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瀏
摘要:伴隨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行業(yè)需要使用到高精尖儀器或設備,保證工作的落實水平與效率。尤其是工業(yè),對相關設備與工具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鉗工制作的過程進行精確處理,保證加工效果,影響非常重大且深遠。通常情況下,鉗工的加工制作步驟主要包括畫線、鏨削、鋸削、銼削等幾個部分,而影響鉗工加工工藝落實水平的因素包括工人操作水平的高低、銼削能力、尺寸測量是否準確以及畫線方法、測量方法、加工方法等。
關鍵詞:鉗工制作;精確加工;工藝精度
引言
組織落實鉗工工件的生產與制作工藝流程時,影響鉗工制作精確性的因素較多,無論是畫線、理論基礎奠定還是銼削次序合理性,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為了讓鉗工工件制作的質量水平得到保證,工藝技術操作人員必須秉承嚴謹客觀的原則,保證每個步驟的落實都萬無一失,同時出現(xiàn)誤差時,要盡量科學取舍。
一、加工制作方法
(一)畫線
劃線是指結合圖樣要求配合使用適宜的畫線工具,在工件上需要進行加工的部位以及輪廓線與基準用點、線進行定位,同時,宏觀上看,畫線共分為平面畫線與立體畫線兩種。
(二)鏨削
鏨削操作步驟的基本落實原理是配合錘子,對鏨子進行敲打,以保證工件的切削要求得到有效滿足,這個過程雖然操作較為簡單方便,但工藝技術水平較低。同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效率低。如果從鏨子和鏨削方法兩個角度入手,對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由于鏨子通常由碳素工具鋼材料制作而成,從組織結構上看,共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肩部、柄部和頭部,種類上鏨子可分為三種,分別為平面鏨削、鏨油槽、鏨切板料。
(三)鋸削
使用手鋸對工件進行斷開或是開槽處理,便是鋸削工藝方法,在對此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進行組織落實時,首先要保證鋸削工具尺寸規(guī)格合適。通常情況下,工件打磨制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手鋸,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為鋸弓與鋸條。安裝在鋸弓上的鋸條可分為兩種形式,固定式與可調節(jié)式。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件加工效果,鋸條的硬度必須要達到要求,故鋸條的制作材料大多為滲碳鋼經過冷軋工藝制作而成。鋸條的切削部分是鋸齒,這些鋸齒參差不齊的分布,也就是左右錯開分布,并非直線排布,這種分布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工件加工成技術員想要的規(guī)格與形狀。同時,鋸齒的粗細程度也可根據(jù)工件的規(guī)格要求進行齒數(shù)的劃分,共有14齒、18齒、24齒以及32齒四種。影響鋸削效果的因素包含很多種,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幾種分別為起鋸、鋸弓的運動、鋸削速度,而如果從鋸削的種類上進行劃分,可分為棒料鋸削、管子鋸削、薄板鋸削等幾種。
二、制約精確加工工藝價值發(fā)揮的因素
(一)畫線不合理性
如果配置的劃線方式不夠合理,那么即便能夠畫出規(guī)整的正六邊形,依然可能出現(xiàn)工件制作工藝不達標準的情況。所以,技術操作人員首先要對毛皮進行固定,并在毛坯的中心位置進行水平線定位,然后依據(jù)對邊距離配合高度尺,畫出水平線。其次,借助磁力表座對毛坯進行旋轉,角度為90°,最后,利用適宜的計算結構將六邊形的六個頂點精確定位出來,如此,得到的六邊形才為正六邊形。為了讓這一整套流程能夠順利精確地落實,技術操作人員首先要對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進行嚴格要求,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還要對工具的精度進行嚴格要求,校對好后,再不斷對自身的劃線技能水平進行提升,最后一步是打好樣沖眼。
(二)銼削次序不合理
工件的加工精度不僅會受到畫線不合理性影響,銼削的次序不合理也會產生影響,因此,在對銼削進行次序的規(guī)劃時,要注意先配合一個科學的加工方法,而后依據(jù)要求對銼削的順序進行科學安排。技術操作人員首先要對AB邊進行銼削,而后借助角度尺保證AB、BC之間的夾角精確性。防止出現(xiàn)細微的角度變化,影響最終的精度效果。接下來對FA邊進行銼削,同時精加工AB,BC,F(xiàn)A三個邊,在精加工過程中還要以AB邊作為參照依據(jù),防止出現(xiàn)精度問題。最后,對DE進行精加工,這個過程中要對AB邊和第一邊的平行與距離進行控制,保證不出現(xiàn)任何變化。再重復以上步驟,對EF、CD兩個邊進行加工。需要注意的是,落實角度測量工作時,要以AB邊為基準面,測量120°FA邊、CB邊,及60°EF邊、DC邊達到的要求和標準,確保最后得出的六邊形為正六邊形,每個邊的長度與每個角的角度都是相等的,不存在誤差過大的情況。
(三)理論水平弱
如果計算理論水平較弱,那么工件的真實尺寸計算就會出現(xiàn)較大的誤差,進而導致工件的加工精度不達標準。
三、加工制作方案建議
(一)畫線的不合理性問題解決
為了對畫線操作的科學合理性進行保障,可以配合精度性要求對劃線方式進行選擇。通常情況下,可供選擇的四種劃線方法分別為對邊畫線法,幾何作圖畫線法、計算畫線法、臨邊一次畫線法。為了保證獲得更好的畫線效果,操作技術員可以對劃線方式進行靈活配置,采用一種甚至多種結合的方式落實畫線操作。
(二)銼削次序不合理問題的解決
針對銼削次序不合理問題,可以配合使用鄰邊依次加工與對邊加工兩種方法進行解決,讓銼削次序配置得更為合理,同時,科學的方法使用,能夠讓加工的步驟落實更為有序,并獲得更好的空間調整與修正效果。尤其是一些對形狀以及尺寸精度要求較高的工件,其實際要求甚至可以得到針對性的滿足。
(三)理論水平弱問題解決
如果鉗工制作中的精度沒有滿足要求,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其他工序的落實成效。而導致精度不達標準的主要原因便是理論計算水平較弱,例如某一工件的尺寸是19.994~20.004,由于精度已經精確到了小數(shù)點的后三位,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尺寸的精確把控十分重要,同時難度較大,因此,想要加工誤差被控制在分毫范圍內,技術員就必須對測量位置進行改變,可以將加工尺寸的測量直接改成間隔尺寸測量,如此才能獲得更好的測量效果,并展示出更高的理論水平。同時,技術員可以通過尺寸鏈工藝方法對目標進行實現(xiàn)。
在鉗工加工工藝技術落實過程中,還常會遇見的一個問題是尺寸取舍問題,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工過程需要涉及的步驟全部落實完畢后,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所有的尺寸都可滿足技術要求,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事。此時,為了讓整個工件的誤差尺度得到精確控制,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防止對工件的使用帶來影響,技術員需要對尺寸的主次地位進行精確劃分,盡量通過舍次保重的方式讓誤差得到精確控制,獲得更好的鉗工制作效果。
結語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制作多高精度要求的鉗工工件,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誤差,但是誤差的數(shù)值大小需要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否則,就可能導致最終的工件加工結果不達標準,無法通過工件質量檢測,進而導致所有的工藝技術落實全部付之東流。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兼顧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落實過程,防止出現(xiàn)誤差過大的情況,最終無法調節(jié)。
參考文獻:
[1]閆洪山.鉗工手工制作精確度的提高方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4):2991-2992.
[2]黃師君.鉗工鉆孔誤差原因及其有效預防措施[J].科技展望,2015,25(33):92.
[3]李明.提高鉗工加工工件效率的方法分析[J].內燃機與配件,2020,(5):174-175.
[4]丁軼.如何提高鉗工中孔的加工質量[J].數(shù)碼設計(上),2019,(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