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劉 軍 20世紀70年代生,筆名楚些。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散文批評家,現(xiàn)居開封。曾策劃全國農民散文專輯、河南青年散文專輯、女性散文專輯、小眾公號河南散文專輯等,曾任孫犁散文獎雙年獎、何景明文學獎評委。
如果把大自然比作一座宮殿,那么從宏觀層面來看,它擁有一種至上的、難以辨明的秩序感,它的威嚴、慈悲、嚴酷、溫和不過是這種秩序感下的不同面孔而已。人類雖非盲人,但某種意義上與摸象者相似。比如在氣候學家的研讀里,氣候成了影響人類生活和歷史面貌的決定性因素;而在地理學者賈雷德·戴蒙德看來,地理環(huán)境及地理區(qū)隔從根本上決定了不同文明的走向;生態(tài)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利奧波德則提出了“土地倫理”這一新的人類生存準則。諸如此類,皆表明了人類對大自然秩序不同分支的認識,他們使用嚴謹?shù)氖妨虾蛿?shù)理邏輯運算的結果,當然有其合理性,但都不代表最后的正確。通過電影《后天》《2012》等災難片的影像沖擊,這個星球的整體秩序感以前所未有的覆蓋度在人類的觀念系統(tǒng)中建構起來。從微觀層面來看,大自然的運行又依靠眾多紛繁復雜的細節(jié),它們組合成力量,推動著地質、氣候、水文、動植物的演變,如同一架精密的儀器,所有的零部件都處于運轉過程之中。當然,這些零部件也有被損壞被損毀的情況,尤其是工業(yè)文明之后人類的各種活動,加速了損壞與損毀的程度。
人類的意志和能力雖然強悍無比,但受制于地形、水文、氣候條件,這個星球上依然存在諸多人跡罕至之處,格陵蘭島的內陸、南極洲、加泰羅尼亞島、撒哈拉沙漠等地方,皆是典型的無人區(qū)。而稍次于無人區(qū)程度的地理區(qū)間則往往是地勢險峻或降水稀少之處。峽谷恰恰就是人類活動較少影響到的地方之一,在這里,諸多事物皆保持著自然的原貌,大自然的力量會通過崖壁、被水切割的石頭、樹木、水流體現(xiàn)出來。峽谷的野性和自足狀態(tài),往往會成為探險者、遠足者的至愛。就國內而言,怒江大峽谷和川西大峽谷皆位于斷裂帶之上,它們是第一級臺階和第二級臺階的交會之處,獨立的小氣候區(qū)和特殊的地形條件,進而為個別動植物種群提供了最后的棲息地。因此,峽谷之于人們而言,其科研意義不獨為地質學所鐘情,也是動植物學者的情系所在。
除了探險者和遠足者,對峽谷表現(xiàn)出勘探興趣的還有作家,準確而言,是具備生態(tài)意識的作家。他們體驗式的勘探之外,還會有發(fā)現(xiàn)的目光及無限敬畏的情感附著其上。本期散文新觀察就迎來了來自四川平武的阿貝爾的散文《歷史延伸的峽谷》,此作品實際上是其系列峽谷印記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篇散文以客觀的筆觸描寫了丹云峽和虎牙大峽谷的凡此種種,呈現(xiàn)了自然力量在塑造地形地貌上所起到的絕對主導的作用。這種超凡的自然力量在前現(xiàn)代被命名為造物主,它并非是一種實體存在,或者是超驗的人格神,它表征著一種神秘的力量,由此與人間形成敬畏關系。在今天,源于險峻的地理因素,如川西峽谷這般的神秘地帶,仍然未被人間生活侵蝕,它們的存在,作為獨立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世界并行。阿貝爾以深透的筆力,冷靜地刻畫出獨特地理環(huán)境的內容,以呈現(xiàn)一段比之人類更加古老的歷史。
責任編輯 韋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