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設置,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打下語文學習的堅實基礎。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以及構建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有效方式,望能通過筆者的經驗分享,為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自信心
分類號:G623.5
前言
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教師要了解其認知的特點以及學習的需求,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讓語文教學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翅膀,讓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同時,在語文思維以及語文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鼓勵下,獲得學習自信心的提升[1]。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語文興趣以及學習自信心的塑造,導致語文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在這方面,教師要做出積極的教學改進,讓語文教學能夠實現個體的多方面綜合培養(yǎng),為個體打下扎實的語文認知基礎。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信心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除了知識教育非常重要之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信心更為主要,因為在沒有興趣引導下開展的語文教學注定是低效率的,而缺乏自信心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可見興趣以及自信對學習的重要影響。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將課本中的樂趣以及生動性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語文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讓學生產生對這門學科的好奇心,并主動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將語文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總結生活經驗,并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相關技巧,運用在實際生活過程中,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養(yǎng)成自信大方的積極品格。
2.通過巧設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學生只有提出問題,才代表著學生在進行思考。關于問題的設計不僅僅在于學生要勇于提出,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提問讓學生跟上語文學習的節(jié)奏,層層遞進地接受學習內容,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也要考慮到學生本身的認知基礎,不能只是問那些尖子生,也要給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一些機會[2]。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不應當直接用對和錯進行評價,而是要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以及進步之處,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這種提問以及教學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得到的鼓勵不僅僅是知識層面上的,也在于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一些教師在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往往會非常直接地告知學生存在的問題,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很容易自信心受挫。所以,教師要了解小學階段個體的認知以及心理發(fā)展,多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久而久之,在這種積極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更強,而且也會更加的自信,自信所帶來的是態(tài)度的端正,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3.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興趣
在開展語文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本堂課即將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普遍喜歡聽故事,所以教師在課堂的引入,包括知識點的傳授時,都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先進入語文學習的情境中,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3]。教師也可以選擇一個恰當的話題和學生之間建立對話,而不是讓語文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時,學生會不自覺地將注意力全部投射在課堂中,不需要教師進行關于紀律的的反復申訴,學生也會聚精會神的聽講,所以教師在課堂氛圍的構建上,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要有節(jié)奏緊密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也要通過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塑造,讓學生能夠將認知和思考帶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偠灾挥袑W生漸漸地接受了語文老師,并喜歡老師上的課,才會以更好地接納這一學科,并樹立該學科的學習自信心。
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自信心的鼓勵上,也可以使用一些隨時準備的小測驗讓學生隨堂完成這些測驗,這些測驗可以以聽寫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能夠了解到自己對于本堂課的學習以及吸收情況,教師在進行測驗之后,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不夠理想的則需要進行知識的強化,此時這種隨堂測驗的方法能夠讓學生了解到學習的關鍵點,并且認真對待,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以更好地完成下次的課堂小測驗。
4.創(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的過程中
班級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單位,班級和課堂的主人實際上是學生,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踴躍的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性格較為外向,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而一些學生卻較為內向,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盡可能的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并為那些內向的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些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征,讓其發(fā)揮其特長所在,例如一些學生表達能力很強,教師可以讓其成為語文學習的小組長,為小組內成員匯報討論的結果,一些學生比較內向,教師可以讓其辦班級黑板報,讓學生都能有所發(fā)揮,這種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這樣學生才能感到真的參與到了學習的過程中,并得到了教師的關注。這種無形之中的關注,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鞭策,能夠不自覺地將更多的學習注意力投放的語文學科上,獲得學習興趣以及自信心的強化。
5.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的人格,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樂意學習語文,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要多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得到正向的強化,最為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性格以及素養(yǎng)的提升,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出語文教育對于個體的積極影響,為后續(xù)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個體認知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永霞.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1):69-69.
[2]易小堅孫寶平. 淺談語文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2):78-78...
[3]王會.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學習能力[J]. 讀寫算:教師版, 2016(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