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情寒
摘要: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課前導入,課前導入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潤滑劑,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陌生感。語文教學大多是關于課文的講解,課堂導入的難度也比較低,方法多樣,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根據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關于課前導入的方法,希望能夠對語文教師起到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導入;語文教學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語文能夠提升學生的漢語水平和文學素養(yǎng)。通過調查發(fā)現小學生對語文當中的課文故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對于需要掌握知識點不感興趣,不能達到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要想方設法將課文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才能兼顧語文學習的專業(yè)性和娛樂性。
1.懸念導入法
懸念導入法指的就是在教學之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搜索與教材相關的案例和事件,在教學之前讓學生進行觀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小學階段的學生又很多優(yōu)點,如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勤學善思等,教師在教學之前設置疑問,可以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帶有更多的目的性和主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就可以先介紹赤壁之戰(zhàn)的背景和結果,鋪設教學疑問。赤壁之戰(zhàn)開始之前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打算統(tǒng)一全國,這個時候孫劉聯軍還沒有十萬。按照傳統(tǒng)的戰(zhàn)役來說,肯定是曹操能夠得勝,但是最終的結局卻是曹操慘敗,自己僥幸逃脫,赤壁之戰(zhàn)也成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那么問題來了,周瑜和諸葛亮是通過什么方式戰(zhàn)勝曹操的呢?曹操的失敗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為曹操戰(zhàn)敗埋下伏筆的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作者介紹法
想要了解作者的作品,必須要先了解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知人論世。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單獨的去看作品,很容易出現斷章取義,容易對作品的理解出現偏差。古詩是小學語文當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習古詩更要了解古人的經歷,古人的生活年代據我們較為久遠,而且生活習慣和風俗與現代也是大相徑庭,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多文人在寫作品的時候會十分的含蓄。例如,在學習杜牧的《清明》的時候,就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如果單獨去理解本詩,就是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詩人觸景生情借酒消愁,希望能夠痛飲幾杯。這種理解方式比較淺顯,本詩作于作者的晚年,在青壯年時期杜牧欠下了很多風流債,也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作者寫這首詩其實更多的還是緬懷被自己辜負的女子,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回憶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本來答應要娶的人,始終還是沒能如愿。這樣理解本詩意義就顯得更加深遠了,除了帶有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外,也流露出了一絲凄涼、孤獨的情懷。
3.情景導入法
教學不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思想、精神以及情感的傳遞,教師在教學當中更多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精神和內涵。小學生年級較小,社會經歷和經驗不足,想要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涵還是很有難度的,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氛圍,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相比較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而言,多媒體教學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能夠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之相關的錄像,同時設計一則導入語: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正值寒冬時刻,寒風刺骨,即使如此仍然有幾百萬人在長安街的兩旁為總理默哀送行,場面十分壯觀。周總理去世的時候我們很多人尚未出生,未能親身經歷感人至深的時刻,但是通過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我們好像親眼看見一般,當年感人的情景又一幕幕地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4.對話交流法
語文新課標當中強調要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中心,要突出學生的主題作用,教師要努力發(fā)揮好引導者的職責,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主要是針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自顧自的講,不管學生是否在聽的教學現狀。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要加強師生溝通,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跟上教學的步伐。通過師生交流可以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活躍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本節(jié)知識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地球相關的知識,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當中能夠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可以設計對話教學的內容,“我們通常將祖國比喻為什么?”同學們回答“母親”,“祖國是我們的母親,祖國在什么地方?”繼續(xù)引導學生。學生回答“在地球上”,“很好,祖國是我們的母親,那么地球是祖國的什么?”,學生回答,“地球是祖國的母親”。通過這種方式就能讓學生理解人類和地球的關系,會向守護母親一樣守護地球。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前引導,良好的課前引導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良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應該是趣味萌生的,枯燥死板的教學應該得到改變。課前引導的方法總共可以分為四部分,即懸念導入發(fā)、作者介紹法、情景導入法和對話交流法,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根據文章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
參考文獻:
[1]黃華玲.漫談小學語文課的“無道具”導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01):18-20.
[2]孟躍紅.淺談小學語文課新課導入的技巧[J].學周刊,2012(03):193.
[3]顧成鳳.序幕拉開的藝術——淺談小學語文課的導入[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