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編輯工作的實踐出發(fā),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匯總成9個方面,包括編校錯誤、師徒制、選題策劃、批評、出差、書店調研、作者資源等,都是在實際工作中切實會遇到并且需要妥善解決的,以期給編輯以參考和借鑒,更是拋磚引玉,和同人交流。
關鍵詞:編輯工作;好編輯;九道關;職業(yè)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196-02
“欲達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動容,必入其中;欲想成功,必有其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背霭嫘袠I(yè)要成為好編輯,該如何實現(xiàn)突破呢?現(xiàn)實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標準衡量,或者說硬性指標,如職業(yè)資格證、出書數(shù)量、獲獎圖書種類、作者資源數(shù)量、營銷渠道數(shù)量、職務、職稱等。作為從業(yè)十余年的編輯,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編輯職業(yè)道路上的九道關,與大家共勉。
一、錯誤關
一個合格的編輯,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還要有豐富、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1]。編輯的工作量很大,雖說各個出版社或者圖書公司會有不同的考核辦法,但每個編輯的任務指標一定是有的,以最簡單的文字量任務來說,就有年度任務、月度任務,甚至有些還有周任務和日任務;編輯的工作很細,看稿子要考慮整體體例、標題層級、語句流暢、字詞準確、標點規(guī)范……必須面面俱到,而且必須全力做好、精益求精。但編輯又是一個永遠不完美的活,任何一本書,當編輯復盤或者以另一個角度審看的時候,總會有很多后悔或者心痛,簡單的如錯別字、病句,更進一步如某個章節(jié)可以更好地分級、標題可以更優(yōu)化……職業(yè)性質決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越想成為一個好編輯,那你做的書肯定會越多,犯錯的概率也越大,犯錯的事實也一定會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稿,各式各樣的錯誤,即使我們不能準確掌握,也要具有發(fā)現(xiàn)錯誤的意識[2]。
雖說凡事不能絕對化,但回歸到編輯工作,可以肯定:所有的編輯都犯過錯。當然,有些錯是允許犯的,及時改正就行,沒有太大的影響,如編輯錯誤;有些錯,影響會較大,甚至影響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是必須力避的,如內容錯誤。編輯必須學會面對錯誤、修正錯誤、避免錯誤,讓錯誤成為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墊腳石”。
二、師傅關
“師徒制”在編輯行業(yè)中是傳承“工匠精神”的重要紐帶[3]。編輯行業(yè)有傳幫帶的傳統(tǒng),也存在師徒制,這算是一種傳承。絕大多數(shù)編輯需要一個師傅、一個領路人,熟悉這個行業(yè)、這個職業(yè),熟悉走入大門之后你所要面對的工作、環(huán)境、挑戰(zhàn)和前景……
有師傅的話,你可以在工作中少走很多彎路,更快地知道單位的制度、流程、人員、工作量等,可以迅速適應一個新環(huán)境;有師傅的話,你可以更快更好地上手本職工作,有適合的書稿讓你練手,將你頭腦中還不成熟或者碎片化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真正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本職工作;有師傅的話,他會給你安排好工作時間與內容,也會把你要對接的人與時間安排好,你可以相對從容地執(zhí)行;有師傅的話,你會少犯錯,因為他會幫你把關,他會給你擋錯、擋大錯……
但現(xiàn)在也有一個問題:出版社年輕人居多,比如中國發(fā)展出版社,最老的是“70后”,“80后”是主力,很容易給人一種太年輕、當不了師傅的感覺;并且很多人不愿意帶人,累人又沒有績效,“義務勞動”。所以,現(xiàn)在找?guī)煾档每催\氣,更得主動去爭取才行。
三、策劃關
圖書源頭在策劃,對于編輯而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想成為好編輯,必須做好策劃這一關。一本書從策劃到真正出版,這中間的環(huán)節(jié)太多,需要編輯關注的點也太多,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放松,都必須嚴格把關。從策劃來說,必須保證這本書能出版且值得出版,有好的社會效益或者經濟效益。
何謂“能出版”?簡單地說就是要符合出版的法律法規(guī),不能碰“紅線”,符合出版社的出版類別;而“值得出版”,說的是書的效益,即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其中,有一類可以“閉著眼”做的選題,比如名家名作,可以是既有的名作,也可以是新創(chuàng)作的作品,而且后者更佳;還有一類是抓熱點或者熱門人物,迎合市場需要,滿足讀者需求,這需要策劃編輯有足夠的判斷力和警覺度,可能還要賭運氣。
作者喜歡把自己的書比作孩子,其實編輯也喜歡把書比作孩子,可如果不是你策劃的,你只負責編輯,可能你最多算一個“代孕媽媽”。
四、批評關
如果你有師傅,他肯定會時不時地批評你,甚至狠狠地訓斥你;如果你有一個負責任的領導,工作出錯了,他也會狠狠地批評你,讓你知道該如何糾正錯誤、吸取教訓;如果你有一個好朋友,你出問題了,他也會適當?shù)嘏u你,還會幫你想解決的辦法??扇绻惴稿e了,師傅不理你,領導只顧著處罰你,朋友在看你笑話……你會十分要想被批評。
在沒有師傅的一段時間,筆者都是主動地去找老編輯,請求他們看筆者的稿子,找出編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求放心。當然,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批評我,甚至開現(xiàn)場會,但筆者認為這是好事,丟一次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這也算是一個規(guī)律,越是批評你的人,越是對你生氣的人,越會是你真正的師傅或者朋友,因為他們把你的事看得很重,把責任看得很重。
五、出差關
編輯是一項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看稿是需要沉下心來,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但一個好編輯不能總沉浸在書稿和文字中,一定要多想、多看、多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編輯也需要有這樣的執(zhí)念。
編輯出差的機會不多,只有見作者、訂貨會、館配會等,才可以“搭便車”。從筆者自身的經驗來說,每次出去的收獲都很多。你可以去一個新的城市,見到新的人、新的書、新的書店、新的市場,有些人會成為你的新朋友;你可以見到新的作者,收集到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提升見解,擴大朋友圈;你可以學習新的做書方式、新的市場需求、新的營銷理念,做精準調研和營銷[4],讓你做書的思維可以更開闊。編輯出差的機會多是自己爭取的,必須全力以赴,珍惜每一次機會。
六、書店關
書店絕對是一個應該常去、久待的地方。在書店可以看書、看人、看市場,也可以學術、學新、學調研,還可以求真、求益、求朋友?,F(xiàn)在很多書店增添了新的亮色,吸引著更多愛書、看書、懂書的人慕名前往。作為一個編輯,本身就應該多去書店,如果沒有去過書店,去過一個城市的“打卡”書店,沒有在書店與讀者交流,就是失職。
圖書市場調研是策劃選題的重要組成部分[5],甚至可以說是基礎,必須“走出去”,走入書店,到讀者當中去,接收第一手信息。去書店的收獲,有時候是潛移默化的,會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不經意間慢慢提升編輯的能力和素質,將會是編輯看書之外的收獲,成為寶貴的財富。
七、營銷關
一本書的開始好界定,對作者來說,開始寫了,可以算是,或者說寫完了,也算是又一個開始;對于編輯而言,選題敲定了、合同簽了,可以算是,或者說拿到齊清定的稿子了,也可以算是。但如何界定結束呢?書印完了,對于營銷而言,是剛剛開始。
編輯是除了作者之外最了解書的人,應該義不容辭地擔起營銷的責任,應該充分運用自身的優(yōu)勢和能力,好好地為書的營銷做些工作,既屬于權利,也是義務。一本書上市之后,編輯應該寫的文字很多,如編輯手記、書評、推薦軟文等,還有新媒體推薦等。這些工作恐怕比編一本書都難,但又是一個編輯不能忽略的工作,而且應該是時時營銷、事事營銷。
八、作者關
出版以“內容為王”,內容來自作者,占有作者資源,是出版社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一個好編輯的必要條件。編輯應該努力讓每一個作者都成為自己的朋友,讓彼此成為出版工作的第一選擇,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良好關系。這種信任有時候超越年齡、無關經濟,是在出版過程中慢慢建立的,是一次次磨合、一次次探討、一次次修改中慢慢累積的,是在相互提醒、相互促進、相互提升中慢慢培養(yǎng)的。
編輯要讓作者信任,最好的方式是編一本或者幾本優(yōu)秀的書。這里說的優(yōu)秀,可以是內容質量優(yōu)秀,可以是作者優(yōu)秀,也可以是獲獎優(yōu)秀,還可以是銷量優(yōu)秀,具備一方面就可以讓行業(yè)內的人知道你并留下印象,你和作者交流的時候,這也會是很好的話題切入點。
九、自己關
前面的八關可以是必要條件,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行動起來。既然選擇了出版行業(yè),選擇了編輯這個職業(yè),懶是要不得的,必須勤奮,而且要一直勤奮,改“要我做”為“我要做”。書稿要看,而且要看好;編輯手記要寫,而且要寫出感情;書評應該寫,而且要寫得有感染力;編輯推薦更應該寫好,而且要言簡意賅,吸引眼球……
新時代更要求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媒體的迭代意味著編輯也要更新思維,新媒體時代的編輯更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和增強讀者意識,熟練掌握各種電子設備的操作,擁抱新技術、
新媒體[6]。
作為在出版行業(yè)摸爬了十余年的編輯,首先,筆者十分認同這個行業(yè),讓自己更加充實;其次,這個工作做好不容易,必須有足夠的內生動力和職業(yè)規(guī)劃;再次,不能驕傲,也驕傲不起來,要鍛煉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直面問題,及時復盤、反思;最后,永遠在路上,不能停止,也停止不了,要時刻督促自己。
十、結語
編輯行業(yè)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是當前受疫情影響,更應該讓自己具備足夠的實力。上面所說的九道關是每一個編輯從業(yè)者都會遇到的,其實就是編輯應該具備的九種業(yè)務能力,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從容應對編輯工作,讓自己不斷進步,成為好編輯,成為行業(yè)佼佼者。
參考文獻:
[1] 周雪萍.淺談教輔編輯的基本素養(yǎng)[J].科技傳播,2020(08):8-9.
[2] 許艷輝.簡析編輯審稿過程中兩類常見錯誤[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6-04(3).
[3] 張文勝.讓“工匠精神”在編輯“師徒制”中傳承[J].出版參考,2017(10):40-41.
[4] 王瑞.簡談圖書訂貨會上的精準營銷——基于編輯的視角[J].傳播與版權,2018(11):136-137.
[5] 劉宇龍.論圖書策劃編輯市場調研工作[J].新西部,2020(10):72-73.
[6] 李學云.新媒體背景下編輯如何增強讀者意識問題探究[J].記者搖籃,2019(04):23-24.
作者簡介:雒仁生(1983—),男,山東青島人,本科,文學學士,新聞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編輯,中國發(fā)展出版社第一編輯部主任,研究方向:編輯業(yè)務提升與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