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平
“讓學”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意識和理念,教師在指導閱讀教學時引入讓學機制,能夠?qū)W生順利帶入閱讀情境中。平衡意象、啟動思維、演繹文本,這是“讓學”教學的重要法則。教師在具體操作時,需要梳理影響閱讀教學的因素,找到“讓學”教學切入點,對學生定向指導,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培養(yǎng)核心能力。
一、平衡意象,激活內(nèi)在張力
所謂平衡意象,是針對學生的“閱讀記憶”和“直感呈現(xiàn)”而言的,閱讀學習離不開記憶,文本的豐富信息需要記憶,語文知識需要記憶,語用、修辭方法也需要記憶。還要讓學生走出閱讀的思維定勢,重新認識和發(fā)掘文本意象,激活內(nèi)在張力,促使學生在多重閱讀體驗中形成有形認知。小學生“直感思維”比較敏銳,教師要有科學的整合意識,利用學生的閱讀訴求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了解閱讀。
閱讀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鉆研教學方法,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如教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走月亮》時,教師先給學生示范誦讀,特別配設了背景音樂,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進行仿讀時,教師在誦讀技巧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出語氣、節(jié)奏、停頓等方面的技巧。隨著課堂閱讀學習氣氛漸濃,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在文本意象探索中尋找平衡點,幫助學生自然建立閱讀認知基礎。教師從誦讀角度展開教學,給學生營造適宜閱讀的氛圍,從文本意象感知中尋找閱讀教學切入點,成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啟動思維,提升感悟品質(zhì)
小學生“直觀思維”比較敏捷,教師在教學指導時,需要切準學生思維的“起點”,傳授給學生更多技法,幫助學生矯正思維方向,進入閱讀感知體驗環(huán)節(jié)?!白寣W”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進行閱讀設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指導,讓閱讀成為一種自覺行為,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閱讀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具體指導前,需要做好篩選、分析工作,從“讓學”角度進行對比、驗證,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在閱讀指導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信息,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圖片,閱讀文本并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人們從動物身上獲得啟發(fā),有了一些發(fā)明,這說明什么問題?閱讀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認識?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展開深入學習和探究,自然進入到深度閱讀環(huán)節(jié),并在閱讀、鑒賞、分析、對比、歸結(jié)等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形成閱讀認知。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主動表達觀點,教師不是評價答案是否準確,而是對閱讀的切入點、解讀方法、思維意識等方面做出指導性點評,讓學生在閱讀回顧反思中形成嶄新的閱讀認知。教師設置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找到進入閱讀核心的途徑。學生閱讀存在“表面化”現(xiàn)象,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指導,從閱讀角度進行啟迪,促使學生建立個性閱讀認知途徑。
三、演繹文本,培養(yǎng)核心能力
演繹文本包括多種呈現(xiàn)形式,角色誦讀、課本劇演繹、變換人稱講述等,教師在演繹任務設計時,不妨給學生提供更多選擇,讓學生自覺進入演繹環(huán)節(jié),并在體驗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感知和見解,還要給學生更多閱讀主動權(quán),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是高效的、有價值的。
創(chuàng)編演繹課本劇是閱讀學習的直觀呈現(xiàn)方式,學生對課堂演繹活動有更高認同感,教師適時布置演繹任務,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西門豹治鄴》講的是一個破除迷信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非常適合進行課堂演繹活動。教師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梳理情節(jié),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創(chuàng)編和演繹這個故事。演繹性閱讀任務下發(fā)后,學生積極準備,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配角色、創(chuàng)編臺詞、研讀人物、精心彩排,當課堂演繹順利啟動后,學生閱讀思維進入高度緊張狀態(tài)。教師設計了課堂演繹學習任務,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繹,調(diào)動了集體力量,要求學生有合作意識,并在集體行動中自然形成閱讀思維。一個簡單的課堂演繹任務,鮮明地體現(xiàn)了“讓學”意識,讓學生真正進入閱讀感知環(huán)節(jié),閱讀效果非常理想。
小學生主動閱讀意識還需要強化和培養(yǎng),教師要統(tǒng)籌把握具體教情和學情,將“讓學”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起點和宗旨,在平衡意象、啟動思維、演繹文本等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促使學生自然進入閱讀文本,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意識,提高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