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
摘 要:所謂的微粒觀實際上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認知觀點,是化學學習中的必要性元素而非單純的某知識點。掌握微粒觀對于學習化學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深度,其表現(xiàn)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以及化學思維的形成。對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化學微粒觀意識培養(yǎng),這對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幫助巨大,擁有現(xiàn)實性意義。本文將以化學微粒觀基本內(nèi)容為切入點,探討中學化學教育中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學化學;微粒觀;研究;培養(yǎng)
前言:化學是中學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中學階段的化學知識和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學好化學知識對提高學生化學素養(yǎng)有很大的意義。學好化學知識不僅要掌握化學的概念還要理解化學的思維,在化學思維、化學知識、化學實踐的共同作用下提高綜合能力。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微粒觀思維的影響和意義十分突出。本文將以筆者的個人教學經(jīng)驗為主導,分析學生微粒觀培養(yǎng)方法,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
一、化學微粒觀基本內(nèi)容
幾乎所有化學知識、化學概念都需要學生站在化學思維、化學角度分析,化學微粒觀實際上是一種十分特殊的思想,要求學生站在物理角度切入,具體包括三個點。所謂的物質(zhì)實際上是由眾多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的,在這些微粒的組合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這些微粒非常的小,并且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作用下不斷運動。微粒之間存在一定空隙,微粒能夠互相作用[1]。
過去人們不了解微粒所以認為物體就是物體,沒有意識到微粒的存在和微粒的意義。而在科技的發(fā)展以及人們認知能力提高的作用下,人們漸漸對微觀世界形成了更深度的認知。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各種高新科技帶領學生探索微觀世界,調(diào)動學生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使學生對知識建立深度的理解。從某些角度來說,學習化學就需要學生具備微粒觀意識和思維,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二、微粒觀培養(yǎng)思路
(一)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意識
教師在化學課堂上一定要明確微粒意識培養(yǎng)意義,并發(fā)揮榜樣作用,帶領學生深入其中?,F(xiàn)代視角下的化學教育,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帶領學生使用各種化學儀器、化學視頻組織學生認知與探索微粒世界。教師甚至可以在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支持下帶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植微粒意識,并對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建立深刻認知[2]。
(二)扎根微粒意識深度探索微粒知識
事實上并不是說在中學生意識到了微粒的存在以后學生就能夠形成微粒觀念、微粒思維。教師教學中一定要做好引導,幫助學生深入其中探索微粒知識,掌握微粒知識含義?;瘜W課堂上教師需要將微粒觀念貫穿始終,滲透到每一個細節(jié)。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微粒觀、微粒概念。比如教師可以用水這一生命之源普及微粒觀。眾所周知水總共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的冰、氣態(tài)的水蒸氣、液態(tài)的水。為什么水會存在多樣化的形態(tài),此時部分學生就會說道,不同溫度狀態(tài)下水的形態(tài)是不同的。隨后教師就可以發(fā)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做好學生思維引導工作,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在腦海中形成微觀世界、微觀意識,將這種知識和思維扎根于學生的頭腦當中。
三、微粒觀形成過程
中學化學最基礎的實驗就是水電解,用水電解的方式制成氧氣與氫氣。對于人類來說氧氣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條件,氧氣帶給人類的益處非常的多。而氫氣則大多被用作清潔能源、清潔燃料,在社會中同樣有著巨大作用。用水電解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用水電解原理引起學生思考。假設教師一味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畏懼心理?;瘜W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念就需要從下述角度出發(fā)。
(一)實驗增強記憶
作為化學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實驗教學的效果和意義十分突出。幾乎所有的化學知識都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無法理解的問題和知識。用實驗探索微觀世界,在實驗的支持下幫助學生理解微觀、微粒的概念。
如酚酞加入濃氨水以后觀察溶液從原本沒有顏色漸漸變成了紅色。此時學生就會想:是不是因為氨氣分子在不斷運動所以才會讓溶液產(chǎn)生這樣變化的。
(二)比較分析加深理解與記憶
微粒物質(zhì)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微粒之間相互作用并且互有間隙。教師可以用實驗進行對比,在對比中幫助學生明白這一原理和概念,增強學生的微粒意識和微粒理解。比較常見的實驗方法是,將水和酒精放到一起融合,此時就會發(fā)現(xiàn),融合一起以后會出現(xiàn)容積變小的現(xiàn)象。此外還可以用在小石頭中倒入一些沙粒,這種實驗方法同樣也可以幫助學生明白微粒之間相互作用并且微粒之間存在明顯的間隙。
(三)分析串聯(lián)勾起學生印象與回憶
作為化學知識體系最基本的知識內(nèi)容,微粒知識的定位和意義非?;A。教師平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微粒知識的引導,做好溝通,讓學生建立深刻印象。學生不僅要掌握微粒概念,同時也要學會如何使用微粒知識、微粒技能,將其變成一種自己的素質(zhì)和能力。這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教化和引導[3]。教師需要著眼于理論角度,用講解理論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微粒概念,使學生建立深刻印象。
如教師可以先介紹微粒的起源,包括實踐操作和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建立起微粒意識。隨后教師用分析串聯(lián)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微粒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結語:在國內(nèi)化學教育不斷改革的今天,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科學能力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水平。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理念的調(diào)整與概念,將微粒觀貫穿化學教育始終,把握教學主線,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意識,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學習化學微粒觀,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李添丁.淺議初中化學的育人功能與觀念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36+42.
[2]徐輝.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129+141.
[3]崔艷菊.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