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佩文, 馬苗苗, 馮亞寧, 王若崢
(1新疆腫瘤防治研究所, 烏魯木齊 830011; 2新疆腫瘤學重點實驗室, 烏魯木齊 830011;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免疫與放療研究重點實驗室, 烏魯木齊 83001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放療二科,烏魯木齊 830001)
宮頸癌目前依然是新疆地區(qū)婦女面臨的重大疾患之一,HPV作為宮頸癌獨立誘發(fā)因素,在宮頸病變惡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作為一種外源性病毒抗原,可以誘導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腫瘤微環(huán)境中包含癌細胞、免疫細胞和多種細胞因子等成分,其中T細胞的數(shù)量和功能對宿主腫瘤細胞的清除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功能耗竭是造成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主要機制,抗腫瘤應答的強弱直接影響腫瘤患者的預后[1-3]。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 (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 CTLA-4)又稱CD152,屬于CD28免疫球蛋白亞家族,是一種主要由T細胞表達的抑制性受體,其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長臂33帶(2q33)上,其配體CD80和CD86通常存在于抗原遞呈細胞的表面,結合后分別產(chǎn)生共刺激或共同抑制反應[4-5]。研究表明,CTLA-4等免疫檢查點分子高表達是腫瘤T細胞功能性耗竭的重要標志[6-7],并與腫瘤患者臨床特征、療效和預后有關[8-9]。通過阻斷這些免疫檢查點的信號通路,能有效地恢復耗竭T細胞的功能[10-11]。
本研究納入HPV16型感染的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采用多色流式細胞技術檢測患者外周血和癌組織中T細胞上CTLA-4表達情況,對比分析宮頸癌患者外周血、癌組織中CD4+、CD8+T細胞上CTLA-4的表達差異,探討其表達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檢測宮頸癌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PBMCs中T細胞上CTLA-4等免疫檢查點分子的動態(tài)改化,為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放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7年2月-2018年8月,就診于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婦科放射治療病區(qū)的63例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為HPV16型感染,年齡39~80歲;患者中IIB期31例,占49.2%,IIIA~IIIB期32例(50.7%);低分化鱗癌20例(31.7%),中分化鱗癌37例(58.7%),乳頭狀鱗癌6例(9.5%)。收集行放射治療前、治療中和治療結束資料完整的患者22例,年齡范圍31~71歲;IIB期12例,III期10例;低分化鱗癌10例,中分化鱗癌12例。所有患者的治療均遵照衛(wèi)計委宮頸癌診療規(guī)范,NCCN指南(2018版),行放射治療的患者采用適形調(diào)強技術進行盆腔外照射,外照射劑量為45~50 Gy;腔內(nèi)放療采用Ir192后裝機,腔內(nèi)后裝治療A點劑量為6G y/周,A點總劑量為36~42 Gy,周圍器官的保護劑量不大于A點劑量的60%。放療中給予同步化療,4~6個周期的順鉑40 mg/m2靜脈滴注,或3~4個周期的紫杉醇135 mg/m2靜脈滴注。對于不能耐受或拒絕化療的患者,僅行局部放射治療。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液樣本留取和處理 采集患者EDTA抗凝外周血10ml,經(jīng)4℃,3 000 rpm離心10 min后分離獲得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中按1:1體積加入RPMI 1640培養(yǎng)基(Sigma公司)混勻,加入等體積淋巴細胞分離液(Sigma公司),密度梯度離心后獲得外周血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1.2.2 組織樣本留取和處理 取常規(guī)病理檢查之外剩余的活檢組織標本,大小約3 mm×3 mm×3 mm/塊,經(jīng)RPMI-1640培養(yǎng)基漂洗后剪碎轉移到中,按照組織分離試劑盒說明書加入所需的分解酶,將組織消化懸液混勻后置于組織分離器(美天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進行初步分解后,將C管置于旋轉器中進一步利用分解酶消化獲取單細胞。將分解消化后的組織懸液經(jīng)細胞篩過濾以獲取包含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的單細胞懸液。
1.2.3 流式細胞術檢測CTLA-4在CD4+T和CD8+T細胞上的表達 向分取的PBMCs和TILs中離心加入Live/dead染料,4℃避光染色20 min后,用FACS 清洗液洗滌兩次后,加入針對表面抗原的CD3(AF700, BD公司)、CD4(FITC, BioLegend公司)、CD8(APC-H7, BD公司)和CTLA-4(PE-Cy7, BioLegend公司)熒光標記抗體,再次避光染色后,用BD LSRFortessa流式細胞分析儀(BD公司)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包,圖表繪制采用GraphPad Prism 7.0進行;PBMCs和TILs中CD4+、CD8+T細胞上免疫檢查點分子CTLA-4的表達結果為非正態(tài)分布,以中位數(shù)(25%,75%)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BMCs和TILs中CD4+、CD8+T細胞上CTLA-4表達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CD8+T細胞CTLA-4的表達63例患者 PBMCs中CD4+ T細胞的CTLA-4表達量為4.59%,CD8+CTLA-4+T細胞的表達量為22.50(8.36,25.40)%; TILs中CD4+CTLA-4+T細胞的表達量為5.20(3.01,9.72)%,CD8+CTLA-4+T細胞的表達量為4.95(2.60,15.80)%。PBMCs和TILs中CD4+ T細胞上CTLA-4表達量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751,P=0.052);PBMCs中CD8+ T細胞上CTLA-4的表達量高于TIL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5.445,P<0.001)。見圖1。
2.2 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CD8+T細胞CTLA-4表達的相關性患者PBMCs和TILs中CD4+CTLA-4+T細胞的相關性分析方程Y=-0.103X+8.82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0.081,P=0.530);PBMCs和TILs中CD8+CTLA-4+T細胞的相關性分析方程Y=0.361X+17.2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r=0.184,P=0.149); CD4+CTLA-4+和CD8+CTLA-4+T細胞在PBMCs和TILs中表達無相關性。見圖2。
圖1 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T、CD8+T細胞CTLA-4的表達
圖2 中晚期宮頸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T、CD8+T細胞CTLA-4表達的相關性
2.3 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PBMCs和TILs中CD4+、CD8+T細胞CTLA-4的表達與臨床特征的對比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PBMCs中T細胞上CTLA-4的表達量在病理分級中比較,均發(fā)現(xiàn)在乳頭狀鱗癌中最高,其中CD4+T細胞的CTLA-4表達量中分化組為4.33(2.37,7.25)%、低分化組為4.97(1.48,8.78)%,乳頭狀組為17.55(8.29,31.9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7.741,P=0.021);CD8+CTLA-4+T細胞的表達量在病理分級中比較,中分化組21.80(11.69,26.75)%、低分化組22.20(7.21,29.33)%,乳頭狀分組43.25(31.30,49.38)%,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Z=7.741,P=0.021);CTLA-4的表達在其他臨床特征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颊逿ILs中CD4+CTLA-4+T和CD8+CTLA-4+T細胞表達量在各臨床特征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2。
2.4 宮頸鱗癌患者PBMCs中放射治療前、中、后CD4+、CD8+T細胞CTLA-4表達的對比22例行放射治療的患者PBMCs中CD4+CTLA-4+T細胞的表達量在治療前、中和結束時分別為為3.94(1.85,5.70)%、6.80(3.38,41.13)%和7.86(4.47,13.23)%;放療前與放療中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2.448,P=0.013);放療前與放療結束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653,P=0.008);患者PBMCs中CD4+CTLA-4+T細胞的表達量隨放療進程呈升高趨勢。CD8+ T細胞的CTLA-4表達量在放療前、中和結束時分別為23.40(11.78,3.98)%、27.90(21.95,57.20)%和37.10(18.80,51.73)%,三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圖3。
表1 宮頸鱗癌患者PBMCs中CD4+T、CD8+T細胞CTLA-4的表達與臨床特征的比較
表2 宮頸鱗癌患者TILs中CD4+T、CD8+T細胞CTLA-4的表達與臨床特征的比較
圖3 22例中晚期宮頸鱗癌患者放療前、中、后PBMCs中CD4+T、CD8+T細胞CTLA-4的表達
機體的免疫功能和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其中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對清除腫瘤細胞和防止腫瘤發(fā)生轉移起關鍵作用[12-13]。正常情況下,機體可以利用免疫系統(tǒng)清除體內(nèi)的HPV,然而隨著持續(xù)感染的發(fā)生,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對外源性抗原的識別和清除能力下降,使得受到HPV感染的細胞在宮頸局部組織中存活并大量繁殖,最終導致惡性腫瘤的生成[14-15]。作為影響T細胞功能的關鍵因素,CTLA-4和抗CTLA-4抗體通過介入免疫微環(huán)境,發(fā)揮高效功效并補充傳統(tǒng)藥物而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從而為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會。
已有研究報道,在卵巢癌微環(huán)境中,CTLA-4等共抑免疫檢查點分子參與可導致TILs失活,CTLA-4的阻斷有利于卵巢腫瘤碎片中CD8+ TILs的增殖,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靶向CTLA-4可豐富腫瘤反應性TILs,并可能提高基于TILs的過繼療法在卵巢癌中的臨床療效[16]。此外,有學者利用37例宮頸癌患者的癌以及陽性淋巴結組織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CTLA-4、PD-1、Tim-3等免疫檢查點分子在T細胞上均有表達,并且在CD4+T細胞上的表達量CTLA-4>PD-1>Tim-3; CD8+T細胞上的表達量PD-1>CTLA-4>Tim-3[17]。本研究通過對HPV16型感染的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外周血PBMC中CTLA-4的表達量在CD8+T細胞中22.50(8.36,25.40)%高于CD4+T細胞中4.59(2.06,7.78)%;而癌組織TILs中CD4+CTLA-4+T細胞的表達量5.20(3.01,9.72)%高于CD8+CTLA-4+T細胞的表達量為4.95(2.60,15.80)%,這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本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CD8+CTLA-4+T細胞的表達量在PBMCs中顯著高于TILs中(P<0.01),而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PBMCs與TILs中的表達不存在相關性。推測可能由于CTLA-4基因可編碼2種形式的蛋白:一種是膜性蛋白,另一種是可溶性的單體蛋白。研究發(fā)現(xiàn),CTLA-4表達于活化的CD4+、CD8+T細胞膜上,在靜息和幼稚T細胞中不表達,而是滯留在某些細胞器中,如高爾基體、內(nèi)質網(wǎng)、囊泡等;當T細胞活化后,這些滯留的CTLA-4蛋白能夠迅速轉移至細胞膜表面[18]。Adriana 等[19]測定了CTLA-4在不同宮頸癌細胞系細胞表面的表達,結果顯示其在細胞表面非常低或不表達,因此進一步評估了該蛋白的細胞內(nèi)形態(tài),發(fā)現(xiàn)所有宮頸癌細胞系都表達CTLA-4 (0.5~35%),也證明了該推測。另外本實驗采用流式細胞技術僅檢測到外周血中T細胞膜上CTLA-4表達,也可能是出現(xiàn)此結果的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驗證。
有研究者利用宮頸癌患者和健康女性的血漿,采用改良的ELISA方法檢測CTLA-4自身抗體,發(fā)現(xiàn)CTLA-4自身抗體在宮頸癌患者中的表達量高于健康女性對照者,在宮頸癌II期患者中高于I期患者[20]。本研究探討了外周血和癌組織中細胞上CTLA-4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結果顯示,PBMCs中CD4+和CD8+T細胞CTLA-4的表達量在病理分級上存在差異,在乳頭狀鱗癌組中表達量高于低分化組,中分化組表達量最低(P<0.05)。既往研究證實,在多種惡性腫瘤中CD4+或CD8+T細胞上CTLA-4的表達與臨床特征密切相關,如病理分級、臨床分期以及淋巴結轉移等,而免疫檢查點分子的過度表達對患者的預后也有影響[21]。
已有研究表明,電離輻射會直接造成DNA的損傷,并產(chǎn)生活性氧和自由基,導致DNA、蛋白質和脂質膜損傷,進而導致細胞畸形、凋亡、壞死甚至癌變[22]。本研究納入了22例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收集放放療前、中期及結束時3個階段的外周血,檢測CTLA-4在T細胞中的表達情況。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放療劑量的累積,患者CD4+T、CD8+T細胞中CTLA-4表達均有升高趨勢,隨著治療結束表達有下降趨勢,其中在CD4+T細胞中CTLA-4的表達量在放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放射治療可能對機體有免疫抑制的影響。Wilkins等[23]報道了抗CTLA-4抑制劑ipilimumab聯(lián)合姑息性放療在3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臨床結果和轉譯結果,研究發(fā)現(xiàn)有18%的患者存在放射學反應,并且有31%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這些臨床結果似乎優(yōu)于僅使用ipilimumab的歷史研究,并提示在一些患者中,輻射可能觸發(fā)了全身,即所謂的遠性免疫反應。表明通過優(yōu)化放射治療分割計劃和抗CTLA-4抑制聯(lián)合應用可以產(chǎn)生額外反應效應。
綜上所述,CTLA-4在宮頸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組織中均有表達,且隨著放射治療劑量的累加存在變化。隨著對T細胞耗竭機制的深入研究和對腫瘤治療方法的不斷探索,新的免疫檢查點分子靶標的發(fā)現(xiàn)日新月異,靶向藥物的推陳出新,相信未來免疫治療會給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