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喜弟
【摘要】魏書生講過:“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區(qū)別在于有目的地培養(yǎng)的效率要強一些,而自發(fā)產(chǎn)生、自然成長的要差一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使有準備好的學生在課堂大展所長,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有預習的情況下,學生把簡單的先學習,有時間思考自己不懂的問題,等到課堂上經(jīng)過老師點撥后,就能理解難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課堂里,無限的延長課內(nèi)外的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學生預習;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jīng)明確表明預習是個必要性的步驟,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從而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大展所長,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就很有必要。向40分鐘課堂要質(zhì)量,筆者覺得40分鐘來講授中華文明中博學精深的課文是一種高難度的挑戰(zhàn)。語言本身就是口語傳遞的基本,也是根本。用文字來換一種表達,實際上很難傳神和領(lǐng)會。在小學語文中,如何跟學生講述這么深奧的問題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是失敗的教學方式。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是當今課改中的重點卜{論問題。
李吉林說:“有了預習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大膽提出問題,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預習課文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自己才有的放矢。如果學生沒有進行預習,教師驀然上課,讓學生對這篇課文太陌生,從而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夠,與老師講課內(nèi)容之間脫節(jié),聯(lián)系不上。教師就算在課堂上情感大發(fā)也沒能感動學生,因為學生不明白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一文,學生劉于較長文章就有怕的心理,如果讓學生在課堂閱讀,然后教師再講課文,那么,課堂上半的時間是在閱讀,等老師再投人講課,時間差不多就日果了。所以,有必要進行預習,將學生閱讀時間放在預習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當然,預習需要有目標,要讓學生帶著預習目的去,在預習中體會到什么,爪毖學生盡情抒發(fā),課堂有的放矢,這徉的課堂才能讓學生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教者教趣、師生融合,才是高效課堂的方向。
一、落實預習
因為學生畢竟是孩子,孩子很難自覺做好預習。指導學生自覺預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讓學生在家中自覺地預習,必須有家長督促后,還要求家長簽名作實。同時,老師每次必須檢查預習情況,即使是抽樣檢查也好,仍然有這個必要。
二、指導預習
通過字典解決最基本的生字詞的問題,還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能解決課后思考題。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預習后學生能基本解決課文中,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幻想什么?為什么有這種幻想?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無需在浪費課堂讓學生進行閱讀,而且學生因為心中有課文印象,對教師講解更加深刻。師生之間融洽進行交流,讓課堂活躍,有更多時間進行重點、難點的語句探討。
三、預習中指導閱讀延伸
全民閱讀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尤其是對學生而言,大量的書籍存在品質(zhì)參差不齊,因此,讓學生閱讀需要教師及家長指導閱讀,讓他們讀好書,好讀書,更好地領(lǐng)悟閱讀真諦。正如管建剛說:“很多人都愛上金庸的小說,有人徹夜不眠閱讀,但有幾個成為小說家?”閱讀不但為閱讀而閱讀,而是要領(lǐng)會書中精華,接收不同的知識,學會明理處事,升華心靈。指導閱讀,才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延伸出去,有了課內(nèi)與課外閱讀,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感受時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維是發(fā)散的。如,六年級第四單元中外國文學作品中教導學二生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后,筆者讓學生預習并自學《魯濱遜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并讓學生在一個星期內(nèi)看選擇其中一本書來進行閱讀,然后四人小組談談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受,再對其中一本書寫寫讀后感,六年級的學生有能力獨立完成這項作業(yè)。
四、預習中遇到問題
預習中也存在問題,就是做到全班落實預習是有一定難度的,主要在于學生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對于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而言并非難事,但對于一些后進生來說絕非容易事。就算學生回家去做預習,也只是馬虎應付了事,有的讀了一遍后,就寫一通。有的索性抄起參考書,一字不落抄。因此,在預習在如何落實有效預習?家長監(jiān)督也是一件難事。更多的家長是沒空監(jiān)督,不少的家長是只會問一句“讀了沒有?預習沒有?”學生說一句 “讀了、預習了”就算完成了,家長只是簽名,也無法檢查落實預習質(zhì)量。所以,教師還得跟家長溝通,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重視學生預習。另外,在課堂中如何體現(xiàn)預習對課堂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向?qū)W生傳達“預習很重要”這個信息,通過一上課讓學生交流預習后的感想,學生相互檢查有沒有完成的情況……來達到重視預習。除此外,預習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過多批評學生是不利于學生的自學,相反,如果給予更多鼓勵和贊許,將會使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從而主動地去預習。
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預習后,教師在課堂講課就能如魚得水,師生互動性將更高,學習的內(nèi)容也將有所延伸,是高效的教學。因為學生對課文有了課前熟悉,所以在課堂提問題是會比沒有預習更容易提出,甚至是超出教學要求的問題,這就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如,《凡卡》中,學生會問到:“九歲的凡片為何到異鄉(xiāng)扣工?為什么不去上學?”因此,預習好的學生對于老師來說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長此以往,學生漸漸有了信心和興趣,喜歡預習,熟悉課文,跟上教師的思路,課堂教學質(zhì)量就提上一個層次了。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領(lǐng)學生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發(fā)揮教與學的能力,師生關(guān)系融洽,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管建剛.比“多寫”更重要的[J].小學語文教師,2011.
[2]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