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貴
【摘要】班主任教師除了要管理好班級外還要對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并朝健康的方向快速發(fā)展。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時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有效落實德育教育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接受教育并在思想意識中以道德觀念為行為準則,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以道德觀念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的目標。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策略
農村小學教育中存在著師資力量較為匱乏及學生家長普遍存在著文化素質水平較低的現象,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造成小學生的道德觀念未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不利的作用且不能為國家輸送優(yōu)秀的人才[1]。同時,農村小學會因為道德教育水平較低而阻礙了農村教育的良好發(fā)展,對于農村當地的發(fā)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師對自身工作中的德育教育產生重視,并且要在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出德育教育的作用,促進農村小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與發(fā)展并進一步推動農村小學快速發(fā)展。
一、班主任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模范引領作用
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班主任教師應將德育教育作為自身工作的重點內容,因為教育的本質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只有充分發(fā)揮出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將教育的本質有效落實于實際教學中,進而實現教育的根本目標[2]。班主任教師在實施德育教育時應明確自身的行為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為小學生在認知世界時主要依靠模仿的過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是小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班主任教師應在小學生面前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模范引領作用,讓學生模仿自己正確的思想與行為,進而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及行為能夠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比如教師在遇見學生時可先向學生進行禮貌問好,學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向教師及其他學生問好,教師充分發(fā)揮了自身模范引領的作用并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禮貌行為。在長此以往的模范引領作用下會讓學生養(yǎng)成禮貌行為的習慣并實現了道德教育充分發(fā)揮出作用的目的。另外,教師還應了解部分學生存在著內向的性格,并且會因為個性內向的問題而在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問好時未能表現出積極向其他同學問好的現象,班主任教師要注重這部分學生的道德教育,并且可針對這部分學生創(chuàng)設出各類活動,讓這部分學生在參與各類活動時可以實現與其他學生禮貌問好并形成良好的禮貌行為習慣,比如教師可先了解這部分學生所具有的興趣喜好,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創(chuàng)設活動,目的是激發(fā)出這部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參與的過程中與其他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通過良好的交流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交流、接觸所具有的快樂感受,進而能夠積極的與其他學生實施禮貌行為,在這部分學生實現擁有良好的禮貌行為后實現了道德教育的目標。
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于農村學生的家長在文化水平方面普遍存在著較低的問題,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家庭教育的過程,導致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不能受到家庭教育良好的引導,在思想與行為中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事,并不能正確認知自身的思想與行為是否正確。小學生經常會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擾亂其他學生學習的行為,還會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而隨意破壞公共物品,對于此類現象需要班主任教師對其實施良好的道德教育過程,可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自身行為的錯誤,可讓學生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促進學生明確自身行為是否正確,在改善行為的同時也擁有了正確的道德觀念,比如教師可在小學生玩樂自己喜好的事物時,將小學生存在的擾亂他人學習的不良行為反作用于小學生身上,當小學生玩耍時總是被別打斷會產生憤怒的情緒,此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思考:“你是不是很生氣?當你在擾亂他人的時候,對方會不會和你一樣生氣呢?”當學生了解教師的行為與自己的行為相同,并且自己很是生氣,也同時會想到自己產生擾亂他人行為時對方也很生氣,當學生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會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有效的改善。
三、班主任教師要密切關注小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
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時應注重小學生的思想變化,因為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是由學生的思想意識所決定的。班主任教師在開展道德教育時需要針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進行有效的引導,進而讓學生的思想中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再將道德觀念作用于行為中實現健康地成長與發(fā)展。班主任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在創(chuàng)設的活動中、在學生自主玩耍的過程中挖掘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還要分析出學生的個性特點并針對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進行有效的干預,進而達到促進學生擁有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tài)實現健康的成長,比如班主任教師在觀察學生一起玩樂的過程中,發(fā)現某位學生存在著自私自利的思想,班主任教師應及時針對這位學生存在的這一思想進行有效的干預,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自私自利思想對于自己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較大影響作用。教師可引入學生父母對學生無私奉獻的過程讓學生思考:“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對自己無私奉獻呢?”利用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父母,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無私奉獻”,然后教師再引入某位小朋友因為自私自利而沒有了朋友這一事例去引導學生認知自己的錯誤行為,再將與他人正確的交往方式傳遞給小學生,可為小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指明方向,通過這一過程可讓學生正確認知自己思想與行為的錯誤,可通過教師的引導采用正確的行為。
結束語:
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師應重視德育工作對于農村小學生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性,應在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出德育教育的作用引導小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進而在發(fā)揮教育本質作用的同時能夠為國家輸送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敏娟.農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滲透[J].才智.2020,(11):200.
[2]伍藝芬.新時期農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討[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2020,(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