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圖像的觀點上來看,培根所畫的一些東西和影像是一些完全非理性的、特定的東西。當培根在畫一個人的時候,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這些窩洞的造型與人類的眼睛、鼻子、嘴都毫無關系,只不過是不同的顏料在不同的畫面中的描繪與他描繪的人物有相似的地方罷了。培根的全部創(chuàng)作可以說都是偶然發(fā)生的,在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中也絕非是有意識的,與圖像似的繪畫也毫無關系。培根在創(chuàng)作中會先用近似而直接的方式把他所要畫的基本東西的最初形態(tài)像一張新畫一樣開始作畫,這種直接的方式會使可能性變得多了起來,然后偶然的意外被意志力加以發(fā)揮。
關鍵詞:創(chuàng)作;意外;藝術形式;機運
一、社會環(huán)境對培根繪畫的影響
培根的父母雖然都是英國人,但是卻在愛爾蘭生下了他。父親的工作是負責訓練賽馬。在培根還不到五歲,父親從外祖母的手中買下了房子。房子后面的房間都是呈弧形排列的,也許是受此影響,所以以至于培根在后面創(chuàng)作的三聯畫中經常用圓弧形背景。培根20歲時定居到倫敦之后開始了他的油畫創(chuàng)作。培根喜歡表現孤獨和具有痛苦感的主題,從培根的訪談錄中可以看出,童年時期的培根與馴馬師的父親相處并不是十分的和睦。經歷了家庭的不幸,培根對“孤獨”有了自己的認知,他對這一詞的使用常常是夸張的。他所做的是圖像的創(chuàng)作表現,以一種繪畫的形式語言創(chuàng)造物象與形式。
家庭所帶來的傷口持久并難以治愈,讓人們對未來感到迷茫而不確定,并對人本身產生于恐懼與絕望。由此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培根畫中的空間會具有人一樣的感情,甚至可以給人帶來孤獨和焦慮,它與那個時代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培根認為照片是一個媒介,思維通過它能夠在影像里面自由地奔走。照片常常是意念的先導,而不僅僅是一個參考的物件,培根認為照片比直接觀察所感受到的東西要真實的多,所以培根在繪畫之前一定會先拍攝一組特別的照片。他認為面前的影像會使他產生一定的阻礙,不能夠自由地讓人發(fā)揮,反而不如透過照片來進行作畫,記憶與照片比起讓人直接在面前更加的自由發(fā)揮。
在培根漫長的創(chuàng)作生涯當中,三聯人物畫成他最具有個人特色的部分,也可以說是他最高藝術成就的代表。與其說這些作品是人們命運狀態(tài)的呈現,倒不如說是畫家自我心理的揭示。在培根的畫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經常運用“鏡子”來作為道具,在許多形象的背后及周圍他都會安排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鏡子,從鏡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映射出的另外一種形象。培根在畫面中設置鏡子可以說是別有用心的,鏡子可以打破我們自我的身體和他人身體之間的界限,在扭曲的血肉軀體中,我們與他人的身體相互交織存在,身體之間的可逆性延伸交織在自我的身體和他人的身體當中,甚至延展到我們本體與動植物之間,這種關系不再是我們所構造的本質,從而變成了自我存在和他人存在的共存關系。培根1971年所創(chuàng)作的《三聯畫-記憶中的喬治·戴爾》便是其中之一,培根親密的愛人戴爾突然自殺,他的感情受到重創(chuàng),他始終沉浸在失去戴爾的悲痛中,戴爾的死一直盤桓在培根的心中,所以便創(chuàng)作了這幅作品。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戴爾的形象從右側的鏡子中漏出,在下端的鏡子中顯現,從而鏡子形成了戴爾與培根的延伸,左側的痛苦形象與右側相連接起來,背后的陰影也使畫面增加了緊張恐怖的氣氛。培根通過鏡子的方式向自己開放,引導著我們陷入一種自我的純粹狀態(tài),同時他試圖尋找一個開放的通道,從而向自己以外的方向投射而出。
二、繪畫中的“意外”與“機運”
培根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沒有畫草稿的習慣,因為他認為畫草稿是沒有必要的,甚至這樣限制了他的創(chuàng)作思維與方法。雖然我們知道創(chuàng)作草稿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但培根的創(chuàng)作方法同樣讓人感到震撼,因為他從不對畫面進行預先的演練。他認為所有的肌理、色調、顏色的移動都有意外的結果。而這些意外的結果正是培根作畫的起源。因此培根對于創(chuàng)作中的“意外”與“機遇”十分的看重。人們常常忽略無意識的東西和混亂的筆觸,而培根在繪畫時會把一些不經意的無意識記號留在畫布上,在繪畫時會隨意的涂抹,用破布或者畫筆把松節(jié)油和顏料等任意的東西隨意的揮灑在畫面上,他認為這些記號所暗示的是更深刻的一面,可以通過它來捕捉那些吸引的本質而去打破那種被意識所主導的影像。他認為繪畫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如何完美的呈現出來表象,他總是想要通過“機遇”和“意外”發(fā)現表象,然后發(fā)展并且同時創(chuàng)造出來其他的新形象。培根認為對于影像的制作要趨向復雜而又要簡單單純,如果背景清晰統(tǒng)一,那么就會有一種堅實可靠的效果,背景清晰影像才能夠真正的自我表達。
油畫的顏料具有流動性,所以影像在制作過程中是可以不斷改變的。筆刷的移動甚至能讓影像完全改變。假如筆端沾滿了一種顏色,僅僅需要“意外”的一筆所畫出來的記號就能同其他的記號產生出另一種默契,從而使影像往更深更豐富的層面去發(fā)展,他認為這是筆觸及筆刷給他帶來的“機運”。對于“機運”制造出來的影像人們能比較順利地處理,因為這些記號是超乎理性的,再按照時間及情況來做決定時,人們變得比較能利用意外所帶來的各種提議去處理畫面??梢哉f對于那些“意外”引發(fā)的結果才是培根最想要的,但這些結果必須是讓培根所利用的,意圖捕捉事實可以導致一個迷惑的視覺影像,因此可以借此發(fā)揮嘗試并從圖像的事物中創(chuàng)作出一些東西。這樣的影像就能在它自身的結構中自然地生長出來,而并不是按照人們的主觀意識去生長,結構當中這樣得到的一個畫面是一個比較有機的影像,而不是原本被人們思維所控制的那個。所以他認為“意外”和“機運”在他的繪畫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培根的作品標題一般都是從以這個或那個所做的各種習作命名,他們有時候會被伯樂加上標題,這樣可能對他們記憶畫面的內容有所幫助,有時甚至還是為了方便展覽。培根認為影像當中已經有了標題的存在,如何去解讀完全是人們的自由發(fā)揮,觀者憑借自己的感覺來給作品命名。因為培根全部的創(chuàng)作都是偶然發(fā)生的,他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畫面,雖然預見了他,但基本上不會按照所預見的那樣去完成他,他會在實際的繪畫過程中發(fā)生變形。培根所運用的刷筆很大,在工作時顏料所做的許多事情比畫家做的要更好。培根認為這屬于意外,因為它是種選擇的過程,而你選擇保留了這意外的一部分,同時也保存了畫面的連貫性。這樣的畫面從未經過分析,正因為如此,這樣畫出來的作品比圖像是的繪畫更加的犀利,因為他有絕對屬于自己的生命,藝術家們只有如此才能敞開心胸,或者是可以稱為打開感覺的閥門,以更加落拓的姿態(tài)恢復生命的旁觀者的身份。
三、結語
培根的畫作以人物的扭曲、平鋪的背景為特點,張力極強。他通過他的繪畫將他內心獲得了解脫,同時通過圖片和作品的對比,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作品中的圖像是如何產生變化的。培根一方面讓繪畫在視覺上更接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同時另一方面又讓繪畫在精神方面上脫離了圖片中所帶來的真實感。通過在畫面中不斷的尋找與探索,在“意外”中發(fā)現“機遇”,發(fā)現新的造型,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來自于美學基礎上的造型變形,他的繪畫藝術是一個在客觀世界中不斷自我確立的過程。培根的繪畫藝術方法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后現代藝術的多元化,告訴了我們如何運用不同的媒介、觀察方法、思維方法以及情感維度去實現自我表達,并且讓觀者們從中獲得了更多的認知和審美價值。
作者簡介:
郭媛,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