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
摘要: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指的是以任務組織教學。學習者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認知能力,調(diào)動自身已有的二語資源來完成任務。任務型語言教學以培養(yǎng)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 以學習者為主體, 任務為中心,同時,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中要秉持相應的原則,其實施過程包括導入、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后、檢查評估等幾個基本階段。此外,教師作為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的引導者,也應對其進行正確的培訓。
關鍵詞: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知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活動
任務型教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任務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方法,廣為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認可和接受。2001年7月,國家教育部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中著重強調(diào)英語的教學目的是 “ 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 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在英語教學的方法方面, 文件中明確要求要“ 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 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 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2001,教育部)。因此,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zhì)、更新教學方法、轉(zhuǎn)變課堂角色;學生如何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認知能力、高效學習已經(jīng)成為目前英語語言教學研究的重點內(nèi)容。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
(一)任務的界定
“任務”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概念,學習者對任務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運用效果。目前,“任務”這一概念已成為教學大綱設計、課堂教學和學習者評價的重點內(nèi)容。國外學者對于“任務”的研究非常廣泛,1985年Long從非語言學的角度把任務定義為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種有償或無償?shù)墓ぷ鳎?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玩耍中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Long,1985)。1989年D.Nunan等人從語言學習認知法和交際法的角度,把任務看作是建立在語言理解基礎上的一種外語教學活動或反應, 表明語言學習中的交際任務是學習者通過使用目標語言來理解、使用和輸入語言或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強調(diào)任務著重關注語言的意義,而不是語言的形式。同時,他將任務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真實世界的交際任務或目標性交際任務,即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娛樂中用英語去完成的真實的交際任務,此種任務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另一種任務則是教育性任務,即發(fā)生在課堂上、為教學而設計的任務。任務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的語言學習。
(二)任務的組成部分
不同學者對任務的組成部分持有不同的觀點: Shavelson和Stern認為,學習任務的組成成分應包括材料、內(nèi)容、目標、活動、學習者的能力、興趣、需求以及班級為單位的社會群體;而Candlin則認為學習任務應包括輸入、環(huán)境、角色、行動、監(jiān)控、結(jié)果和反饋這七個方面;D.Nunan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從三方面概括了學習任務的組成,即任務的目標、任務的內(nèi)容輸入以及任務的活動過程。這三個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教師角色、學習者角色和學習環(huán)境為載體。
任務的目標是通過讓學習者完成某個任務而設定的預期結(jié)果。不同的任務設有不同的目標,例如,有的任務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聽力能力,有的任務目標是提升學習者的交際意愿,有的任務目標是促進學習者的交際能力;任務的內(nèi)容輸入材料具有豐富性,它可以來源于教師、教材,或是由學習者自己生成;對于任務的活動過程,Clarke和Silberstein認為課堂活動應與真實世界的活動相似,即強調(diào)真實性。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的原則
D.Nunan對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提出了七個原則:一、輔助性原則,強調(diào)了教師幫助學習者完成學習任務的作用和角色;二、任務相依性原則,即學習任務必須前后對應;三、循環(huán)性原則,即讓學習者在不同情景中接觸目標語的不同形式;四、主動學習原則,即讓學習者自發(fā)使用目標語來提升語言能力;五、整合性學習原則,即教師在學習中要引導學習者意識到語言是一個整體;六、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原則,即教師在任務的設計上要以讓學習者由模仿語言升級為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為目標;七、反思性原則,即教師引導學習者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實施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方法
我們把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稱為任務鏈,即由很多小的任務或環(huán)節(jié)組成的課堂教學活動。它主要分為三部分: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任務前階段主要是為學習者做一些準備工作來引起他們的興趣以及調(diào)動他們的背景知識,同時,要對他們的生詞和語言形式進行操練,為任務的順利進行而鋪墊;任務中階段指的是學習者根據(jù)教師的安排,一步步地執(zhí)行好任務;任務后階段主要是學習者向大家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同時,教師要對學習者完成任務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和反饋,總結(jié)和歸納。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任務型語言教學十分重要。只有在任務前做好鋪墊,調(diào)動起學習者的興趣,才能確保教學任務的順利實施。在任務進行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完成任務的形式,讓學習者們充分交流探討,對任務進行梳理分工,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在任務順利完成后,向大家匯報展示的環(huán)節(jié)也必不可少,學習者可以通過聽取其他人的匯報來完善和反思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而得到提升。最后,教師歸納總結(jié),給學習者指明今后學習的努力方向和應改進優(yōu)化的地方。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實施的注意問題
在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如何高效地開展小組活動。小組活動中,會有學生表現(xiàn)特別突出,緊控話語權;也會有學生羞于表達,一言不發(fā)。這時教師應當發(fā)揮引導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去平衡小組討論,引導每位學生都真實積極地參與進來。二是如何選擇任務。教師在選擇任務時一定要注意到學習者的差異,既要考慮到能力突出的學生,也要兼顧能力稍差的學生,否則會使學生們失去學習的興趣。三是如何平衡任務型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英語課程標準》雖然倡導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并強調(diào)了語言學習過程的教學途徑, 但不是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中使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同時,倡導任務型語言教學并非是讓教師們徹底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反教師們要繼承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精華部分,和任務型語言教學相結(jié)合。
三、任務型教學和教師發(fā)展
(一)教師對任務的評估
教師是學習者習得知識的引導者,所以在安排學習任務時教師一定要對任務進行詳細評估。評估方面包括任務的目標與理論基礎、輸入材料、過程、師生角色和環(huán)境、任務的執(zhí)行、任務的分級、任務的組合以及任務的評價。
任務型語言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地位,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扮演組織者、引領者和設計者的角色。教師有責任在課前對教學任務進行詳細評估,認真判斷選擇出最符合學習者發(fā)展要求、最能促進學習者進步的課堂學習任務。只有良好適用的學習任務,才會讓學習者取得進步和成功。
(二)教師培訓應遵循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提高各項素質(zhì)、更新原有的觀念,轉(zhuǎn)變自身的角色,同時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根據(jù)改革而發(fā)生相應的改變。所以,針對在職前和在職教師的培訓項目必不可少。D.Nunan提出了師資培訓應遵守的幾條原則:(1)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必須與接受培訓教師的實際緊密相關;(2)理論應該基于實踐;(3)培訓方法應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4)受訓教師應積極參與培訓內(nèi)容和活動的組織和計劃;五、培訓的內(nèi)容要盡量來源于教師自身;六、應在培訓中分享和展示受訓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理想做法;七;任務應作為整個培訓項目的切入點和重點。
只有把以上原則真正實行運用到教師的培訓項目之中,才能幫助教師更新原有的觀念,轉(zhuǎn)變自身的角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zhì)。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任務型教學和教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Clarke,M. and S.Silberstein. “Towards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in the ESL reading class.” Language Learning,27,1 (1977):48-65.
[2]Long,Michael H. “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lling and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8 (1985):77-99.
[3]Nunan,Davi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Skehan,P.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 Applied Linguistic, 17,(1996a):38-62.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魯子問.中小學英語真實任務教學實踐論[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