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忠
摘要: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每位語文教師都想摸索出一種新穎的、獨具一格的閱讀教學方法,但是每一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都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其表現出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語文教師,要努力探尋適合學生學習的閱讀教學方法,綜合其他教師教學長處,不斷更新自身專業(yè)技能,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切合學生的求知心理。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質量; 教學策略;
分類號:G623.2
1.確立閱讀目標,打好閱讀基礎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就應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閱讀目標,因為明確的閱讀目標是整個閱讀教學機制運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只有學生明確了閱讀目標,教師才能進行有的放矢的閱讀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在接下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應怎樣具體開展,以免盲目閱讀浪費時間,而且在有了確定的閱讀目標后,學生也能有章可依,知道如何有節(jié)奏地開展閱讀學習,提高閱讀效率,激發(fā)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時,在正式進行閱讀教學前,教師應明確讓學生掌握寫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寫作的特點,學習和掌握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提高對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悟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追求理想,在明確了閱讀目標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導入課堂。學生在事先了解了基本的閱讀目標后,他們會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本節(jié)課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所要達到的學習地高度。閱讀目標的確立看似簡單,但是需要教師前期真正把握文本內容和情感,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認知能力提出明確的閱讀教學要求,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制定更加明確的閱讀目標,并對學生展開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在明確閱讀目標的引導下,不斷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高效地進行閱讀學習,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2.分層教學,適應學生發(fā)展需求
閱讀文本并不是說學生全部認識了每一個漢字,能夠通順的讀下來就可以了,在高中語文閱讀中,學生不僅需要對文本語言產生認知,更多是能夠提取和整合文本中蘊含的重要信息,能夠對文本內容和表達方法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概括,學會鑒賞和評價,只有完成這些環(huán)節(jié)后,學生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閱讀任務。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層次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認讀的基礎上學會歸納和鑒賞,提高閱讀效率。
比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先對文本的講解自身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是由整體到局部,由局部到整體,這樣才能在真正開展課堂時做到心中有數。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設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讓每一層次的學生不論是從認讀還是鑒賞,甚至是課堂后續(xù)的評價與延展,都應體現出梯度,這樣學生才能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發(fā)揮所能,展示自己的專長,讓善于表達的學生有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善于冷靜思考的學生積極表述自己的思維,讓善于觀察的學生表達自己在文本中所觀察到的收獲,讓善于表演的學生有自己展示的舞臺,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可以讓每一位閱讀者都能懷著一顆無比興奮的心,高效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最終,課堂會出現強大的整合效應,使每一位學生的專長都能得到有效發(fā)展,而且其他學生受到影響會積極地調整所短,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到文本的學習和鑒賞中。
在教學中,設計有梯度的閱讀教學,能依照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體驗中,對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理解,這樣閱讀課堂會變得充滿活力,學生解決閱讀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實現更高層次跨越
目前來講,高中生受高考壓力的影響,他們過分追求成績,很難將注意力放在自身能力提升上,對于語文課堂更是如此,許多學生錯誤地認為,閱讀的學習相對漫長,而且在高考中分數差距小。所以,并不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習慣更是無從說起,但是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能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因此,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充分閱讀,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自信心,在閱讀中體驗文本。
4.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緊跟時代發(fā)展
創(chuàng)新是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應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在閱讀中,因為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色彩和科學精神,而且深入挖掘還會發(fā)現其中蘊含著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多角度多層面閱讀習慣的內容,以及提升學生文化和科學品位的精彩片段。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眼光放在文本所體現的科學精神上,讓學生真正體會高中語文與社會發(fā)展、科學進步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讓學生用大膽創(chuàng)新的眼光和思維走進文本,用科學發(fā)展的眼光來處理事務。
在教學中,教師要減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直接模仿。例如,在課文的背誦中,要引導學生改變死記硬背的方法,嘗試著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記憶,同時,教師也要對閱讀理解題目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對問題進行推測和假設,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頭腦風暴中,能想出多種問題答案,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開拓思路,豐富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教師可以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做一些具有發(fā)散性的閱讀題目,使學生既能提高閱讀水平又能啟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樹立榜樣,通過榜樣的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以及榜樣所產生的影響力,幫助更多的學生大膽突破自己,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在文本中汲取科學的力量,感受閱讀世界的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閱讀,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只有在掌握閱讀的技能后,才能更好地學好其他學科,感受語言世界的魅力。因此,在高中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必要的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技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劉川江.《略讀指導舉隅》對整本書閱讀教學學科立場的啟示[J].語文建設,2019(7).
[2]劉川江.整本書閱讀教學要有整合意識——葉圣陶、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的啟示[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