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棟, 王鴻遠, 陳宗琦, 母亞軍, 席寶濱
(1.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塔里木分公司,新疆庫爾勒 841000;2.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濮陽 457001)
滿深1井位于新疆沙雅縣境內(nèi),是塔里木油田部署在塔河南岸勘探新區(qū)的一口重點探井,地處塔北、塔中兩大古隆起之間的鞍部,目的層為距今4.4億年的古老海相碳酸鹽巖地層,以裂縫和洞穴為主,埋深接近8 000.00 m。該井設(shè)計井深7 810.35 m,鉆井施工中主要面臨二疊系玄武巖漏失與垮塌,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鉆速低、鉆頭磨損快,奧陶系桑塔木組易井斜與井壁失穩(wěn)垮塌等工程技術(shù)難點,為此,進行了一系列技術(shù)攻關(guān):應用混合鉆頭+螺桿鉆具鉆進,采取鉆井液塌漏同治技術(shù)措施,形成了二疊系優(yōu)快鉆井技術(shù);設(shè)計應用了個性化PDC鉆頭及扭力沖擊器,形成了志留系減振提速技術(shù);應用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及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形成了奧陶系防斜防塌技術(shù)。這一系列技術(shù)確保了滿深1井順利鉆至井深7 665.62 m完鉆。
滿深1井用φ10 mm油嘴測試求產(chǎn),獲得高產(chǎn)工業(yè)油氣流,日產(chǎn)原油624 m3,日產(chǎn)天然氣37.1×104m3,標志著塔里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發(fā)現(xiàn)一條區(qū)域級富含油氣的斷裂帶,證實了塔北—塔中整體連片含油,新增有利勘探面積3 520 km2,為塔里木油田原油增儲上產(chǎn)奠定了資源基礎(chǔ)。通過該井的鉆井完井作業(yè),初步形成了超深層碳酸鹽巖鉆井完井技術(shù),為塔里木油田深層油氣勘探開發(fā)提供了技術(shù)支撐,對國內(nèi)外超深井鉆井提速提效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滿深1井目的層為奧陶系一間房組,埋深超過7 500.00 m,主要發(fā)育滿深1號北東向走滑斷裂,受區(qū)域應力影響,該斷裂具有強壓扭、張扭拉分段特性。該井設(shè)計采用四開井身結(jié)構(gòu)(見圖1):一開,采用φ444.5 mm鉆頭鉆至井深1500.00 m,φ365.1 mm表層套管下至井深1 500.00 m,封固地表疏松地層;二開,采用φ333.4 mm鉆頭鉆至井深5 500.00 m,φ273.1 mm套管下至井深5 498.00 m,封固二疊系易漏失地層,且預留志留系穩(wěn)定地層便于開窗側(cè)鉆;三開采用φ241.3 mm鉆頭鉆入一間房組2.00~4.00 m后中完,下入φ196.9 mm套管封固一間房組以上地層;四開采用φ168.3 mm鉆頭鉆至B靶點完鉆,裸眼完井,φ206.4 mm套管自井深5 200.00 m回接至井口。3個必封點分別是地表疏松地層、二疊系火成巖地層及一間房組頂部。
圖 1 滿深1井設(shè)計井身結(jié)構(gòu)Fig.1 The designed casing program for Well Manshen 1
滿深1井從上至下鉆遇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中生界白堊系、侏羅系和三疊系,古生界二疊系、石炭系、志留系和奧陶系,主要巖性特點如下:
1)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埋深0~2 408.00 m,地層巖性以棕色泥巖與砂質(zhì)泥巖、泥質(zhì)粉砂巖為主。
2)白堊系、侏羅系和三疊系埋深2 408.00~3 817.00 m,上部地層巖性主要為泥巖與粉砂巖不等厚互層,下部地層巖性以含礫細砂巖及砂質(zhì)小礫巖為主,底部地層巖性為厚層狀灰色泥巖。
3)二疊系埋深3 817.00~4 365.00 m,厚約550.00 m,地層巖性以火成巖和砂泥巖為主,裂縫發(fā)育,其中火成巖主要是英安巖、玄武巖及凝灰?guī)r,且玄武巖厚度大、應力高。
4)石炭系埋深4 365.00~4 852.00 m,厚約500.00 m,上部地層巖性以棕色、棕褐色及灰色泥巖為主,下部地層巖性為棕色泥巖、棕褐色鈣質(zhì)泥巖與淺灰褐色泥灰?guī)r、灰?guī)r略等厚互層,底部地層巖性為厚層狀鈣質(zhì)膠結(jié)礫巖。
5)志留系埋深4 852.00~5 964.00 m,厚約1 110.00 m,包括塔塔埃爾塔格組和柯坪塔格組。塔塔埃爾塔格組厚約640.00 m,巖性為褐色、灰褐色粉砂質(zhì)泥巖與淺灰色、褐灰色細砂巖、含瀝青質(zhì)細砂巖互層,石英含量高,研磨性強;柯坪塔格組厚約475.00 m,上部為淺灰色厚層狀細砂巖、粉砂巖夾泥巖,中部為厚層狀泥巖,下部為厚層狀細砂巖。
6)奧陶系桑塔木組埋深6 260.00~7 556.00 m,厚約1 300.00 m,地層巖性主要為中厚層狀灰色泥巖、泥灰?guī)r,黏土礦物含量達40.9%,呈弱水敏性,表面存在大量亞微米級裂縫。
7)目的層奧陶系一間房組厚約106.00 m,巖性主要為灰色泥晶灰?guī)r及生屑、砂屑灰?guī)r,裂縫及孔洞發(fā)育。
在分析滿深1井地質(zhì)特征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其井身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并參考鄰井井下故障統(tǒng)計結(jié)果,認為該井鉆井主要存在以下技術(shù)難點。
1)二疊系火成巖地層裂縫發(fā)育,對壓力敏感,易形成誘導裂縫,導致發(fā)生漏失,且漏速變化大,從微漏到鉆井液失返;玄武巖地層因應力釋放,出現(xiàn)井壁掉塊甚至井眼垮塌,易導致卡鉆等井下故障[1],因此,鉆進二疊系的過程中易出現(xiàn)塌漏同存的問題。例如,順北1-2H井在鉆進二疊系時,鉆至井深4 455.00 m發(fā)生掉塊卡鉆,損失鉆進時間3.4 d;順北71X井二疊系大段縫洞發(fā)育,5 000.00~5 003.00 m井段出現(xiàn)放空現(xiàn)象,且鉆進期間連續(xù)發(fā)生漏失,漏失鉆井液達5 026.31 m3。
2)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含瀝青質(zhì)砂巖,可鉆性差(可鉆性級值7.5~8.5),機械鉆速低,PDC鉆頭易磨損,鉆頭使用壽命短。
3)奧陶系桑塔木組傾角大,鉆井過程中井斜控制困難,防斜打直難度大。例如,順北4井6 430.00~6 850.00 m井段地層傾角約10°,6 850.00~7 180.00 m井段地層傾角增至15°~20°,直井段最大井斜角達13.58°,且糾斜困難。
4)在鉆進奧陶系桑塔木組破碎帶的過程中,因應力釋放易出現(xiàn)井眼失穩(wěn)垮塌,且亞微米級裂縫對鉆井液濾液敏感性強,安全鉆進難度大。如順北4井鉆進桑塔木組時,發(fā)生井壁失穩(wěn),處理時間長達152 d。
針對二疊系塌漏同存、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可鉆性差、奧陶系桑塔木組井斜控制難度大與井壁易失穩(wěn)垮塌等鉆井技術(shù)難點,開展了針對性技術(shù)攻關(guān),形成了二疊系優(yōu)快鉆井技術(shù)、志留系減振提速技術(shù)和奧陶系防斜防塌技術(shù),確保了滿深1井順利完鉆。
2.1.1 鉆井液塌漏同治技術(shù)
在分析二疊系井漏與井眼坍塌機理的基礎(chǔ)上[2],提出了鉆井液塌漏同治技術(shù)思路:一方面強化鉆井液封堵性能,以減少鉆井液濾液進入巖石裂縫,同時強化鉆井液抑制能力,降低鉆井液濾失量,以形成更致密的濾餅,從而提高地層承壓能力;另一方面盡可能降低鉆井液密度,從而降低井內(nèi)液柱壓力,避免出現(xiàn)誘導裂縫溝通更多微裂縫,造成井漏。
基于塌漏同治的技術(shù)思路,選用聚磺鉆井液鉆進二疊系,并加入封堵護壁劑FPS,以強化其抑制、封堵、護壁和固壁能力,以便在低密度鉆井液條件下保持井壁穩(wěn)定,從而拓寬鉆井液安全密度窗口,在穩(wěn)定易塌地層的同時,降低井漏風險。聚磺鉆井液的基本配方為3.0%~5.0%膨潤土+0.1%~0.5%燒堿+0.3%~0.8%大分子聚合物+2.0%~4.0%磺化酚醛樹脂+2.0%~4.0%磺化褐煤+3.0%~5.0%防塌劑+1.0%~3.0%液體潤滑劑+7.0%~10.0% KCl+0.2%~0.4%聚合物降濾失劑+加重劑。
為滿足滿深1井二疊系優(yōu)快鉆進的需要,制定了鉆井液維護處理措施:
1)進入二疊系前調(diào)整好鉆井液性能,在井漿中加入2.0%磺化酚醛樹脂和2.0% 磺化褐煤,將井漿轉(zhuǎn)換成聚磺鉆井液,確保鉆井液的高溫高壓濾失量小于12 mL。
2)維持CL–質(zhì)量濃度小于30 000 mg/L,K+質(zhì)量濃度不低于10 000 mg/L,加入0.5%~1.0%大分子聚合物,以增強鉆井液的包被抑制能力。
3)進入二疊系中、下部硬脆性泥巖前將鉆井液密度提高至約1.30 kg/L,同時逐步加入3.0%~5.0%液體防塌劑,配合使用超細碳酸鈣,以增強鉆井液的封堵性能,改善濾餅質(zhì)量。
4)控制鉆井液API濾失量小于5 mL,高溫高壓濾失量小于12 mL,以降低鉆井液的濾失量,防止井壁坍塌;加入2.0%~3.0%液體潤滑劑,使鉆井液含油量達到3.0%以上,以降低摩阻。
2.1.2 混合鉆頭+螺桿鉆具提速技術(shù)
滿深1井二疊系玄武巖硬度高、研磨性強、抗壓強度高,應用常規(guī)PDC鉆頭鉆進極易出現(xiàn)崩齒、斷齒等問題,造成鉆頭早期損壞,從而影響機械鉆速,也會增加鉆井成本。為此,在分析國內(nèi)外特種鉆頭主要特性及現(xiàn)場應用效果的基礎(chǔ)上[3–11],選用了φ333.4 mm KPM1633DST型混合鉆頭及φ244.0 mm H5LZ244×7.0低轉(zhuǎn)速大功率螺桿鉆具,采用復合切削方式鉆穿二疊系玄武巖等硬地層,這樣不僅可以使鉆進過程的扭矩平穩(wěn)、增加單只鉆頭進尺和提高機械鉆速,還可以降低復雜地層掉塊卡鉆的風險,從而實現(xiàn)二疊系快速鉆進。例如,順北1-8H井使用混合鉆頭一趟鉆鉆穿二疊系玄武巖井段,順北5-11H井使用混合鉆頭兩趟鉆鉆穿厚度325.50 m的玄武巖井段,且井下安全無故障。
KPM1633DST型混合鉆頭主要由3個PDC刀翼和3個牙輪構(gòu)成(如圖2所示),其破巖機理為:在鉆進硬地層時,牙輪齒高于PDC切削齒,會對巖石產(chǎn)生沖擊破碎,形成不連續(xù)的齒坑;而PDC切削齒則通過剪切破壞將不連續(xù)齒坑連通,從而形成完整破巖。其中,PDC刀翼為螺旋刀翼,并鑲嵌2排φ16 mm切削齒,可提高鉆頭在中硬地層的吃入能力和耐磨性;牙輪為鑲齒型,鑲嵌537個勺形齒,具有切削效率高和抗破碎能力強等特點,可提高鉆頭在中硬地層的機械鉆速和延長鉆頭的使用壽命。
圖 2 KPM1633DST型混合鉆頭冠部特征Fig.2 The crown features of KPM1633DST hybrid bit
考慮混合鉆頭牙輪在高轉(zhuǎn)速下容易失效,并兼顧提高機械鉆速,選用了H5LZ244×7.0低轉(zhuǎn)速大功率螺桿鉆具。該螺桿鉆具的定子橡膠層薄且應力分布均勻,容積率高,較常規(guī)螺桿輸出的動力更大,同時,其抗變形能力強,密封性好,溫脹、溶脹均勻,具有良好的散熱性,定子、轉(zhuǎn)子能在更長時間內(nèi)保持正常配合,較常規(guī)螺桿鉆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
鉆進二疊系時采用的鉆具組合為:φ333.4 mm KPM1633DST型混合鉆頭+φ244.0 mm直螺桿+φ228.0 mm鉆鋌×1根+φ203.0 mm浮閥+φ203.0 mm 鉆鋌×1根+φ203.0 mm無磁鉆鋌+φ203.0 mm鉆鋌×9根+撓性短節(jié)+φ2 0 3.0 m m隨鉆震擊器+φ203.0 mm鉆鋌×1根+φ139.7 mm加重鉆桿×6根+φ139.7 mm鉆桿。主要鉆井參數(shù):鉆壓20~160 kN,轉(zhuǎn)速160 r/min(頂驅(qū)50 r/min +螺桿轉(zhuǎn)速110 r/min),排量50 L/s,泵壓 19 MPa。
滿深1井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的硬脆性和非均質(zhì)強,應用常規(guī)PDC鉆頭和螺桿鉆具進行復合鉆進時,鉆頭易出現(xiàn)彈跳、粘滑振動等問題,易導致鉆頭發(fā)生早期磨損,造成破巖效果差、機械鉆速低和鉆頭進尺少等問題。為此,在調(diào)研國內(nèi)外鉆井減振提速工具的基礎(chǔ)上[12–16],以減輕惡性振動、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強化鉆頭切削地層的穩(wěn)定性為目的,應用了個性化PDC鉆頭和TorkBuster型扭力沖擊器,形成了志留系地層減振提速技術(shù)。
個性化PDC鉆頭具有局部加厚的復合片,鉆進時以點切入,具有摩削熱低、巖屑堆積少的優(yōu)點,能成倍提高復合片的熱穩(wěn)定性,從而增強了復合片的抗研磨性并延長其壽命。同時,巖石剪切載荷由“點”向“面”分解,降低了巖石對鉆頭的沖擊力,提高了鉆頭的抗沖擊性。配合扭力沖擊器,采用以“點”帶“線”到“面”的“犁形”切入方式,巖屑顆粒大,加上扭力沖擊高頻“點”向沖擊,破巖效率極高。與常規(guī)PDC鉆頭相比,該鉆頭耐磨性提高60%,抗沖擊性提高50%,使用壽命平均延長60%。
TorkBuster型扭力沖擊器利用鉆井液能量推動渦輪高速旋轉(zhuǎn),從而帶動棘形輪轉(zhuǎn)動并提供一個高頻扭力直接傳遞給PDC鉆頭,使鉆頭切削齒保持較為穩(wěn)定的扭矩切削巖石[17–18]。這種直接作用于鉆頭上的高頻(750~1 500 min–1)、低幅扭力沖擊能輔助PDC鉆頭旋轉(zhuǎn)剪切破巖,一方面減弱或消除了粘滑振動,提高了旋轉(zhuǎn)驅(qū)動系統(tǒng)能量傳遞到鉆頭上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扭轉(zhuǎn)沖擊破巖方式,進一步提高了鉆頭行程鉆速。
2.3.1 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
滿深1井奧陶系高陡地層具有傾角大、增斜趨勢強的特點,應用直螺桿、單彎螺桿鐘擺鉆具鉆進時的防斜、糾斜效果不好,且由于鉆壓受限影響機械鉆速。尤其是桑塔木組受走滑斷裂影響,直井段使用螺桿鉆具+PDC鉆頭由井深6 261.00 m復合鉆進至井深6 537.00 m時,井斜角由2.30°增至7.80°,增斜率達到(0.2°~0.3°)/10m,地層增斜趨勢較強。為此,該井在鉆進奧陶系高陡構(gòu)造時,為防斜打直并提高機械鉆速,選用了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φ241.3 mm ES1635SG型PDC鉆頭+1.50°單彎螺桿(抗溫150 ℃,帶φ238.0 mm下穩(wěn)定器)+φ238.0 mm穩(wěn)定器+φ177.8 mm浮閥+φ177.8 mm無磁鉆鋌+φ177.8 mm MWD+φ196.9 mm鉆鋌×4根+φ177.8 mm鉆鋌×12根+φ127.0 mm無磁承壓鉆桿+φ127.0 mm加重鉆桿×15根+φ127.0 mm鉆桿+φ149.2 mm鉆桿。主要鉆井參數(shù):鉆壓20~60 kN,轉(zhuǎn)速30~35 r/min,排量32 L/s,泵壓21 MPa。
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使下部鉆具處于渦動狀態(tài),引導其變形釋放鉆壓,使其在井眼中的動力學行為產(chǎn)生較大的降斜力,同時消除由于鉆頭指向不均勻造成的增斜力,滿足控制地層自然造斜的需要,從而達到防斜打快的目的[19]。另外,與鐘擺鉆具組合相比,應用該鉆具組合鉆進時,鉆壓能提高50%以上,可以有效提高機械鉆速。同時,配合MWD隨鉆測量工具能實時監(jiān)測井斜角變化,及時進行定向糾斜,大大提高了糾斜效率。例如,順南區(qū)塊卻爾卻克組最大地層傾角26°[19],順南蓬1井卻爾卻克組厚2 429.00 m,使用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鉆進時防斜效果顯著,最大井斜角僅2.64°。
2.3.2 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
滿深1井奧陶系泥頁巖地層破碎、微裂縫發(fā)育,在液柱壓力、毛細管力等作用下,鉆井液濾液會沿微裂縫、微孔洞進入地層內(nèi)部,一方面會促進鉆井液濾液與頁巖中黏土礦物間的作用,使黏土礦物吸水膨脹,導致頁巖強度降低;另一方面會引起水力劈裂作用,促進泥頁巖破裂造成井壁失穩(wěn)[20]。為此,按照“致密封堵+嚴控濾失”的技術(shù)思路,選用了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以確保奧陶系泥頁巖地層的井壁穩(wěn)定。通過強化鉆井液的抑制防塌性能,提高了鉆井液濾液的礦化度,增強了對微裂縫地層的封堵能力;同時,適當提高鉆井液密度,嚴格控制高溫高壓濾失量,充分利用固控設(shè)備,深度清除劣質(zhì)固相,進一步提高了鉆井液與地層的適應性,解決了泥頁巖地層由于裂縫、微裂縫發(fā)育導致的井壁失穩(wěn)問題。
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的基本配方為3.0%~5.0%膨潤土+0.3%~0.5%燒堿+3.0%~5.0%磺化褐煤+3.0%~4.0%磺化酚醛樹脂+3.0%~5.0%防塌劑+1.0%~3.0%潤滑劑+2.0%~5.0%除硫劑+2.0%油溶暫堵劑+1.0%纖維暫堵劑+2.0%~4.0%超細碳酸鈣+加重劑。主要性能參數(shù):密度1.44 kg/L,漏斗黏度66~70 s,API濾失量1.5 mL,高溫高壓濾失量8.0 mL,塑性黏度37 mPa·s;動切力7 Pa,靜切力2/9 Pa;pH值8.5,濾餅厚度0.5 mm。
應用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鉆進奧陶系泥頁巖地層時,為確保井眼穩(wěn)定,制定了相應的鉆井液維護處理措施:
1)提高泥巖抑制劑含量,加入0.4%的胺基井壁穩(wěn)定劑,K+質(zhì)量濃度提至35 000 mg/L以上,磺化酚醛樹脂和磺化褐煤的膠液體積分數(shù)提至8.0%~10.0%。
2)嚴格控制鉆井液的API濾失量低于2 mL、高溫高壓濾失量(測試溫度150 ℃)低于8 mL。
3)強化鉆井液封堵性能,不定時補充優(yōu)質(zhì)膨潤土漿及超細碳酸鈣,添加微米/納米級剛性、塑性顆粒,提高微納米封堵防塌效果,適當提高鉆井液黏度和切力,保持漏斗黏度約60 s,含油量4.0%~5.0%。
4)適當提高鉆井液密度,由1.38 kg/L提高至1.44 kg/L,進一步平衡地層坍塌壓力。
5)定期使用密度1.70 kg/L、漏斗黏度100 s的重稠漿攜砂,以保持井眼清潔。
6)加強固控設(shè)備使用,振動篩使用260目篩布,配合離心機清除劣質(zhì)固相。
1)滿深1井二疊系應用了聚磺鉆井液,其密度最小為1.25 kg/L,具有較強的抑制、封堵、護壁和固壁能力,實現(xiàn)了二疊系安全鉆進,未發(fā)生漏失及垮塌等井下故障。與順北4井相比,滿深1井二疊系井下故障處理時間減少66.72 d;與果勒1井相比,滿深1井二疊系井段鉆井液漏失量減少309 m3。
2)應用混合鉆頭+螺桿鉆具提速技術(shù)一趟鉆鉆穿二疊系玄武巖地層(4 041~4 181 m井段),機械鉆速2.35 m/h,與鄰區(qū)塊富源210H井牙輪鉆頭鉆速(1.60 m/h)相比提高了46.88%。滿深1井二疊系平均機械鉆速達5.16 m/h,與富源210H井(1.41 m/h)相比提高了265.96%,提速效果非常顯著。
滿深1井二開鉆穿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4 885.00~5 209.45 m井段)共使用6只PDC鉆頭(如表1所示),單只鉆頭平均進尺53.37 m,平均純鉆時間16.58 h,起出后磨損嚴重,鉆頭肩部、鼻部崩齒及掉齒多,磨損最嚴重處鉆頭外徑由333.4 mm縮小至238.0 mm。
表 1 滿深1井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鉆頭應用情況Table 1 The application of bit in the Silurian Tataaiertage Formation of Well Manshen 1
滿深 1 井三開5 216~5 985 m井段應用了個性化PDC鉆頭+TorkBuster扭力沖擊器的減振提速技術(shù),一趟鉆鉆穿志留系,進尺769.00 m,純鉆時間168.50 h,機械鉆速4.56 m/h,與表1中的6只鉆頭相比,單只鉆頭進尺和機械鉆速分別提高了1 341.02%和41.82%,而且鉆進期間扭矩穩(wěn)定在15.9 kN·m左右,且波動范圍小,粘滑振動弱,減振效果明顯。
1)奧陶系高陡地層(6 537~7 230 m井段)應用預彎曲動力學防斜鉆具組合鉆進,結(jié)合間斷定向反摳與雙驅(qū)鉆進方式,兼顧反摳井眼軌跡的平滑度與雙驅(qū)鉆進的穩(wěn)斜打直效果,逐步將井斜角由7.80°降至1.37°,防斜打直效果明顯,并避免了因井眼軌跡不平滑而導致后續(xù)施工摩阻大等問題。鄰井順北4井采用“輕壓吊打”的方式鉆進該段地層,井斜角從9.60°增至13.58°,后降至3.80°,但是水平位移超標,難以鉆至靶點,最后回填定向側(cè)鉆,導致鉆井周期延長57.18 d。
2)滿深1井三開鉆至井深7 392.54 m時,振動篩不斷有掉塊返出,扭矩在14~32 kN·m之間大幅高頻波動,上提鉆具阻卡嚴重,下放鉆具時需劃眼,為此,應用旋轉(zhuǎn)導向系統(tǒng)鉆至井深7 407.00 m,因井下卡鉆風險增大,起鉆換下旋轉(zhuǎn)導向系統(tǒng),繼續(xù)應用MWD+螺桿鉆具鉆進,上提下放鉆具時仍然阻卡嚴重,振動篩仍有掉塊返出,鉆至井深7 480.57 m時上部鉆具斷裂,被迫回填側(cè)鉆。該井側(cè)鉆時應用了高性能防塌水基鉆井液,兩趟鉆從井深7 150.00 m順利鉆至井深7 509.50 m,安全鉆穿硬脆性泥巖,鉆進過程中扭矩為17.7~20.2 kN·m,上提下放鉆具時阻卡少、摩阻小,返出巖屑完整清晰,取得了很好的井壁穩(wěn)定效果。鄰井順北4井在鉆進相同地層時,井壁垮塌導致側(cè)鉆2次,處理井下故障耗時268 d,與之相比,滿深1井節(jié)約井下故障處理時間247 d。
1)滿深1號斷裂與順北4號斷裂帶相連,工程地質(zhì)特征復雜,面臨二疊系玄武巖塌漏同存,志留系塔塔埃爾塔格組機械鉆速低、鉆頭磨損快,奧陶系桑塔木組井斜與井壁易失穩(wěn)垮塌等工程技術(shù)難點,嚴重影響了塔北隆起油氣勘探開發(fā)進程。
2)針對滿深1井存在的鉆井技術(shù)難點,研究應用了二疊系優(yōu)快鉆井技術(shù)、志留系減振提速技術(shù)和奧陶系防斜防塌技術(shù),確保了該井順利完鉆,并獲得高產(chǎn)工業(yè)油氣流,實現(xiàn)了塔里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超深層碳酸鹽巖鉆井完井技術(shù),為塔里木油田深層油氣勘探開發(fā)提供了技術(shù)支撐。
3)建議推行地質(zhì)工程一體化,深入分析不同斷裂帶地質(zhì)特征,持續(xù)研究分層提速、井壁穩(wěn)定和防漏堵漏等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發(fā)、引進與改進配套的工具、工藝,形成完善的超深層碳酸鹽巖鉆井完井技術(shù)體系,實現(xiàn)塔里木油田深層油氣的高效勘探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