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果平
摘 要: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很有力地見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因此,我們要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將“閱讀”長期植根于“寫作”的沃土中,使學生更好地從“閱讀”中學“寫作”以利于其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課外閱讀;寫作;提高。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 ”可以說,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的素材往往又來源于閱讀中的間接感受。如何將小學生“課外閱讀”與“寫作”兩者的角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呢? 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1.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分析
每天讀課外書的小學生 經(jīng)常讀課外書的小學生 偶爾讀課外書的小學生 其中老師及家長要求讀的占 學生自己因為喜歡閱讀而讀的占 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占2018年下學期開學,我對歷經(jīng)鋪東城小學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情況做了一次比較全面的調查,部分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表明:小學生課外閱讀已經(jīng)得到學校、老師、家長乃至全社會的普遍重視,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遍地開花。作為學生,閱讀習慣得到了較好的培養(yǎng),閱讀時間得到基本保障,閱讀量也隨之加大,這是值得欣喜的,但是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1.1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較高,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書籍枯燥、乏味,更喜歡影視類節(jié)目。
1.2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偏少且閱讀量不足;
1.3學生課外閱讀的種類單一,大多根據(jù)個人喜好來讀,鋪蓋的面比較小;
1.4自主做筆記的學生較少,閱讀能力有待提高;
1.5學生讀中國古典名著和卡通類娛樂雜志及影視作品的比例大,而對現(xiàn)代詩歌散文、小說和報刊類涉獵較少。
2.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收獲閱讀成果。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解決小學生閱讀現(xiàn)狀中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2.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讀、會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想方設法通過多種途徑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個性,讀出理解,讀出自己的韻味和思考,力爭讀出文章的精彩,從而讓他們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放飛。
2.2授之學生讀書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良好的學習方法,便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閱讀也要講究方法,若教會了學生閱讀方法,就等于給了學生“點金術”。學生在讀書時應掌握 “瀏覽”、“博覽”、“速讀”、“精讀”四種方法?!盀g覽”即在讀書時,對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雙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內容,不需細嚼慢咽、品滋品味,這樣省出時間可在重點部分多下功夫;“博覽”則指讀的范圍要廣,即博覽群書,不僅要讀作文書,還要讀科學書、童話書、故事書等,而且要掌握書中文章的主要內容;而“速讀”是指默讀與思考同步進行的快速閱讀,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讀,做到眼到、心到,讀與思相結合;“精讀”則需對文中描寫精彩、含義深刻的重點部分做到細讀、深思,理解其義,曉之其理。
2.3創(chuàng)設學生的讀書氛圍
(1)在班級中組織開展有關競賽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閱讀的價值所在。(2)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表揚獎勵一批讀書收獲,大的學生,抽取他們的讀書筆記,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優(yōu)美詞句賞析專欄”, 選登同學摘記的優(yōu)美詞句, 放假期間則讓學生把“優(yōu)美詞句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辦個人手抄報,讓每個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3)召開讀書心得交流會。在班級經(jīng)常性組織學生之間開展課外閱讀的心得交流會,以學生閱讀時的心得體會,通過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彼此增進對閱讀的進一步了解,這樣無形中就給學生一個動力,促進了讀書的勁頭。
3.落實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要提倡海量閱讀。閱讀與作文教學應該有機整合,指導學生讀以致用,提倡大量閱讀與小練筆相結合的觀念,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以提高閱讀效果來達到提高作息作文水平的目的。
3.1從閱讀中積累詞語恰當運用
3.1.1從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豐富習作語言
要讓學生作文文采飛揚,我們只有先讀再別人文章中積累詞語。積累優(yōu)美語句才能讓語言豐富起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耙驗樵~匯的貧乏學生作文才會詞不達意,縮手縮腳,心中既有千言萬語顯出來,卻只有那干巴巴的幾句。豐富、典雅、靈動的語言是文章的衣帽。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輕易放過文章優(yōu)美的字詞,經(jīng)典的段落。再者就是運用訓練,用所學的詞語,口頭選擇說話、寫小片段,詞的多少不講究,但要恰到好處,詞能達意,段能有意。積累越豐富,就像游戲角色,擁有了許多裝備,學生完全可以放開手腳,所向披靡。用自己的手書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至于詞語是否對其濫用關鍵還在于老師的指導。所以語文的教學還是應該多在閱讀中下工夫。
3.1.2在閱讀中能積累素材,充實習作內容。
在眾多的文體之中,議論文則是需要我們圍繞論點來展開論證的。論點就好比人的骨架,而事例就等同于血肉,要想讓它鮮活生動起來,就需要充實的、有說服力的論據(jù),不能泛泛而談,那么,鮮明的、典型的事例則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在閱讀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和現(xiàn)實意義的事例,我們可以讓學生對它進行概括,將故事收集起來,成為我們今后支撐論點的充分依據(jù),這樣會使我們的文章內容變得更加充實飽滿。
3.1.3從閱讀中獲得寫作方法,掌握習作技巧。
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材,老師指導最多的是課本。我們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每一篇規(guī)范、蘊含深刻的美文。當然,我們不是把閱讀教學變成單純的寫作教學。整節(jié)課分析寫作技巧,我們是希望學生從課文的范例中得到啟發(fā),在課內外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及時用于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教學中我們引領學生品析語言,感受內涵,讓他們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同時也不應該放過那些讓學生笑,讓學生怒,讓學生為之感動的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寫父親艱難地翻過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片段。我們欣賞作者細微的觀察,準確地描寫,體會蘊含其中濃濃的父子之情。學生在理解之后,老師適時點撥,然后讓學生運用這一手法寫一個片段。非常豐富的細節(jié)描寫源于在閱讀文本中的積累,及時遷移運用。語文教材,有很多優(yōu)美的文章,完全可以讓學生多一些這樣的訓練。
3.2在閱讀中激發(fā)寫作需求
3.2.1從文章挖掘寫作點,實現(xiàn)再創(chuàng)作。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篇好的文章總是值得人一讀再讀,一品再品的。吸引人的不是它曲折動人、纏綿悱惻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它那引人無限遐想的留白。比如在看沈從文的《邊城》時,我們都被這鳳凰古城里淳樸善良的人們所打動,但更多的是對翠翠的執(zhí)著等待而悲嘆,此外,也讓人情不自禁腦海里給翠翠想了無數(shù)可能的結局;在看到《桃花源記》中漁人帶著官府的人尋桃花源未果時,也有了各種猜想;在讀到朱自清《背影》中父親那胖胖的、慢慢地翻過月臺去給兒子買橘子的情境時,那一系列的動詞,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樸實而又疼子入骨的父親。由此我們也會聯(lián)想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也會點燃起自己的寫作熱情,仔細揣摩作者運用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也嘗試著刻畫一個感人至深的片段。所以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們提供了寫作的契機。
3.2.2實現(xiàn)情感宣泄,與作者共鳴。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新樂府詩序》中提出的理論,雖歷經(jīng)千年,讀來仍覺得鮮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觀念多已改變,很多不好的現(xiàn)象也日益出現(xiàn),很多的作家堅持本心,希望借助文章這個媒介來進行無言的宣泄。他們希望與有共同性情的人進行交流對話,希望在他們蹣跚前行的道路上,有著心意相通人的理解,來慰藉他們寂寞孤獨的心靈。比如:童話作家,他們的寫作對象不單純是兒童,更多的是針對成人,就好像安徒生,他筆下兒童的世界則是如水晶般美好,讓人向往;成人世界充斥的是物質、利益、俗不可耐和令人生厭的。在讀完這感性的文字后,我們會被他們那赤誠的性情所觸動,與他達成共鳴,內心情感如同火山爆發(fā)一樣,急需宣泄。在閱讀中我們能將那觸不可及的作者拉近,實現(xiàn)零距離面對面的交談,激發(fā)自己寫作欲望。
古人讀書,先生并不多講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修辭章法,但古人卻留下大量讓人嘆為觀止的千古名篇。這在于古人強調的一個“讀“字,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要扎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有機的把閱讀和寫作融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吸取營養(yǎng),拓寬視野與豐富知識,量的積累,必然實現(xiàn)質的飛躍,學生才能真正學好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