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嵐嵐
摘 要:隨著課程標準的逐步深入,部編教材要求中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筆者在從教實踐中,摸索出《水滸傳》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希望對從教者有一定啟發(fā)。
關鍵詞:導讀激趣;讀中質疑;讀后展示
名著就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具有經(jīng)典閱讀價值,能夠經(jīng)過時間考驗而經(jīng)久不衰,被廣泛認識或流傳的文字作品。朱自清說:“經(jīng)典的價值在不在實用,而在于文化。”1九年級下冊《水滸傳》,在讀書方法上要抓住“古典小說的閱讀”的特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依據(jù)導讀激趣、讀中質疑、讀后展示的順序,摸索出《水滸傳》閱讀教學的一些可供模仿的方法。
一、導讀激趣
(一)作家作品背景呈現(xiàn)
在導讀課時,要選擇性地動用一些視頻資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水滸傳》就可以引入關于武大和潘金蓮的視頻資料。據(jù)考古考證,兩人從小青梅竹馬,成親后夫妻關系甚好,并非像施耐庵所寫的武大矮且丑,潘金蓮為淫婦。這段視頻就可以作為《水滸傳》導讀的音頻資料。播放完視頻,我繼續(xù)引導:在《水滸傳》這部書中,武大和潘金蓮這兩個人是怎么被抹黑的呢?現(xiàn)實中武大和宋江農民起義并無牽連,為何在小說中將現(xiàn)實存在的武大和小說中的武松設計成兄弟?
(二)名人名家的評價
經(jīng)典的價值在于,不同時代的人讀,都能讀出自己的味道。
金圣嘆感嘆:“《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敝麑W者胡適認為“造出一部不會磨滅的書”。著名作家梁秋雨在《影響我的幾本書》中說:“第一步影響我的書是水滸傳……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利用名人名家的評價潛意識地傳達給學生這樣一個信息:這部書值得你去讀。快打開書來讀吧。
(三)主題思想的存疑
《水滸傳》作為一部英雄史詩般的小說,記述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全過程,鮮明地表現(xiàn)了“官逼民反”的主題。這是部編語文教材九上《水滸傳》名著導讀的原句。在導讀課上,在主題之外,也可以有多重話題供學生思考。
例如:1關于譯著,公認的翻譯較好的是美國作家賽珍珠,將其書名翻譯為AllMenAre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你認為好嗎?給出你的意見。2.關于梁山108名好漢,你能拉出一條關系網(wǎng)嗎?3.“替天行道”的大旗,招徠了眾多英雄入伙,梁山好漢最終走上招安的不歸之路。你怎么理解“替天行道”的旗號?4.關于人物和綽號之間的關系。5.關于書中女人的故事。6.關于對“忠義”的理解等等,都可以在導讀課上作為前置問題,讓孩子在閱讀中思考,問題會讓孩子閱讀得更有指向性。當然,在正式閱讀中每個章節(jié)的問題植入,也會讓學生收獲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二、讀中質疑
歌德說過:“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讀書不僅要讀出字面的意思,更要通過字面,勾連前后內容,有所質疑,方可發(fā)現(xiàn)“紙的背后”的意義。孔子提出的“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強調了讀書過程中的思考必不可少。
在學生進入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變換方法和手段,使學生不斷獲得讀書的好奇心,保持濃厚的興趣讀進去。
(一)為人物立傳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tǒng)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
例如,可以從性別、綽號、籍貫、職務、家庭成員、人物關系等等進行表格式的梳理。在寫武松小傳的時候,學生能夠兼顧客觀性和生動性,不少學生語言詼諧,加入了現(xiàn)代網(wǎng)絡語言及自己的個性評價,所以,為人物立傳幫助學生再次認識書中的人物,反觀人物與主題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學會客觀而真實地評價一個人。
(二)勾畫思維導圖
在為人物立傳后,可以讓學生勾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語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簡單來說,勾畫人物思維導圖就是將此人與他人關聯(lián)起來。
在勾畫宋江思維導圖時,不少學生關注到了宋江的基本情況,不僅使用了圖形,而且為宋江畫了像;不僅對宋江的個人經(jīng)歷進行勾連,而且對人物形象進行點評。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對人物的再創(chuàng)造,思維導圖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三)比較人物群像
比較,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把有某些聯(lián)系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及其相互關系,從而形成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的方法適用于《水滸傳》的閱讀。
108位英雄好漢各有其性情、氣質、形狀、聲口,所以,108位好漢各有各的特色,可以進行比較。
影視劇和文本比較是讀者走近作者的又一捷徑。不過教師要精選視頻內容,98版電視劇《水滸傳》能夠遵循原版,但在很多情節(jié)上多有改編。在文本“林沖風雪山神廟”這一章節(jié)中,林沖殺人的順序分別是陸虞候、差撥和富安,但在98版電視劇中,陸虞候是最后一個被殺的。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98版電視劇在情節(jié)的處理上比較符合我們現(xiàn)代人的審美興趣和價值觀。
三、讀后展示
(一)從“說”上入手
講故事,可以概述回目內容,也可以詳細敘述人物事件,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評人物,教會學生學會臧否人物,辯證看待人物。說細節(jié),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細節(jié)領悟的敏感性。
可以開展“水滸大講堂”,圍繞“忠義是否能兩全、施耐庵對女性的態(tài)度、招安是梁山泊最終的出路嗎”等開放性話題而展開。
(二)從“寫”上下功夫
“寫”的形式多種多樣:寫小詩,贊頌人物;做手抄報,繪制人物圖譜;改寫章回標題等等,都可以作為讀寫結合的形式加以嘗試。
也可以以作文的形式發(fā)起對書中人物的對話,例如:以“——,我想對你說”為標題,讓當代中學生與古人對話。
筆者認為無論是單篇文章的閱讀,還是整部書的閱讀,讀、說、寫相結合,是閱讀者從未知走向已知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宋桂林.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教學探新,2018(10):67-68.
[2]李慧敏.初中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9(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