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波
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拿回家一張“三好學生”獎狀。他把獎狀往桌上一撂,就到自己房間,“砰”地關(guān)上了門。
以往兒子得了獎狀都很高興,這次怎么了?吃晚飯時,我故意提起兒子得獎一事。誰知,兒子嘟著嘴說:“有什么可說的!也不是憑我自己的努力得來的?!蔽液拖壬加X得蹊蹺。兒子說:“爸爸給我們學校拍電視了,學校為感謝爸爸才給我的‘三好學生,有什么稀罕的!”聽了這話,先生急忙解釋:“兒子,你不經(jīng)調(diào)查就亂說,可不對啊!你得‘三好學生與我給你們學校拍電視沒半點關(guān)系。我去你們學校拍片是臺里安排的,我不但拍了你們學校,還拍了其他學校呢?!眱鹤右宦?,趕緊問:“真的嗎?我以為我的‘三好學生是爸爸搞了特權(quán)呢。我們班的李晨他爸幫我們學校辦了點事,就順便給兒子撈了一個‘三好學生,多沒意思!”
我和先生贊賞兒子這種凡事靠自己的精神,并當即表示,絕不徇私舞弊,堅決支持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摘取勝利果實。
記得去年夏天,兒子參加市電視臺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賽前,我對先生說,你在電視臺工作,近水樓臺先得月,幫孩子找個主持人輔導一下吧。于是,先生聯(lián)系了一個不錯的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不料,兒子堅決不同意:“爸爸在電視臺工作,本來就容易被人懷疑我沾了爸爸的光。如果再搞特殊,讓主持人輔導我,就算我憑實力拿了獎,人家也不信。我不去!”
就這樣,兒子拒絕輔導,自己跟著錄像帶一遍遍地練,最后只得了個優(yōu)秀獎。不過,他很高興:“雖然無緣前三名,但這是我自己通過努力摘下的果實,不太紅不太大但甜著呢?!?/p>
孩子的話讓我們都沉默了。良久,先生說,孩子做得對,有人拿個紅蘋果給你,和你自己給蘋果樹澆水施肥然后親手把蘋果摘下來,吃起來味道絕對不一樣。而且,孩子自己動手嘗試,更能堅定他的信心,給予他更大的勇氣。
誰說不是呢?仔細想想,我們身邊有太多的父母,錯誤地以為利用職務(wù)便利或者其他優(yōu)勢搞點特權(quán),給孩子提供別人得不到的幫助,是對孩子最好的關(guān)愛。
我表姐就是這樣。她嫁了一個官宦子弟。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被各方資源照顧,小紅花得得最多,獎狀拿到手軟,日子過得風調(diào)雨順,家長也喜滋滋的。
孩子上小學三年級時,換了一個新班主任。這個老師一來,就把原來的班干部統(tǒng)統(tǒng)免掉,然后讓同學們公開競聘;上課提問也不看學生背景;對班級事務(wù),一是一二是二,獎罰分明。這樣一來,表姐的孩子原有的優(yōu)越感統(tǒng)統(tǒng)沒了:班長當不成了,不再被老師捧在手心,犯錯后和其他同學一樣被批評……孩子一下子蒙了,心理無法承受,堅決不上學了。全家人慌了手腳,多次跟老師溝通。
結(jié)果,老師一針見血地說:“其實,孩子沒什么大問題,有大問題的是你們家長。你們讓孩子享受特殊照顧,讓孩子誤以為她根本無須做出任何努力,就能獲得想要的一切。她要爬山,你們在后面推;她要游泳,你們給她套上游泳圈,她不費力氣就比別人爬得快,游得遠,可這些助力一旦失去,她連個普通人都比不過。”
老師的話直戳表姐的心窩。她懊悔地說:“我本想幫孩子,不承想?yún)s害了孩子。”
家長出于愛,總想讓孩子走捷徑,可生活哪有什么捷徑可走?所以,不如放手讓孩子經(jīng)歷他該經(jīng)歷的,品嘗他該品嘗的,通過努力摘下完全屬于他自己的果實。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