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王明洋,馬登磊,龔詩立,張麗,李雅莉,李林,胡朝英,張?zhí)m
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藥學部,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神經(jīng)變性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市神經(jīng)藥物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100053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復雜的腦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中國是腦卒中發(fā)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缺血性腦卒中涉及多個病理過程,如炎癥反應、細胞凋亡、興奮性毒性和氧化應激等。其中細胞凋亡導致神經(jīng)元數(shù)量減少,大腦功能受損[3?4];在腦組織恢復血流灌注時,也將產(chǎn)生過多的活性物質(zhì)和炎癥因子,引發(fā)炎癥反應,加劇梗死中心損傷,并導致腦缺血再灌注損傷[5?7]。通過抑制炎癥誘導的細胞凋亡,對該病治療有重要意義。
痘苗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analgecine,AGC)是從牛痘病毒致炎的日本大耳白兔皮膚提取的一種生物活性制劑,含有多種多肽、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質(zhì)[8],用于頸肩腕綜合征[9]、腰痛[10]、冷感、麻木等癥狀的緩解和癥狀性神經(jīng)痛[11],臨床應用已近70 年[12]。最近研究表明,AGC 有抗炎鎮(zhèn)痛[12]、神經(jīng)營養(yǎng)和保護作用[13?14]。本研究采用Sprague?Dawley 大鼠大腦中動脈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探索AGC的治療作用以及其可能的藥理機制。
SPF 級Sprague?Dawley大鼠61只,體質(zhì)量260~300 g,購自維通利華有限公司,飼養(yǎng)于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實驗動物室屏障樓,室溫20~24 ℃,濕度50%~70%,12 h光照,自由進食、進水。
所有操作符合保護動物福利倫理標準。
AGC:批號Y20180505,威世藥業(yè)(如皋)有限公司。MCAO 線栓:西濃公司。熱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和Bcl?2 一 抗:ABCAM 公司。Bax 一抗:CST 公司。辣根酶標記山羊抗兔IgG、辣根酶標記山羊抗小鼠IgG、膠質(zhì)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離子鈣結合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二步法檢測試劑盒、一抗山羊血清(貨號ZLI?9021)、DAB 顯色試劑盒: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乙二醇: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丙三醇:北京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
BH?2光學顯微鏡: 日本OLYMPUS公司。BS210S 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CM1950冰凍切片機:德國LECIA公司。
大鼠分為假手術組11 只,假手術給藥組11 只,模型組20只和模型給藥組19只。
模型組和模型給藥組稱重后,10%水合氯醛3.3~3.5 ml/kg 腹腔注射麻醉,仰臥位固定,備皮,頸部正中切口,分離右頸總動脈;于頸總動脈分叉處插入線拴至大腦前動脈近端,結扎大腦中動脈,并用黑色記號筆在線栓上標記;固定線栓和頸內(nèi)動脈,縫合切口。假手術組和假手術給藥組分離右頸總動脈后直接縫合切口。
大鼠術后置于放有棉花的鼠籠中保溫,1.5 h后拔出線栓,解開結扎手術線。大鼠清醒后出現(xiàn)左側肢體癱瘓,站立不穩(wěn),提尾時向一側轉圈,判定為造模成功。模型組和模型給藥組各有2 只造模不成功,予以剔除。
再灌注3 h 后,各給藥組尾靜脈注射AGC 20 U/kg,假手術組和模型組尾靜脈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以后每天1 次。再灌注48 h 后,每組4 只大鼠取材,其余繼續(xù)給藥至第7天。
給藥第7 天,在距離地面40 cm 左右放置直徑1 mm、長60 cm的鋼絲繩,鋼絲繩下放置泡沫墊避免跌傷。將大鼠前爪置于鋼絲繩上,記錄松手后至大鼠跌落的時間。評分標準:0 分,無法抓握;1 分,抓握≤10 s;2 分,10 <~20 s;3 分,20 <~30 s;4 分:30 <~60 s;5分,60 <~90 s;6分,90 <~120 s。
再灌注48 h,每組取4只,同法麻醉,斷頭取腦。冰上分離左右皮質(zhì),凍存管中液氮凍存,儲存于-80 ℃冰箱。提取各組皮質(zhì)缺血半暗帶區(qū)組織蛋白,BCA 定量,等體積加入5×蛋白上樣緩沖液,95 ℃5 min 備用或-20 ℃儲存。蛋白樣本電泳、電轉,5%脫脂奶粉搖床室溫封閉1 h,加入HSP70 (1∶1000)、Bcl?2(1∶1000)、Bax(1∶1000)和β?actin(1∶2000)一抗,4 ℃過夜。TBST洗3次,加入辣根酶標記山羊抗兔IgG (1∶2000)、辣根酶標記山羊抗小鼠IgG (1∶2000)二抗,室溫孵育1 h,TBST 洗3 次。暗室內(nèi)滴加發(fā)光液,化學發(fā)光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并分析目標條帶凈光密度值,用AlphaView SA 軟件計算目的蛋白條帶灰度值,并計算與β?actin的比值。
完成抓握牽引實驗后,每組取4 只大鼠,同法麻醉,開胸,完全暴露心臟,注射器針頭插入左心室心尖,在心臟右心耳處剪一小口;緩慢推動注射器注入蒸餾水,待右心耳流出的液體不再有血液時,換4%多聚甲醛(pH=7.4)繼續(xù)灌注至大鼠四肢僵直。開顱取腦,4%多聚甲醛固定,4 ℃暫存;固定24 h后,冰凍切片,厚30 μm,凍存液(0.01 mol/L 磷酸鹽緩沖液∶乙二醇∶丙三醇=2∶1∶1)中-20 ℃儲存。
取出腦片,置PBS 中平衡30 min,自然冷卻至室溫,PBS 洗3 遍;3%H2O2室溫避光孵育10 min;PBS洗3 遍;滴加10%山羊血清封閉液37 ℃孵育1 h。加GFAP(1∶500)和Iba1 (1∶200)一抗,4 ℃過夜。PBS洗3 遍,滴加試劑2,37 ℃孵育20 min;PBS 洗3 遍,滴加試劑3,37 ℃孵育20 min;PBS 洗3 遍。DAB 顯色1 min,自來水終止;裱片,晾干,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Image?J 軟件計算Iba1和GFAP陽性面積。
采用GraphPad Prism 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多組間樣本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α=0.05。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抓握牽引時間顯著降低(P<0.001);與模型組相比,模型給藥組抓握牽引時間明顯升高(P<0.01)。見表1。
表1 各組抓握牽引實驗評分
模型組HSP70、Bcl?2 和Bcl?2/Bax 較假手術組降低(P<0.05),模型給藥組較模型組明顯升高(P<0.01)。見圖1、表2。
圖1 各組皮質(zhì)Western blotting結果
假手術組和假手術給藥組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形態(tài)正常且分布均勻;模型組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明顯,且呈團塊狀分布,Iba1 和GFAP陽性面積顯著增加(P<0.001);與模型組相比,模型給藥組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程度明顯降低,GFAP 和Iba1 陽性面積均有所減少(P<0.05)。見圖2、圖3、表3。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細胞凋亡、炎癥反應和神經(jīng)元變性,導致神經(jīng)功能損傷[16?17]。凋亡是神經(jīng)元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在腦缺血缺氧等刺激后被激活。我們前期研究顯示[18],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第7 天,星形膠質(zhì)細胞仍處于激活狀態(tài),引發(fā)神經(jīng)炎癥?;罨哪z質(zhì)細胞釋放大量促炎癥因子,進一步激活下游炎癥信號通路,導致炎癥發(fā)生,最終導致腦損傷[19?21]。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出現(xiàn)細胞凋亡,大量神經(jīng)元損傷[22]。Bcl?2 蛋白家族包括Bax 等促凋亡蛋白和Bcl?2 等抗凋亡蛋白,二者比例決定細胞在受到凋亡信號刺激后是否發(fā)生凋亡[23]。Bcl?2 通過穩(wěn)定線粒體膜電位、抑制氧自由基產(chǎn)生、抑制Ca2+內(nèi)流、阻止p53 基因表達產(chǎn)物進入胞核等多種途徑,抑制細胞凋亡發(fā)生[24?26]。再灌注24~48 h時凋亡最嚴重,是研究抗凋亡藥物的理想時段[18]。本研究顯示,缺血再灌注損傷后48 h,AGC 能顯著增加MCAO 大鼠腦內(nèi)Bcl?2 蛋白表達,使Bcl?2/Bax 比例增高,從而抑制細胞凋亡,減少損傷,維持神經(jīng)元正常功能。
表2 各組HSP70、Bcl-2和Bax表達
圖2 各組皮質(zhì)GFAP表達(免疫組化染色,×200)
圖3 各組皮質(zhì)Iba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200)
表3 各組GFAP和Iba1陽性面積(%)
HSP70 是一種細胞保護蛋白。細胞受到外源性刺激時,可通過分泌HSP70,提高細胞抵抗力[27]。HSP70 還可增加Bcl?2 的表達,對缺血性腦損傷起保護作用[28?29]。本研究顯示,AGC 能促進MCAO 大鼠HSP70 分泌,抵抗腦損傷;還可通過調(diào)控Bcl?2 蛋白的表達,間接抑制細胞凋亡。
Iba1 是小膠質(zhì)細胞標記物。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釋放許多細胞因子、補體和炎性介質(zhì)[30]。GFAP 在星形膠質(zhì)細胞特異性表達[31]。在腦缺血后,活化的小膠質(zhì)細胞誘導神經(jīng)毒性反應性星形膠質(zhì)細胞活化,引發(fā)神經(jīng)炎癥,導致神經(jīng)損傷,引起神經(jīng)元死亡[19,32]。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后,釋放細胞因子,活化單核巨噬細胞,對神經(jīng)元有較強的細胞毒性,使神經(jīng)元細胞凋亡機制不可逆啟動,從而加重腦缺血區(qū)損傷[33?34]。本研究顯示,AGC 可通過抑制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后炎癥反應,進一步減少腦損傷。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AGC可促進腦缺血再灌注大鼠運動功能恢復,對缺血再灌注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可能涉及抑制細胞凋亡和神經(jīng)炎癥。AGC對星形膠質(zhì)細胞和小膠質(zhì)細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為進一步研究AGC抗炎作用機制提供基礎。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