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田
(桓仁滿族自治縣八里甸子林場, 遼寧 桓仁 117200)
造林是季節(jié)性很強的一項工作,為了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應選擇最合適的季節(jié)造林。
本試驗于2018年11月在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采用的是渤豐3號楊根樁苗造林,于2019年4月對根樁造林苗進行套袋撫育管理;調(diào)查造林苗萌芽時間、苗高、成活率與未套袋造林苗進行比對分析。
試驗地位于錦州地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位置北緯41°28′~42°08′、東經(jīng)121°49′~122°36′。年均溫7.9℃,年均降水量568mm。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溫涼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季風明顯、風力較大。試驗地、推廣地塊全部在平原地區(qū),為沙壤土,適合楊樹生長。
造林季節(jié)的選擇,應根據(jù)各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和種苗特點確定。合適的季節(jié)造林會使種苗具有較強的發(fā)芽生根能力,而且易于長時間保持幼苗內(nèi)部水分平衡。在我國,楊樹造林分為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jié)。
1)春季是我國造林的主要時期,氣溫及光照強度有利于植被的生長,同時,地表內(nèi)水分儲存充足,土壤濕潤,是植物萌芽的最佳時機;春季造林能夠增強植被 根系的生長,在土壤蒸騰小的環(huán)境下,有充足水分進行生根。
2)北方很多地區(qū)提倡秋季造林,在秋季進行植樹有很多優(yōu)勢。例如氣溫適合幼苗的生長,解決了新栽苗木對氣溫、水分和養(yǎng)分的生理調(diào)節(jié)供需矛盾,大大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也提高了林區(qū)的經(jīng)濟效益。
供試材料:渤豐3號楊根樁造林苗,造林密度4m×6m,套袋60畝,未套袋(對照)40畝。
撫育材料:妙潔牌30×20cm一次性保鮮袋。
本試驗采用根樁苗秋季造林方式,造林后第二年春季進行套袋撫育管理,與未套袋對照;試驗程序為套袋→放風→撤袋。
3.2.1 套袋
1)時間:依據(jù)試驗地氣溫選擇適宜的套袋時間,最好在楊樹開始萌動之前完成。
2)方法:用小鏟子將造林根樁苗扒開,露出2cm左右高的苗干,套袋前撒6克左右六六粉,將準備好的塑料袋套住植根苗。注意:套袋要將袋口張開,并用力將袋口壓進土里,然后用土壓實,避免害蟲鉆入袋內(nèi);上邊預留空間盡量大,留出苗生長空間,避免灼傷,四周要用土壓實,避免被風吹掉或裸露后害蟲鉆入。
3.2.2 放風
1)時間:依據(jù)袋內(nèi)苗木生長情況,在苗木長到6~8cm左右時,使之通風散熱,防止苗木灼傷。
2)方法:將塑料袋頂端兩個角剪掉,或在袋的上方剪個口,通風散熱煉苗,剪口約1cm左右即可。剪口過小通風散熱效果不好,剪口過大,風大時容易被吹掉。
3.2.3 撤袋
1)時間:待苗木長到15~20cm即將被灼傷前撤袋,本試驗地撤袋時間為5月10日。
2)方法:若間作地塊打除草劑,應選擇在打除草劑后撤袋,撤袋時將袋輕輕提起,并注意將袋集中處理,避免造成污染,撤袋時間應選擇早晚為佳,增加苗木的適應時間。
采取抽樣調(diào)查方法,三次重復,每次重復50株,取平均值;分別調(diào)查植根苗套袋與不套袋的萌芽時間、苗高、苗木成活率。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相同樹種套袋與不套袋植根苗萌芽時間與數(shù)量有明顯差異,套袋比不套袋植根苗萌芽時間提前5-8d,展葉提前6-9d(表1)。
表1 套袋與未套袋萌芽、展葉時期
四個不同無性系的楊樹根樁造林套袋苗木多數(shù)展葉,多的達到3~5個葉片,且葉片較大,而未套袋的造林苗木個別展葉且葉片較小,套袋比不套袋植根苗展葉早。套袋與不套袋苗高比較來看,重復1相差10cm、重復2相差8.08cm、重復3相差12.3cm;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套袋造林與不套袋幼苗期高生長差異顯著(表2、表3)。
表2 套袋與未套袋的苗高比
表3 方差分析
套袋造林的苗木和撤袋后苗木均生長整齊均勻,葉片鮮嫩光滑,而不套袋造林苗木生長參差不齊,葉片顏色暗淡,長勢弱;套袋能有效提高造林質(zhì)量,更好促進苗木生長;未套袋造林地塊,苗木小且參差不齊;套袋與不套袋成活率顯示:重復1相差19%、重復2相差20%、重復3相差23%;通過方差分析得出套袋造林與不套袋造林成活率差異顯著(表4、表5)。
表4 套袋與未套袋成活率
表5 方差分析表
1)在楊樹植根苗萌發(fā)前套塑料袋能夠有效提高地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促進苗木生長發(fā)育;有效防控食芽害蟲對苗芽的危害;有效防控沙蝕對苗芽危害,林農(nóng)間作時,能有效避免除草劑的危害;應用該技術(shù)提高了楊樹植根造林的成活率和造林質(zhì)量。
2)套袋具有操作簡便、防治成本低、無環(huán)境污染、提高造林成活率、林農(nóng)易于接受等諸多優(yōu)勢,使林木在生長速度、生長量及經(jīng)濟效益方面都達到一個新高度,為實施區(qū)及周邊地區(qū)樹立一個好的樣板,起到推廣一處拉動一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