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海峽兩岸小學科學教材的比較研究
    ——以三年級下冊《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為例

    2020-09-29 05:59:44趙書棟劉嘉茹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教科課程標準科學

    趙書棟,劉嘉茹

    (1肇慶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廣東 肇慶 526000;2高雄師范大學科學教育暨環(huán)境教育研究所)

    關鍵字:小學科學教材;科學教育;文本語言;科學插圖;記錄圖表

    近幾年來,海峽兩岸小學科學教育都有較大變革。大陸2017年出臺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逐漸凸顯了小學科學課程的“基礎性地位”。臺灣地區(qū)2018年修訂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素養(yǎng)”教育的理念。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或綱要)理念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課堂教學的主要憑借。本研究通過對大陸教科版(2017年印刷版)和臺灣南一版(2017年印刷版)小學科學教材的比較和分析,試圖評價兩者在文本內(nèi)容呈現(xiàn)上的差異和優(yōu)劣,以期能夠為今后小學科學教材的修訂和更好地使用教材提供經(jīng)驗和參考。

    一、兩岸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及教材的概述

    1.兩岸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概述

    大陸《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和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2018年)都明確了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zhì)、理念和目標。在課程性質(zhì)上,兩者都強調(diào)科學課程的重要性,總的目標基本一致。在課程理念上,兩者都突出“探究式學習”和“學生主體”的地位,前者強調(diào)“關注全體學生”和“保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后者強調(diào)“探究的實施過程”和“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課程目標上,前者以“科學素養(yǎng)”為總目標,劃分為“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等4個具體目標,側(cè)重對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后者涵蓋了“培養(yǎng)探索科學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培養(yǎng)環(huán)境、資源、生命的知能與態(tài)度”“培養(yǎng)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系”等6個目標,強調(diào)探究與生活的結(jié)合,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兩岸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基本一致,都凸顯了“科學素養(yǎng)”在科學教育中的突出地位。

    2.兩岸小學科學教材概述

    大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是新世紀我國最早編寫的幾套小學科學教材之一,由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郁波主編。臺灣南一書局出版的《自然與生活科技》是臺灣地區(qū)統(tǒng)編并較普遍的幾套教材之一,由臺中教育大學教授黃鴻博主編。本研究選取教科版和南一版兩套3-6年級科學教材(都為2017年修訂版)為研究對象。從單元內(nèi)容分布上看(表1),兩套教材主要包含了物質(zhì)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等三個知識模塊,各8冊。每個年級分為上下兩冊,每冊各包含4個單元(南一版6年級下冊為3個單元),兩套教材的主題單元數(shù)量基本相同,前者共32個,后者共31個。兩套教材在欄目設計上也十分相近:教科版各單元主要包括:觀察、記錄、比較異同、操作、思考、知識點提示、資料庫等欄目;南一版各單元主要包括:觀察、比較、操作、討論、想一想、小視窗、安全提醒、科學閱讀等欄目。

    表1 兩岸小學科學3-6年級教材單元對比

    兩套教材選材廣泛,都是學生容易接觸或觀察到的事物,由易到難,按照知識模塊呈現(xiàn)于不同的主題單元之中。在內(nèi)容選材上,兩者有所不同:教科版比南一版多出《巖石和礦物》《沉和浮》《微小世界》等3個單元;而南一版比教科版多出《防銹與防腐》和《珍愛家園》2個單元。在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前者以《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地球的運動》《宇宙》等3單元呈現(xiàn),而后者以《月亮》《太陽》《星星的世界》《變動的大地》等4單元主題呈現(xiàn)。

    二、兩套教材在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上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以兩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植物的生長變化》(南一版《蔬菜的生長》)單元為例,比較了兩者在文本語言、科學插圖和記錄圖表上的差異。

    1.文本語言的比較

    (1)在主題單元中,兩套教材文本語言差異明顯。在問題引導、科學概念解釋、人物故事介紹中,前者文本表達較為“嚴謹”,而后者相對較為“通俗”。譬如,前者在“葉為植物提供‘食物’”三級主題部分,引入了“光合作用”的概念,用文字對光合作用的過程進行了表述和解釋,并以“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這一科學史故事作為對“光合作用”概念的補充,有助于學生對光合作用化學變化的理解,使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形象和具體,又不失科學的規(guī)范,使學生更容易對“葉為植物提供‘食物’”知識的理解。后者在觀察種子、照顧蔬菜的活動中,使用相對簡單的陳述句和疑問句,如“器材準備好了”之后“要怎樣播種?”等提示形式,引導學生澆水、除蟲、移植等操作,并通過輔助性的“討論小視窗”,提醒學生操作中注意的事項,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各項活動,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開展科學探究。在語言表達上,后者較為簡短,也更為通俗,容易使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的理解。

    (2)在資料庫(閱讀欄目)中,前者由對鳳仙花的學習延伸到對自然界中各樣植物莖的認識,內(nèi)容豐富,且具有新穎性。前者語言表達具有科普的嚴謹性,也不失形象和生動,符合學生用語習慣。譬如,使用稀釋“1000倍”、高達“150米”、粗達“10米”等形容詞和量詞,對植物莖的形態(tài)和大小進行了生動而詳實的說明,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對事物進行識別和掌握。而后者在該欄目中結(jié)合蔬菜生蟲的現(xiàn)實情況,以“蔥”“薄荷”“薰衣草”等植物制作“天然無毒驅(qū)蟲劑”,并詳細呈現(xiàn)了材料制作的流程,文本語言相對通俗、簡單易懂。也通過“制作天然驅(qū)蟲劑”的操作過程,有助于引導學生對身邊環(huán)境保護的隱性教育。

    2.科學插圖的比較

    依照插圖特征和功能的不同,本研究把科學插圖分為卡通插圖、實物插圖和操作插圖三類??ㄍú鍒D以動漫人物和場景的形式呈現(xiàn),并配有適當?shù)呐园?,容易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或現(xiàn)象的思考,也能起到點綴和修飾的作用。實物插圖以場景、實物的圖像呈現(xiàn),較為具體和客觀,能夠真實地呈現(xiàn)實物的形態(tài)或場景,進而促進學生專注觀察。操作插圖系列性地呈現(xiàn)了探究的程序或操作的流程,往往是幾幅插圖的組合,能夠使學生更加明晰探究的關鍵步驟或具體操作方法。

    在科學插圖的使用上,教科版在本單元使用了22幅卡通插圖、32幅實物插圖和3幅操作插圖(表2)。南一版在本單元使用了11幅卡通插圖、49幅實物插圖和10幅操作插圖(表3)。在科學插圖總的數(shù)量上,后者(60幅)略多于前者(54幅)。其中前者的卡通(22幅)明顯多于后者(11幅),而后者實物插圖(49幅)明顯多于前者(32幅),同時后者操作插圖(10幅)也明顯多于前者(3幅)。另外,前者科學插圖尺寸較小,而后者有時把一幅科學插圖呈現(xiàn)在兩個頁面,或以活頁的形式呈現(xiàn),相對較大。如在教科版該單元主題7“我們的大豐收”和南一版該單元活動3“蔬菜長大了”的科學插圖中,前者實物插圖呈現(xiàn)了鳳仙花的成長過程,并配有學生討論的動漫插圖,結(jié)合記錄數(shù)據(jù),使學生獲得了鳳仙花生長變化的證據(jù)。后者所用實物插圖版面比例較大,更為清晰地呈現(xiàn)了秋葵和小白菜的生長過程,文本語言較為簡潔。

    表2 教科版《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插圖和記錄圖表匯總

    表3 南一版《蔬菜的生長》單元插圖和記錄圖表匯總

    在記錄圖表的使用上,教科版在該單元共使用了10個記錄表(其包括1個統(tǒng)計圖),而后者僅使用了2個記錄表(表2、表3)。可以看出,前者使用的記錄圖表地記錄了植物生長的日期、變化特征以及各類測量數(shù)據(jù)等,內(nèi)容十分詳實,有助于學生熟練地掌握鳳仙花的生長規(guī)律。后者通過要求學生調(diào)查某類蔬菜播種、發(fā)芽、採收的時間和注意事項,以及要求記錄蔬菜的成長日記而使用了2個較為簡單的記錄表。對于小學三年級學段的學生來講,他們的心理認知尚未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形式,記錄圖表(四年級數(shù)學課程內(nèi)容)的抽象性增加了他們對知識理解的難度,記錄表的使用要化繁為簡,恰當使用。

    3.對兩套教材比較結(jié)果的理論分析

    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容易受到文本詞頻和詞長的影響。研究表明,句子的復雜度和個體先備經(jīng)驗都會影響到個體對文本的理解[1]。有研究顯示,兒童因其詞語編碼能力較低,較成人閱讀知覺廣度小,三至四年級學生的識別廣度為注視點右側(cè)5-7個字符,六年級時才和成人接近(達到9個)[2]。在科學教材的文本語言里,通俗易懂的表達將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地閱讀。正如奧蘇貝爾所言,如果學生的先備經(jīng)驗中缺少同化的概念,適當?shù)爻尸F(xiàn)直觀性知識,運用通俗形象的語言描述,將有助于知識的同化[3]。如果文本語句過長,包含信息過多,勢必會給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困難,相對簡潔、通俗易懂的文本內(nèi)容,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jié)。

    科學插圖具有文本語言的輔助功能,甚至被稱為教材的“第二語言”??茖W插圖對科學教材至關重要,因其形象直觀、形象、簡明生動等特點,為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提供了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提升教材的活力[4][5]。以Donald為代表的心理語言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插圖提供了文本的信息,有助于個體對文本的保持和理解[6]。Mayer和Moreno也認為,文本和插圖可以有效增加個體的專注和理解[7]。在很多情況下,個體對文本的閱讀并不僅是對文字的簡單加工,而常常在文本和插圖之間不斷進行轉(zhuǎn)換和整合。一般來講,圖像以一種類比的形式保存具體的空間信息,文本則以一種象征性的形式保存抽象和類別的信息,圖像和文本的恰當結(jié)合,將有助于知識作為心像被儲存[8]。學生憑借對科學插圖的視覺特征容易對文本和插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進行梳理,把知識整合并建構(gòu)到已有的圖式中去,在大腦中形成知識表征,并使知識體系的邏輯結(jié)構(gòu)更為清晰。因此,在教材內(nèi)容的呈現(xiàn)中,應依據(jù)學生的認識發(fā)展特征,恰當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的數(shù)量,以及文本和插圖的有機結(jié)合,將十分有助于學生對科學內(nèi)容的把握和內(nèi)化。

    三、對小學科學教材編寫和使用的啟示

    科學教材是對科學課程標準的細化,是對科學課程理念的具體呈現(xiàn)[9]。準確把握最新課程標準之理念,合理呈現(xiàn)科學教材內(nèi)容和靈活運用教材將有助于發(fā)揮科學教材應有的育人價值。小學科學學科地位卑微一直是眾多科學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痛”[10]。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推動了小學科學課程由過去的“副科”向“基礎性課程”的轉(zhuǎn)變,也為小學科學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1.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之理念,增強教材的實踐性和趣味性

    幾十年來,大陸小學科學教材編寫經(jīng)歷了從強調(diào)“基礎知識”傳授走向“素養(yǎng)”培養(yǎng)、從重視“結(jié)論敘述”走向“關注探究過程”、從“系統(tǒng)性”走向“綜合性”、以及可讀性不斷增強的轉(zhuǎn)變[11]??茖W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使心智直接與事實聯(lián)系,小學科學教育應側(cè)重于“基礎性”和“面向全體”的科學素養(yǎng)教育。小學科學教材的編寫,必須貫穿“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式學習、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之理念。當前,小學科學教材更應該強調(diào)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12]。實踐體驗可以使兒童掌握科學概念和科學規(guī)律,并形成一定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后繼的復雜科學知識學習提供充分的知識與技能、科學思維與情感儲備[13]。因此,我們在教材內(nèi)容的編選上,應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解決生活和社會中的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增強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另一方面,科學教材知識內(nèi)容編排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文本語言、科學插圖和記錄圖表的恰當匹配至關重要。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別致”和“形式”而忽視了學生心理認知的階段性和教材編排的科學性。教材內(nèi)容的文本各種形式要合理搭配,要充分體現(xiàn)科學內(nèi)容的探究性、整合性和邏輯性。譬如,在中低年級,教材呈現(xiàn)的科學插圖適當增加,輔助文本語言的表達。文本語言要在尊重科學事實的基礎上簡潔、明了、活潑、親切、可讀性強,又不失科學邏輯的“規(guī)范”和“嚴謹”;插圖要注重色彩亮度、尺寸大小、清晰度等。

    2.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科學教育不應該傳授給孩子支離破碎、脫離生活的抽象理論和事實,而是應當用恰當、生動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14]。小學科學課程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教師對教材的靈活運用。過去科學教師因缺少對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把科學教育往往局限于教材和知識的灌輸??茖W教師要在靈活把握教材知識內(nèi)容和學生身心特征的基礎上,要為科學課程的教學創(chuàng)設更為豐富的情景或場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到科學活動之中。科學教師更深層次地把握科學教材內(nèi)容知識結(jié)構(gòu),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滲透“素養(yǎng)”教育之理念,使學生在合作、討論、表達和互動中進行科學探究。另一方面,科學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通過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借助數(shù)字媒體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材與網(wǎng)絡媒體建立連接,將聲音、視頻等作為科學教材的有益補充,適當在一些主題單元開發(fā)學習包、工具箱等學習資源,構(gòu)建“立體教材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多感官學習通道,促使他們在更豐富的層面上進行有意義地學習。

    猜你喜歡
    教科課程標準科學
    南京國民政府教科圖書出版審查審定法律制度初探
    ——從行政法角度
    教育評論(2023年3期)2023-07-30 23:59:12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遼寧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嚴搖愷
    ——教科雙馨鑄豐碑
    立足《課程標準》優(yōu)化一輪復習
    穩(wěn)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學
    中日高校英語教科書から見る異文化理解
    科學拔牙
    俄羅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
    来安县| 大名县| 汽车| 林州市| 南漳县| 邢台县| 廉江市| 疏勒县| 加查县| 佳木斯市| 余江县| 昌黎县| 凌源市| 江津市| 吴堡县| 峨眉山市| 资阳市| 广元市| 昌宁县| 曲松县| 当阳市| 广德县| 高雄县| 那曲县| 辛集市| 桐梓县| 沈阳市| 鄂托克前旗| 黄陵县| 泸溪县| 威宁| 乌鲁木齐县| 鹰潭市| 都江堰市| 富宁县| 奇台县| 栾川县| 凯里市| 黄浦区| 花莲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