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莎莎
【摘要】目的 對心衰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2月之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心衰患者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患者數(shù)量為120例,根據(jù)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60例患者,對照組中60例患者。兩組患者所應用的治療方法相同,且護理方法不同,對比內(nèi)容為患者的護理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56(93.33%)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47(78.33%)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 在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強化對心理護理的應用,有利于促使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得到提升。
【關(guān)鍵詞】心衰;心理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3..01
心力衰竭屬于心內(nèi)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并導致患者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從而進一步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產(chǎn)生嚴重的不利影響,所以對心衰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十分必要。本次研究中以120例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個組別,針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和分別護理,并對組間護理效果展開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20年2月之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心衰患者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患者數(shù)量為120例,根據(jù)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60例患者,對照組中60例患者;實驗組男女患者數(shù)量為35:25,對照組男女患者數(shù)量為34:26;實驗組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73歲和62歲,對照組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72歲和63歲;實驗組平均年齡為(53.8±4.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54.5±5.1)歲。在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中,對比P均>0.05,可以對比。
1.2 護理方法
1.2.1 構(gòu)建和諧護患關(guān)系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掌握,同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和依賴感,強化患者的求生意識,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依從性。對于患者以及家屬的提問,護理人員應該耐心傾聽并細致作答,以構(gòu)建和諧的護患關(guān)系,在保障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盡可能的避免發(fā)生護患糾紛。
1.2.2 開展健康教育
心衰患者普遍年齡相對較大,所以身體素質(zhì)相對較差,同時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導致患者的心理負擔不斷增加,進而強化了患者緊張、焦慮等多種負性情緒,對于患者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阻礙?;诖耍o理人員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文化水平等,使用患者能夠輕易理解的語言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患者對自身情況進行更加深入的認知,以提升患者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程度,同時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2.3 完善家庭和社會支持
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的家屬以及朋友進行溝通,強化患者家屬以及朋友對患者的關(guān)懷,使患者能夠感受到溫暖,從而提升患者回歸社會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減少患者的孤寂感,起到幫助患者提升治療信心的作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2 結(jié) 果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56(93.33%)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47(78.33%)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心衰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現(xiàn)急性的心臟病變,并導致其自身出現(xiàn)心排血量急驟降低,導致組織灌注不足以及急性淤血綜合征,能夠引起患者的缺氧以及高度呼吸困難,所以必須及時予以患者緩解措施。在給予患者進行臨床對癥治療過程中,受到患者心理壓力過大的影響,存在治療過程不順利的情況,所以良好的心理護理已經(jīng)成為心衰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
在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工作所能夠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護理人員在于患者進行交流時,親切的態(tài)度、關(guān)心的語言等,均能夠?qū)颊叩那榫w產(chǎn)生影響,也就能夠起到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解決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從而進一步減輕患者的不良心理,并逐漸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2]。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56(93.33%)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人數(shù)為47(78.33%)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在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強化對心理護理的應用,有利于促使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宏利.個體化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共同用于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J].健康必讀,2019,13(22):242.
[2] 張 麗,韓 芳,李 強,等.探討心臟康復護理對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20,01(1):204-205.
[3] 李巖梅.分析心理護理在慢性心衰病人治療中的作用價值.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54.
[4] 周 光.心理護理對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5.
[5] 王南麗.張雅瓊.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4.
[6] 付 宇.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