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梅 楊國鴻
摘要: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子女素質之高低,品行之優(yōu)劣,事業(yè)之成敗。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健康成長、習慣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形成等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關鍵詞:母親;家庭教育;作用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边@說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母親不僅是新時代家庭中的核心成員之一,而且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決定著民族的未來、社會發(fā)展、國家的希望。從十月懷胎到嬰兒呱呱墜地,從嬰兒哺乳到幼兒牙牙學語,從幼兒蹣跚學步到兒童少年的茁壯成長,這些都離不開母親的精心呵護和養(yǎng)育。母親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子女素質之高低,品行之優(yōu)劣,事業(yè)之成敗。
一、母親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母親的言傳身教,因為家庭成員中母親與孩子的相處時間最長,生活和學習上的耐心照料,孩子們的啟蒙教育在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家庭中大多是由母親承擔的。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什么樣的果實,人的行為、習慣、品質將形成人的最終命運。如果母親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那么孩子也會喜歡上讀書學習;反之,如果母親出口成“臟”,那么孩子的言行也就不會怎么文明。母親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偉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上小學時,因為在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個“搗蛋鬼”。但愛迪生的媽媽卻不這樣看自己的孩子,他媽媽決定親自教導這個孩子。愛迪生最終成了偉大的發(fā)明家。
二、母親的教育引導承載著子女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小學生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其不良習慣會體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細心的母親會時刻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在家庭教育中,通過母親的耐心引導,孩子就會改掉諸如不講衛(wèi)生、大手花錢、迷戀電視、愛玩游戲等的不良生活習慣。母親陪伴自己的孩子陽光成長,要做好孩子身心發(fā)育的守望者、見證人;品德養(yǎng)成的指導者、引路人。
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適度的看一些有益的電視節(jié)目,開闊開闊眼界、增長一些見識。但時間不能太長,以半小時左右為宜,并且要提醒孩子注意用眼衛(wèi)生。母親與孩子的相處時間越長,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就越多。孩子玩游戲的時候,母親要勸告他合理安排時間,盡量少玩或者不玩;胡亂花錢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勤儉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要珍惜自己或別人的勞動成果;平時就要養(yǎng)成“勤洗手腳勤換衣、多剪指甲常理發(fā)”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多動手勤動口、喜歡讀書愛動腦”的學習習慣。通過母親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子女們就會逐步養(yǎng)成講究衛(wèi)生、勤儉節(jié)約、珍惜時間、喜歡學習的好習慣、好品質。
三、母親的教育引導擔負著培養(yǎng)孩子良好品德的重任
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德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小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母親的教育引導擔負著培養(yǎng)孩子良好品德的重任。家庭教育中,要引導孩子從小學會勞動。讓孩子做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教會他們怎樣能做得更好,并對孩子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鼓勵、表揚,增強孩子自信心,激發(fā)孩子參與勞動的熱情。母親要認真分析孩子的謊言,根據(jù)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如果是過于嚴厲造成的,母親就要糾正自己的做法;如果是因孩子的壞習慣產(chǎn)生的,應及時給他講清道理,幫助他改正。當然,孩子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艱辛付出。
四、母親的教育引導還要“因材施教”,講究方式方法
母親要找準自己孩子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材施教”,切中要害,適時引導但不要包辦代替。因為包辦代替會助長孩子的依賴心理。如果事事為孩子包辦,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就無從形成了。怎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呢?
對“穿要名牌,吃要精品”的孩子,母親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通過講述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和故事來加以引導;還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并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亦可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母親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務小事上培養(yǎng)勤勞的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決克服與孩子同睡,上學時幫著檢查文具書本,不讓孩子干家務活的弊端。
母親對孩子“愛要有方,嚴要有度”?,F(xiàn)代家庭教育嚴重存在“兩極分化”現(xiàn)象:要么過度溺愛,要么過于嚴厲。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常常替孩子包辦一切,使孩子從小不能學著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為別人的幫助理所當然。有的父母則以“愛”為由,對孩子過分嚴厲,經(jīng)常打罵孩子。這種家庭培養(yǎng)出的孩子雖然聽話,但缺乏自信,失去了勇于向上、百折不撓的勁頭,失去了敢于說真話的愿望。理想的家庭教育應該“愛有方,嚴有度”,母親要對孩子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多給孩子發(fā)展的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總之,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在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合格的下一代。
參考文獻:
[1]袁靖喬.論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J].現(xiàn)代交際,2017(13).
[2]王友昌.淺談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J].貴州教育,2004(10).
作者簡介:
寧玉梅,楊國鴻,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古浪教育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