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桂
摘 要:生物概念是生物學理論的基礎和精髓,學生學習了正確、清晰的概念,對于掌握生物基礎知識,提升生物解題思維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概念教學主要是在課堂,所以基于課堂教學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興趣,促使學生懷揣著滿腔的熱情去探究和學習概念,使他們自己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全面的高中生物知識網(wǎng)絡勢在必行.從三個“強化”就如何有效展開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旨在達到“拋磚引玉”之效,啟發(fā)廣大同仁設計和研發(fā)更多有效且新穎的概念教學方法,為推動高中生的綜合發(fā)展做出努力.
關鍵詞:概念教學;強化策略;高中生物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核心概念.生物概念是生物學科的基礎,也是生物學領域最基本的語言表達單位.實踐證明,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動,很多教師舍本逐末,過于重視課堂上的新鮮感,而忽略了概念這類基礎知識的夯實性教學.他們在處理概念教學時往往是一帶而過,或者是以學生的死記硬背來進行概念的教與學.然而,死記硬背的模式并不利于學生對生物概念產(chǎn)生深層次的認知,他們對概念甚至是對概念背后所蘊含的生物學知識的理解都是停留在表面,這完全不利于學生生物知識的儲備以及生物素養(yǎng)的形成.為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勇于面對現(xiàn)狀,積極且具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力求全面提高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推動高中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一、強化導入,感性認知
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聚攏在課堂之中,使學生以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進入課堂知識的學習中,合情合理的導入至關重要.概念教學也是如此,高中生物教材中收錄的基本概念有很多,與初中生物相比,概念的抽象性更強.面對這類概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建立感性認知的基礎,只有獲得了感性的認知,學生在概念的學習中才能突破抽象的束縛,理解其本質(zhì)上的含義.比如,在教學“生物的變異與進化”中相關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用一句俗語導入,即“一樹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賢.”在概念教學的備課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挖掘與概念知識有關的俗語、諺語、成語、詩句等,進而在增加概念教學的趣味性的同時加深學生的識記印象,促進學生的概念學習.當然,除了用諺語進行趣味導入外,直擊學生的理解難點,設計針對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也是有效的概念教學導入方法之一.比如,在學習“內(nèi)環(huán)境”的概念時,很多學生總是將內(nèi)環(huán)境中血漿說成血液,為了幫助學生理清概念,教師可以在教學“內(nèi)環(huán)境”概念前,遷移以往學習過的舊知識設計問題:“血液包括什么?(血細胞和血漿)”如此,在進一步學習“內(nèi)環(huán)境”概念時,學生在了解到血細胞不屬于內(nèi)環(huán)境基礎上便不會再將血漿說成血液了.其實,問題拋出的過程也是為學生思維開拓提供方向的過程,借助設疑進行概念導入可以痛擊學生概念學習中的障礙.
二、強化圖示,理清關系
生物學科被劃分為“理科”的范疇之內(nèi),為此其具有高度的邏輯性,高生物教材中收錄的概念俯拾皆是,僅僅依靠死記硬背顯然是很難明確各個概念間的邏輯關系的.而概念圖是用視覺再現(xiàn)知識結構、外化概念的一種方式,它以形象直觀地方式可以將概念間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這種表征方法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加系統(tǒng)完整,也能更加準確地了解概念之間的差異與聯(lián)系,進而有助于他們構建全新的知識體系.概念圖的應用本應該是更加廣泛的,但是大部分的生物教師只有在復習階段才會嘗試使用概念圖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這樣一來,不僅削弱了概念圖的實用性,同時也讓學生在概念的學習上失去了強有力的左臂右膀.所以,在概念的新授階段滲透和應用概念圖不僅僅是概念教學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概括、整理以及知識轉(zhuǎn)化遷移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教學高一上冊的“細胞器”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就是可以在講解過程中出示概念圖,啟發(fā)學生以“細胞器”為關鍵詞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整理,最終將細胞器的各個結構與作用的知識詳細且完整地展現(xiàn),如圖1所示.
概念圖從上至下,從里之外的填充其實就是學生思維擴散的直觀表現(xiàn),在這種概念圖的幫助下,學生既可以了解“細胞器”的表層概念,同時也對“細胞器”背后蘊含的復雜知識,即“系統(tǒng)內(nèi)的分工合作”形成較為融合的獲得感.
三、強化訓練,直擊術語
練習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言而喻,通過練習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中也必須要滲透和設計專項的訓練,力求讓學生的生物概念更加全盤周密.生物學具有自身的專業(yè)術語,一旦學生對生物術語產(chǎn)生混淆,那么他們對概念的認知也就是啼笑皆非的.所以在概念的強化訓練中,要針對生物概念的文字敘述進行考察,力求達到“咬文嚼字”的狀態(tài).比如,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的“自養(yǎng)需氧型”生物,如果學生記錯成“自氧需氧型”,那么在理解上面就會出現(xiàn)偏差.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雕章逐句的訓練題,突破混淆的字詞.如判斷對錯的練習題:
第一組例題:人體中有八種必需氨基酸.……( )
人體中有八種必須氨基酸.……( )
第二組例題: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zhì)并釋放氧氣的過程,成為光合作用.……( )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質(zhì)并釋放氧氣的過程,成為光和作用.……( )
很多教師不認同這種訓練方式,他們害怕學生會對錯誤的文字敘述產(chǎn)生印象,進而達到反作用.其實,只有直擊痛點,從混淆點入手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深化概念.這樣,當學生面對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不會一籌莫展,毫無思路.比如,肽鍵、肽鏈等是幾個非常相似的術語,也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果學生對這些概念不甚理解,那么在計算脫水數(shù)=肽鍵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時,學生代入的數(shù)據(jù)就會失真,答案也就大相徑庭.由此可見,設計概念術語的專項訓練,對于學生概念的掌握,以及他們借助概念解決生物問題能力培養(yǎng)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總而言之,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對于學生生物知識整體的掌握、生物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物思維的發(fā)展等都有著不容忽視且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的概念不勝枚舉,生物教師應該因情、因境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概念,促使他們以概念為基礎形成科學的生物知識學習體系,進而更好地走進生物世界.
參考文獻:
[1]雷耀華.概念圖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應用優(yōu)勢[J].新課程研究,2010(26):58-59.
[2]李邵姝.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幾點認知與思考[J].科學大眾,2014(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