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自媒體成為當下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工具,在廣大青年學生群體中也比較普及。作為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工作者,應該能夠把握時代的方向,了解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上的轉變,制定符合當下學生特點的思政課程內容,提高思政課程的水平。本文對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進行分析,提出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
一、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習和生活方式的特點
自媒體的產生與普及,最先從青年群體中開展,高職院校的學生是青年群體中獨特的一部分,既有廣大青年群體的特點,也有高職學生特殊的成分。高職院校學生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是日常的課業(yè)相對來說也比較緊張,同時還面臨著頂崗實習和就業(yè)的選擇。在傳統模式下,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都是按照學校和教師規(guī)定的模式按部就班的進行,內容上比較統一。而在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式上發(fā)生了改變。首先,學生除了通過學校的常規(guī)課程來學習之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自媒體平臺來搜索相關的知識,進行課下的補充學習。甚至有的學生會利用自媒體來學習專業(yè)課之外的知識,憑借自身的喜愛進行相對較為系統的學習,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自媒體興起也改變了學生娛樂、購物等生活方式,學生越來越熱衷于網絡消費,或者購買虛擬產品和服務。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和事物接受能力。
(二)信息傳播和社交方式的特點
互聯網技術產生的自媒體信息傳播方式,使得信息接收和獲取形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自媒體視域下,信息傳播的內容和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自媒體平臺主要是在移動智能設備上展示,用戶通過移動設備可以隨時查看和閱讀,同時自媒體的信息處在一個云端儲存,信息的時效性大大增強。學生通過智能設備可以任意查閱、存儲信息,信息內容也對用戶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信息傳播方式發(fā)生的變化,對青年學生群體產生的另一種比較大的影響就是社交方式。自從互聯網普及以來,廣大的青年群體率先開始嘗試并且習慣互聯網社交,一直到如今的自媒體興起,網絡社交成為學生重要的社交方式。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自媒體來進行普通的虛擬社交活動,同時還可以設置精準的標簽信息服務,同城地域交流,組織線下交流活動。相比之前互聯網社交中虛擬性娛樂性,當下的自媒體社交更加突出實際性和功能性,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行為和思想價值觀的特點
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行為和思想價值觀方面也表現出很大的特點,具體表現在生活服務和學習方式上。比如學生逐漸的接受和適應了網絡消費,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用在虛擬商品上的。另外,更加習慣網絡的娛樂方式,而放棄了現實中的群體娛樂活動。在學習上,學生更加習慣通過互聯網來搜索信息、解答疑惑,代替了之前的圖書館的信息查詢或者請教教師和他人。這也使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tài),每個學生都是獨立鮮明的個體,在自媒體上對信息的獲取略有不同,而呈現出相互獨立的思維。
二、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建設
(一)增加思政課程內容豐富性
自媒體視域下,思政課程建設要從多種形式來進行,以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教育為主要目的來進行。首先,要通過自媒體來增加思政課程內容的豐富性。教師可以依托自媒體形式,在互聯網上搜索和整理與思政課程相關的內容,展示給學生。比如自媒體中的特點社會話題、高職院?;蛘吒呗氃盒W生參與其中的社會事件、黨和國家重大會議和重點宣傳內容等。教師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向學生進行講述,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對社會事件的認知程度,也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思政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現思政課程教學形式多樣性
自媒體視域下思政課程教學形式應該多樣化,自媒體平臺為高等教育提供了豐富實用的網絡平臺,教師應該能夠了解和掌握這些平臺的使用規(guī)范和要求,良好的利用其特點應用在日常的教學上。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上,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將更加多樣化的信息給學生來展示,通過多種形式,比如視頻和圖文等。學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隨時接收教師的信息,并且能夠及時與教師進行線上的互動和交流。通過自媒體平臺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增加思政教學的效率,同時還可以實時的根據學生反饋的內容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實現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思政課程教學成果轉換性
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課程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觀的塑造,將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從當下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工作來看,思政課程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自媒體的視域下,高校思政課程建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教學成果的轉換。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來增加思政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使學生能夠在系統的課程學習下,在思想上和觀念上產生根本性的改變,建立一種科學正確的穩(wěn)固的價值觀念。另外,要配合學生的專業(yè)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觀和人生觀,實現具有過硬綜合素質的職業(yè)化人才的培養(yǎng)。
三、結語
高職院校的學生處在一個網絡信息發(fā)達的環(huán)境下,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思政課程的建設不僅要實現對學生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塑造,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行為方式也產生影響。高校思政課程建設要通過自媒體等發(fā)達的網絡環(huán)境,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建立符合當下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實現思政教學對高職學生的有效性,培養(yǎng)綜合性發(fā)展的新時代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史思齊,樓何超.自媒體視域下網絡思政課程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長江叢刊, 2018(2):237-238.
[2]母小琳.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19(8):9-10.
[3]鄧玉喜.自媒體時代高職輔導員應對校園輿情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8(1):251-252.
[4]張馨尹,張家寧.自媒體時代高職學生呈現出的新特點[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 37(12):142-143.
作者簡介:
李智良,男,漢族,湖南婁底人,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人生價值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