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迪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研究分析了消毒供應室管理情況,其中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進行常規(guī)護理管理,為常規(guī)組;其中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進行護理安全管理,為安全組。研究期間在消毒供應室工作的34名工作人員不變,分別在兩個階段隨機抽取1200件器械,比較分析兩組的工作質量、不良事件率。結果:安全組的安全意識、服務態(tài)度、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應對能力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安全組的醫(yī)療物品不合格率、供應差錯率、投訴率均小于常規(guī)組(P<0.05)。結論:在消毒供應室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提高工作質量,可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管理;常規(guī)護理管理;護理安全管理;工作質量;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2-0-02
消毒供應室承擔著醫(yī)療器械清洗消毒、發(fā)放收取的責任,若未做好相關工作,極有可能導致醫(yī)療器械清洗、消毒不當,增加院內感染幾率,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強消毒供應室管理質量,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可有效減少院內感染幾率,可為患者節(jié)省醫(yī)療負擔的同時,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促使患者盡快康復出院,可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1]。本研究探究分析了在消毒供應室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研究分析了消毒供應室管理情況,其中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為常規(guī)組;其中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為安全組。研究期間在消毒供應室工作的34名工作人員不變,其中男11名,女23名,最大年齡50歲,最小年齡26歲,平均年齡(32.09±5.24)歲;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在2年至12年,平均工作時間(6.2±1.3)年。其中消毒員6名,普工10名,副主任護師或主管護師5名,護士或護師5名;高中/中專文憑10名,大專文憑19名,本科及以上5名。兩組基礎資料對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安全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流程如下:(1)安全評估:針對想消毒供應室的現狀、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評估,內含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服務態(tài)度、工作態(tài)度、專業(yè)技能與醫(yī)療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檢查機制、設備運行問題、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問題等,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2)安全管理:明確每一崗位的責任,合理劃分工作內容。并根據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安全意識制定安全培訓,通過系統(tǒng)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工作能力,同時通過劃分工作責任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與職業(yè)素養(yǎng)[2]。同時明確消毒供應室管理人員的管理責任,規(guī)定管理范圍,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員的自我監(jiān)督意識與管理意識,進而提高消毒供應室管理質量。(3)完善操作流程:完善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流程,如醫(yī)用物品消毒、清洗、發(fā)放;流程,并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流程進行相關操作,比如處理回收物品,對物品進行分
類[3]。同時,工作人員應該針對消毒供應室的管理問題,找出風險,制定風險規(guī)避、消除計劃。如醫(yī)用物品分類模糊,則嚴格固定醫(yī)用物品的分類標準。在工作期間,必須做好消毒供應室的衛(wèi)生管理,按照規(guī)定佩戴相應的防護設備,進而減少職業(yè)感染風險。同時,加強對工作人員工作效率的監(jiān)督檢查,加強對表示的警示,進而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4]。
1.3觀察指標 兩組的工作質量(安全意識、服務態(tài)度、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應對能力,采用10分制評估)、不良事件(醫(yī)療物品不合格率、供應差錯率、投訴率)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工作質量采用t檢驗,不良事件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工作質量比較 安全組的安全意識、服務態(tài)度、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應對能力均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護理安全管理模式是一種以安全為目的的新型管理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安全。在傳統(tǒng)管理基礎上,進行預見性管理,進一步規(guī)定護理流程,進一步細化崗位責任。通過劃分責任、直接問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與安全意識。并根據消毒供應室管理現狀,制定嚴格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從根本上有效預防、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質量,減少消毒供應室醫(yī)療物品不合格、供應差錯現象,進而減少投訴率[5]。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安全組的工作質量均高于常規(guī)組,安全組的醫(yī)療物品不合格率、供應差錯率、投訴率均小于常規(guī)組。
另外,通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發(fā)現,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成立護理安全管理活動小組。讓消毒供應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了解護理安全管理基本理論知識,按照自愿報名的方法來成立護理安全管理活動活動小組,通過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活動圈的圈名、圈長,進一步明確本次活動的主旨[6]。護理安全管理活動小組成員總共6人,讓醫(yī)院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實時監(jiān)控本次活動內容,確?;顒訁⑴c人員能夠和其他科室加強相應聯(lián)系,圈長則由最為年長的人擔任,主要負責本次活動的相關培訓和學習,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其他圈中成員則負責收集有關資料,監(jiān)督活動現場,將圈名定義為安全圈,主要目的是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無菌器械包的消毒滅菌工作,避免發(fā)生醫(yī)院感染情況。在回收器械過程中,為了提高回收效率,需注意避免手術器械被壓損;在清洗手術器械過程中,避免手術器械之間互為碰撞,預防斷裂情況;在清點和包裝手術器械過程中,需及時對精密手術器械進行保護措施,避免受損。
由此可見,在消毒供應室管理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盼豐, 傅建英, 童利民, 等. 強化安全管理模式對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物品準備完善率及滿意度的影響[J]. 現代實用醫(yī)學, 2016, 28(10): 1385-1386.
[2] 張裕嫻. 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管理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3): 112-114.
[3] 程曉玲, 夏訓敏. 細節(jié)管理對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20): 143-144.
[4] 曲立美. 集中式中心供應規(guī)范管理模式在消毒供應室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24): 41-42, 43.
[5] Zhu, S. , Srebric, J. , Rudnick, S. N.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upper-room UVGI disinfection efficacy in an environmental chamber with a ceiling fan[J].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 89(4): 782-791.
[6] 梅暉. 護理安全管理在提升消毒供應室服務質量中的應用價值[J]. 貴州醫(yī)藥, 2018, 42(11): 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