,兩個班整體學習狀態(tài)如圖1所示,某專業(yè)1班在學生自主學習、平均討論次數(shù)以及測驗參與占比等方面均比3班表現(xiàn)要好。第一周進行1測時,1班由于部分同學未重視在線學習,未能及時完成測試,整體來看,1班整體學習氛圍比3班要濃厚,從4次測驗平均成績可以看出,1班成績也好于3班,說明個體學習會受到整體氛圍的影響。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tǒng)一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抖Y記·中庸》中也有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边@些都說明了,學習不是教師單一講授的過程,學生的思考與實踐在學習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知識需要鞏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教師在授課中也需要把握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因材施教。
針對上述兩個班全體同學進行了5周在線學習學情統(tǒng)計分析,如圖2所示,從(a)圖中1班學生17自律性很強,認真完成自主學習內容,積極參與課程討論,四次基本知識點掌握測驗平均結果,在所在班級突出;而學生25,自律性較強,雖也認真完成自主學習內容,但因自己的疏忽,未完成第一次基本知識點掌握測驗,而導致平均結果受到了影響。由此可見,在線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的自我管理、時間管理能力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影響到課程在線授課的質量。
為更好地了解在疫情控期間的個人學習狀態(tài),對上述兩個班同學開展了學習自律性調查,1班和3班各有35位同學參與調查,設置了每天投入學習時長、學習自覺性、影響學習的因素、是否希望提高學習自律性、是否經(jīng)常熬夜、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學習效果影響等12個問題。
每天課外學習時間問題上,65.71%的學生投入1—3小時、14.29%的學生投入1小時以下、20%的學生投入3小時以上,從這一數(shù)據(jù)反映出,大多數(shù)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主要用于完成各課程作業(yè)。從圖3所示的被調查的兩個班中有八成以上學生上網(wǎng)、玩手機時長超過3小時,說明學生未能有效利用時間用于自主學習。
通過調查,自律性不夠缺乏監(jiān)督、沒有明確的學習計劃以及不會合理分配時間都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還有部分學生因喜歡打游戲、追劇而影響學習,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調查中,僅一成的學生能盡快將事情做完,二至三成學生有嚴重的拖延癥。學生對學習自覺性的自我認知調查結果如圖5所示,僅二成左右的學生自認為學習自覺性較好,六成學生自覺性一般,說明需要外界的督促來保證在線學習任務的完成。
通過調查,四到五成的學生認為疫情防控期間,教學方式的改變,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大,如圖6所示。在被調查學生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缺乏學習自律性、沒有學習計劃、不懂得如何合理規(guī)劃時間以及外界的各類誘惑(上網(wǎng)游戲、玩手機等)是影響在線學習的主要因素。
3 結語
通過以上對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在線教學調查結果的整理和分析,對于大規(guī)模的規(guī)范的網(wǎng)絡教學來說,很多教師還是“新手”教師,如何提升網(wǎng)絡教與學的效果客觀規(guī)律,使網(wǎng)絡教學成為有效的教學,是很多教師關心的問題。
網(wǎng)絡教學雖以在線形式進行,但是不是隨意的教學,是不是有規(guī)范、有紀律的教學,教師必須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學生也必須遵守在線教學的紀律,尊重網(wǎng)絡課堂,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才能為有效的在線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校、學院、任課教師等應從多層次多方面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例如,如何開展有效學習、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如何為直播授課交流發(fā)言做準備、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了解課程性質、地位,以思維導圖形式給出本專業(yè)課程間的銜接關系及課程知識點梳理,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形成在線教學學生課前預習準備(慕課學習)、課中學習思考(任務或項目討論)、課后復習反思(作業(yè)或測驗)的以學生為主體的閉環(huán)模式,打破在線獨自學習狀態(tài),建立學習小組,參與同步、異步討論,以學習小組組長負責制推動互幫互助學習,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尋求幫助的途徑,以點到面,關注每一位學生,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全面提升混合式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問題學習:新世紀的學習方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09:31-35.
[2]屈麗娜.自律性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2):194-196.
[3]羅映紅.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綜合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8JG09)
作者簡介:劉淑嫻(1978—),女,江蘇徐州人,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網(wǎng)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計算機應用及信息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