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林
摘要:初中學生身體素質(zhì)各不相同,跳繩能力有高有低,在實際開展教學中如何采取一刀切的辦法,為所有學生設定一樣的跳繩目標與任務,可能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跳繩教學目標,一部分學生跳繩方面的天賦得不到最大化發(fā)揮。基于此,初中體育跳繩教學要對身體素質(zhì)和跳繩能力接近學生實施分層分組教學,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跳繩教學中得到鍛煉,實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本篇文章以初中體育跳繩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在這個部分教學中實施分層分組教學的重要意義,重點對這種教學模式實際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跳繩教學;分層分組教學;有效運用
引言:分組分層教學致力于因材施教,初中學生身體素質(zhì)有好有壞,在跳繩方面的天賦高低不一,如果在實施教學中制定一樣的目標,面向所有學生采用一樣的訓練方式,可能造成一部分學生跟不上,無法完成目標,另外一部分學生在這個方面的天賦被埋沒。因此,初中體育跳繩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差異,尤其是身體素質(zhì)與跳繩能力,然后采用分層分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跳繩中獲取不同程度發(fā)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身體免疫力,確保體質(zhì)變強,同時使其養(yǎng)成正確的鍛煉習慣。
一、體育跳繩教學實施分層分組教學的重要作用
初中體育跳繩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采取一刀切辦法,所有學生所要完成跳繩目標是一樣的,而且訓練方式也相同,這樣的教學沒有顧及個體差異。跳繩訓練的結(jié)果是,部分學生完成不了跳繩目標,而且會因為超出身體承受能力而出現(xiàn)損傷,還有一些學生跳繩天賦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這樣的跳繩教學質(zhì)量差,不利于體育教學目標落實。針對這點問題,體育教師應積極改進跳繩教學,實施分層分組教學。教師依據(jù)學生身體條件,評估其承受能力,然后根據(jù)這個把所有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和組別,結(jié)合每個層次與組別的實際情況設定跳繩目標,確定訓練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跳繩教學中獲取發(fā)展。分層分組教學最大優(yōu)勢在于,顧及到個體差異,依據(jù)其身體素質(zhì)與承受能力量身制定教學方案,每個能潛能都會被激發(fā),跳繩教學效果將更佳。
二、體育跳繩教學實施分層分組教學策略
(一)科學分層分組
體育跳繩教學中實施分層分組教學,最為重要的是分層分組,這個建立在對所有學生充分了解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分層分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通過體能測試,了解學生身體狀況、承受能力、跳繩水平等,然后將身體素質(zhì)和能力接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內(nèi),還要和分組教學結(jié)合,每個層次設置不同跳繩目標,選用差異化的訓練方法,使得所有學生都能選擇與個人能力匹配的訓練內(nèi)容,進而完成跳繩目標,促進所有人發(fā)展與進步。最好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或者四個小組,這樣相對合適一些,教學任務不會過于繁重,而且能對所有組別進行有效指導。教師在分層分組中要了解學生,就要與其進行深入了解,師生關系拉近,既能保證合理分層分組,又能提高學生配合度,跳繩教學就會變得更加高效,質(zhì)量也會有顯著提升。
(二)設置不同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過程中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各層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zhì)、耐力情況等,然后根據(jù)跳繩教學大綱的要求,有針對性為每個層次制定教學目標,使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完成跳繩任務,并且在過程中獲取發(fā)展,訓練體能的同時,促進身體素質(zhì)提升。跳繩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分為三個層次,A組學生身體素質(zhì)好,承受能力強,跳繩水平高,為其設置目標更高一些,學生需要自主探究中不斷提升跳繩水平,同時要加大訓練量,融入一些花式跳繩內(nèi)容;B組學生身體素質(zhì)中等,耐力一般化,跳繩技能中游,針對這個組別應落實跳繩教學基本目標與任務,做好鞏固訓練;c組學生身體不是很好,承受能力差,還未掌握跳繩技能,這個組別的教學應從最基本的開始,并要培養(yǎng)學生跳繩興趣,激發(fā)其主動融入到跳繩活動中去。跳繩教學制定不同目標,最大好處是貼合所有學生跳繩需求,并以其身體素質(zhì)與承受力保持一致,確保不會在過程中出現(xiàn)超出其能力范圍,造成身體機能損傷的問題出現(xiàn),而身體素質(zhì)好的學生也能獲取最大提升。
(三)分層分組教學實踐
體育跳繩分層分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組織。組內(nèi)成員是合作關系,相互幫助,探討跳繩技巧,共同完成跳繩任務。教師在這個期間需觀察每個小組表現(xiàn),然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指導。A組學生能力強,在學習中需要幫助B組、c組學生,B組主動幫助c組,還要向A組發(fā)起沖擊。總之,跳繩分層分組教學不能固化,分層分組要靈活化,每過一段時間根據(jù)學生能力變化最出適當?shù)恼{(diào)整,使每個層次成員都有向著更高層次沖刺機會,增強體育跳繩教學競爭性,促使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跳繩訓練。組內(nèi)成員共同探討和分享跳繩心得,相互指導和提出建議,合作中促進跳繩能力提升。教師在對學生跳繩任務完成情況評價中,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與組別學生都能在跳繩中獲取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跳繩興趣,為跳繩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跳繩教學形式要多樣化,花式跳繩、跳大繩、單人跳、單腳跳、雙腳跳等,根據(jù)學生能力以及興趣愛好,使其自由選擇。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分組分層教學,尊重個體差異,結(jié)合身體素質(zhì)、承受力參差、跳繩水平進行分層分組,能力接近的學生分到相同層次與組別中去。然后為其量身制定教學木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教學目標,確保能力強學生能夠真正得到鍛煉,滿足其發(fā)展需求,能力差學生跟上跳繩教學節(jié)奏,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跳繩訓練中獲取不同程度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平.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考試周刊, 2017, 000(034):116-117.
[2]奚先棟.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9, 000(007):176.
[3]李瑞. 分層分組教學在小學體育跳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魅力中國, 2015, 000(0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