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摘要:愛國主義是教育領域最常見的主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F(xiàn)在高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時代帶來的機遇,也不可避免的面臨著時代帶來的問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場拉鋸戰(zhàn),也是一場持久戰(zhàn)。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中華民族
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沿陣地,承擔著學習并且研究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有情操、有道德的歷史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和擔當。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我們作為高校教師,肩負著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的重大職責與使命,更應當重視課堂中的愛國主義教育。
1.課堂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 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貫穿歷史它都應有熱愛祖國, 繼承祖國悠久的歷史, 弘揚祖國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建設祖國, 開發(fā)祖國寶貴的自然資源, 保護祖國的青山綠水, 使祖國變得富饒而美麗;保衛(wèi)祖國, 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內容。
1.1愛國主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能夠成為自始至終沒有中斷過的文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批愛國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在中華民族危難關頭挽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之中,延續(xù)中華文明之火種。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就是愛國主義,它也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源泉力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題。
目前國內外經濟交流愈加頻繁,文化多元化,思想變化飛快很容易使青少年在價值觀的構建上產生偏差。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祖國觀。無論身處邊疆還是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地區(qū),我們都要自覺把維護祖國統(tǒng)一、促進國家繁榮與發(fā)展、捍衛(wèi)祖國利益與榮譽作為自己最神圣的使命。只有祖國繁榮穩(wěn)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才能完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職責。
1.2大學生的重要地位
大學生作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肩負神圣使命,是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者。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國家思政教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及國家安全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培養(yǎng)好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才能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實踐中生根發(fā)芽。
2.在課堂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研究
2.1課前五分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旋律
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常見問題主要集中在“生存壓力弱化愛國主義”、“網絡輿情擠占愛國主義資源”、“教育功利性削弱愛國主義”等問題上,為此,我們需要從實踐出發(fā),加強愛國主義宣傳、挖掘愛國元素、組織愛國主義活動,才能保證愛國主義教育在校園生根發(fā)芽。
以新疆醫(yī)科大學克拉瑪依學院為例,我院要求每堂課課前五分鐘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課程正式開始前可以開展以“弘揚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思政課,給學生傳授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或者抗日老英雄的偉大事跡,既生動有趣又能達到提升中華民族認同感的目的。
2.2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手段
有了好的思想主題就需要好的教學手段,現(xiàn)在課堂多媒體手段已經成熟,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可以運用圖片、影像、視頻等方式營造出意境,如此耳濡目染,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在這種氛圍里得到熏陶。近兩年,我國愛國主義題材影片口碑頗佳,尤其《戰(zhàn)狼》等影片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在課余時間或者晚自習時間為學生播放此類愛國主義題材影片,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培養(yǎng)他們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儲備干部。
2.3課堂討論,由淺至深引導學生
課堂討論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討論學生和教師各自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更可以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心靈的碰撞。因此, 課堂討論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洞髮W語文》的課堂討論, 不僅要對課文、作者、課后題等進行討論, 更重要的是要對其思想性進行討論。在課堂討論中, 教師的引導是非常至關重要。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不僅要努力把話題引向愛國主義的主題上來, 而且要善于利用學生的思想閃光點,靈活的去進行分析和交流, 而是在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之間互相交換看法和意見, 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引導。
2.4加強“隱形愛國主義教育”
課堂中,以“顯性”的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生接受程度較低,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嘗試開展創(chuàng)新式的“隱形”教育。例如:《大學語文》課堂中常常會涉及到歷史人物,以這個人物在當時時代做出的積極貢獻以小見大,由淺入深讓學生體會到祖國的繁榮昌盛、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都是無數愛國人士、科學家、烈士付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才換來的。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在教室布置上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耳濡目染才能日臻感同身受,才能逐漸成長為滿腔熱血、發(fā)憤圖強、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大學生肩負著發(fā)展地區(qū)經濟、文化的重大任務,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決定著到本地區(qū)的社會發(fā)展,樹立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的榮譽感、使命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思愛國主義教育,高等學校每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教師需將教書與育人相結合, 善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并充分利用好腳下的三尺講臺, 通過言傳身教, 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