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心月
采用差異化和標準化教學策略,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取得進步。本文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差異性和作文教學遵循的通用準則出發(fā),探討小學作文講評的差異化和標準化原則。
為了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講評時應采用差異化和標準化的教學策略。差異化與標準化教學并駕齊驅(qū),方能讓學生超越原有認知水平,寫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作文講評重點要不同,爭取“逐個擊破”
作文講評應該關注作文的訓練重點,可以相對忽略其他方面的要求。因為如果講評指出的問題太多,學生便會印象不深,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下次寫作時還會犯類似錯誤。作文講評的差異化其實就是每次講評要有不同的重點,“逐個擊破”。
二、作文評價標準要靈活,做到“因材施教”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文評價要有不同的標準,要更加靈活。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和感興趣的點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教師應該靈活制定作文評價標準,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因材施教。
在具體的講評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多給予肯定,長期下來,他們的寫作能力便會有所提高。也許這些學生的整篇作文不算出彩,但是總會有值得肯定之處,教師可提取出來,在班內(nèi)公開朗讀并表揚。
三、作文表達風格要包容,爭取“順勢而為”
不同的語言風格,質(zhì)樸、華美、嚴謹、幽默……各有優(yōu)勢。教師在講評時,不應該偏愛或者過于強調(diào)某一種風格。學生的性格、氣質(zhì)有差異,筆下的文章也各有特點。講評時,教師應該持包容的審美觀,學會“順勢而為”,適當放棄一些剛性評價標準,遵循差異化原則,如此,會收獲許多出人意料的驚喜。
四、關注作文訓練任務,謳歌“真善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小學階段的教學仍以記敘文為主,記敘文的寫作需要學生親近自然、關注社會生活,這一點反映到學生的作文中,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
但是,這一評價標準稍有不慎也會走入偏激的誤區(qū)。寫作除了有表達自我的真我需要,還有表達生活的本真需要。這就需要教師關注學生作文中的“善”與“美”,通俗地說,就是學生作文中流露的情感應該是健康、積極向上的。
孫紹振教授指出:“作文要寫得好,寫得有靈氣……至少要經(jīng)歷以下五個層次的跨越:第一,生活要和心靈猝然遇合;第二,二者要通過想象才能構成意象;第三,生活在想象中要重新破譯;第四,靈魂(自我)在想象中也要升華;第五,這兩種升華要達到水乳交融的統(tǒng)一,才能走向?qū)徝赖牡钐?,構成文章?!?/p>
在具體作文講評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很容易對“表達真情實感”產(chǎn)生誤解。在他們看來,表達真情實感就是寫生活實際存在的真人真事。其實,文學作品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對真實生活進行藝術化的提煉、加工和創(chuàng)造,也許會使作文表達更加接近生活的本真。并且,經(jīng)過加工、創(chuàng)造之后,文章往往有著更加深刻的意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的作文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見,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任務中就包含了培養(yǎng)學生藝術虛構能力的要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應與真情實感的表達并行。
五、作文評價要秉持鼓勵原則,激勵其發(fā)展
其實,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積累素材、構思、行文和修改等能力。同時,為了使全體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作文講評應該指出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所在,予以鼓勵,并指出存在的問題,激勵學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