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濃柏 曾利利 王美苑
【摘要】目的 探討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與西藥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20年4月帶狀皰疹患者6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予口服阿昔洛韋片和甲鈷胺片,外涂阿昔洛韋乳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治療。治療10天后,觀察兩組患者VAS評分及臨床總有效率。結果 對比兩組VAS評分,觀察組的VA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的臨床效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80.0%),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與西藥的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治療帶狀皰疹效果顯著,對臨床治療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中西醫(yī)結合;帶狀皰疹
【中圖分類號】R75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2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現(xiàn)為皮膚皰疹及神經痛等癥狀。未接種水痘疫苗的兒童被感染后得水痘病,病毒沒被徹底清除,在脊髓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潛伏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當?shù)挚沽ο陆禃r,病毒再次爆發(fā)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經和皮膚產生強烈的炎癥[1]。在急性期予常規(guī)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后,仍有部分帶狀皰疹患者會留下后遺神經痛,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嚴重影響其工作與生活。為減輕急性期癥狀及降低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本團隊采用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與西藥治療帶狀皰疹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本次觀察的60例帶狀皰疹患者均為2018年2月~2020年4月接診。將入選的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為(61.8±5.4)歲,病程1~8天,平均病程(3.3±1.5)天;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為45~75歲,平均年齡為(62.2±5.3)歲,病程1~7天,平均病程(3.2±1.4)天。經過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
(1)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帶狀皰疹診斷標準[2];(2)沒有合并其他嚴重疾病;(3)依從性良好。
1.3 治療方法
(1)對照組予阿昔洛韋片(每次0.8克,每天三次),甲鈷胺片(每次0.5毫克,每天三次),皮膚無潰瘍用阿昔洛韋乳膏外涂,局部皮膚潰爛感染的涂百多邦。
(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上中藥方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治療,組方如下:瓜蔞50克,紅花5克,甘草10克,赤芍15,柴胡10克,三七5克,元胡10克,玄參10。每天一劑,返渣,每天服2次。10天為一個療程。若10天內癥狀完全消失,結痂脫落,無后遺神經痛,提前結束治療。
1.4 評價指標
連續(xù)治療10天后,對兩組療效進行評定。
1.4.1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采用VAS評分法治療前、后評定疼痛程度,優(yōu):0~2分,良:3~5分,可:6~8分,差:>8分。
1.4.2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治療后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2)好轉:疼痛減輕,皮疹大部分消退并且無新皰出現(xiàn);(3)無效:疼痛未減輕或皮損僅小部分消退或完全未消退或仍有新皰出現(xiàn)[3]。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描述,采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VAS評分結果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上述兩種治療方法對帶狀皰疹的患者均有較好效果;治療后,進行兩組之間的對比,觀察組VAS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組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腹瀉和惡心癥狀,可自行緩解。
3 討 論
帶狀皰疹,中醫(yī)稱為蛇串瘡,多因肝郁化火、濕熱阻絡等引起。瓜蔞紅花甘草湯源于明代孫一奎《醫(yī)旨緒余》,對帶狀皰疹有獨特的療效[4]。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是在瓜蔞紅花甘草湯基礎上增加赤芍、柴胡、三七、元胡及玄參而成,對帶狀皰疹患者療效顯著。本方中作為主藥的瓜蔞用量不宜低于30克,個別專家用量高達每劑150克。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顯著。綜上所述,帶狀皰疹的患者采用瓜蔞紅花甘草湯加味與西藥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5],能夠迅速減輕患者的病痛,臨床效果顯著,并且沒有使用貴重藥物,費用相對較低,尤其適合在基層社區(qū)推廣。
參考文獻
[1] 蔚志仁,谷永革,郭 鑫,等.瓜蔞紅花甘草湯對肝經郁熱型帶狀皰疹患者炎癥因子和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8,24(22):159-163.
[2] 周冬梅,陳維文.蛇串瘡中醫(yī)診療指南(2014年修訂版)[J].中醫(yī)雜志,2015,56(13):1163-1168.
[3] 付 霞.雙黃連粉針治療帶狀皰疹合并老年糖尿病22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9):22-23.
[4] 尹顯豐,宗文福.瓜蔞紅花湯治療帶狀皰疹[J].吉林中醫(yī)藥,1999(2):44.
[5] 徐 聰,趙 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臨床效果評價[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1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